天天看點

李想VS夏一平:一場難分勝負的“交鋒”

李想VS夏一平:一場難分勝負的“交鋒”

頭圖來源 | 集度汽車

2022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因為雷射雷達的大規模上車變得熱鬧非凡。

官宣造車一年後,4月18日,集度汽車正式釋出首款汽車機器人概念車的設計細節,其中被放置在車前燈和車前蓋處的雷射雷達設計方案引起了行業的關注。在釋出會上,官方确認兩顆雷射雷達均來自禾賽的AT128,采用伸縮式的設計。

相關報道發出後,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在社交平台上就雷射雷達的設計方案發表了不同的看法,随後集度汽車CEO夏一平、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也加入其中。三位新造車大佬隔空對話也引發了業界關于雷射雷達的讨論。

當下雷射雷達之是以能夠吸睛無數,核心原因在于其不僅是自動駕駛先程序度的象征,還是車企标榜高端的重要賣點。截止目前,包括小鵬、蔚來、理想、智己等智能汽車品牌均釋出了搭載雷射雷達的量産車型。

從之前的智能中控螢幕之争,再到如今集體部署雷射雷達,在走向智能化的路上,各家不斷堆新料,這股熱潮也讓長城旗下新能源沙龍機甲負責人喊出了那句經典發言:“你有幾顆雷射雷達?4顆以下,請别說話。”

而根據中金公司此前的報告内容,車載雷射雷達已經進入商用元年,搭載雷射雷達的量産車型将于2021至2023年密集上市。

當然了,考慮到雷射雷達目前每顆數千元的硬體成本,這種智能化的标簽也并不是什麼車型都蹭得上,畢竟在必要性和成本之間,不同的車企和車型還得有自己的判斷和平衡。

三位老闆誰說得對?

4月18日,針對集度釋出會的相關報道,李想提出自己的判斷,“在車頂上放一個,和在機蓋或保險杠放兩個,性能上沒有任何差別,甚至頭頂的單顆性能會更好。但在行人碰撞、維修成本,和震動控制(連結主體車)上,車頂都是最優的。”

這個說法的背景是,就在上個月,理想汽車釋出了全新SUV車型理想L9,新車同樣采用了來自禾賽的雷射雷達AT128,不同的是,理想選擇将其安裝在車頭頂部。李想表示,唯一的問題在于雷射雷達在車頂的凸起,帶來的外形變化需要适應。

對于這一說法,夏一平回應稱,“120度的FOV(視場角)和180度的FOV還是不一樣,解決的corner case也不一樣。是以在産品的能力上和體驗上甚至是安全性還是有差别的。”

李想VS夏一平:一場難分勝負的“交鋒”

雷射雷達位于機蓋兩側 來源:集度汽車

根據集度方面的介紹,雙雷射雷達的點雲視場更廣,相比單雷達設計的120度FOV,雙雷達可實作180度FOV覆寫;對車輛正前方60度FOV的區域内,雙雷射雷達可以做到加倍重疊,目标物上點雲資料更多,識别率更高;高階自動駕駛的備援安全方面,兩顆雷射雷達可以互為安全備援。

簡而言之就是兩顆雷射雷達的視角更寬、看得更清楚、互為備援、外觀還好看。

從本次雙方的讨論來看,主要集中在雷射雷達的位置、數量和品質,而這顯然都是拿各自方案的優勢進行論證。

行業普遍認為,雷射雷達放在車頂可以最大程度避免遮擋,效果最好。而集度強調的覆寫更廣FOV也是雷射雷達的核心性能展現。

廣汽研究院智能駕駛技術部負責人郭繼舜告訴未來汽車日報,部署在車頂的雷射雷達的确可以獲得更好的視野,但在FOV方面,兩顆雷達相比單顆仍有無法取代的優勢。“如果隻有一顆120度FOV雷射雷達的話,我們認為這是無法完成城市場景下的智能領航功能的,隻能完成高速場景下的智能領航功能。”

其舉例認為,在城市道路為代表的開放路面,無保護90度轉彎是一個典型場景,車輛在自主完成轉彎過程中需要雷射雷達覆寫兩側90度的範圍才能保證足夠的安全性。

何小鵬之後的發言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兩顆雷射雷達肯定從性能上遠好于一顆的,将來城市NGP和魯棒性中就可以看到差異。”

不過在現階段,雷射雷達并不必然等于更好的輔助駕駛體驗,正如何小鵬所說,“實際上硬體配置隻是代表一種潛力的可能性,最終是安全,成本,場景和能力的平衡,仍然是木桶效應而不是短跑邏輯。”

且無法忽視的是,在雷射雷達真正實作更高階的自動駕駛功能之前,這些造價不菲的硬體都會作為成本展現在最終的價格上。

雷射雷達應該放在哪?

事實上,在現有的車身結構基礎上,雷射雷達究竟應該放在哪兒,仍是行業正在摸索的一個問題。選擇的背後則是車企在感覺性能、成本、安全性和外觀等多方因素之間的需求和取舍。

從目前已經釋出的車型來看,前向主雷射雷達主要部署在兩個區域:保險杠/中網和車頂。

以蔚來ET7、理想L9、威馬M7為代表的車型把雷射雷達放在了擋風玻璃頂部,而奧迪A8、小鵬P5、極狐阿爾法S車型把雷射雷達放在了保險杠位置。

李想VS夏一平:一場難分勝負的“交鋒”

小鵬P5雷射雷達位置 圖源:小鵬汽車

從單顆雷射雷達探測的需求看,将其放在車頂是行業常見的布局方式,可以盡可能減少遮擋物,獲得最開闊的視野,在感覺上發揮出最大性能。

但問題在于,所有采用這一方案的車型,從外觀上看,擋風玻璃上方都不免出現一個小鼓包,這樣的造型設計往往容易引發使用者的争議。同時,凸起的部分也會對車的風阻表現産生影響。更為重要的是,車企考慮的初衷還有如何避免增加維修成本的問題。

對于采用何種方案,小鵬汽車也曾進行了取舍。何小鵬表示,“我們最開始想放兩顆在車頂的,但是無論如何設計,都類似兔子的耙耳朵,後來還是放棄了。”看來正是出于外觀考慮,小鵬才将P5上的兩顆雷射雷達放到了車頭兩側。

而從目前官方釋出的圖檔來看,集度的雙雷射雷達被布置到了前機艙蓋左右兩側的位置。

在郭繼舜看來,從實作功能的角度考量,不同位置的都各有優缺點。但如果說到以造車的标準,車蓋上放雷射雷達不光是合不合适的問題,甚至可能是合不合規的問題。

其認為,從目前公布的資訊看來,把雷射雷達放在車蓋上,在行人保護方面存在隐患。在複雜的汽車碰撞标準下,市面上車蓋被設計得更軟、有彈性,目的是在碰撞到行人時盡可能降低傷害,但塞進入重量大、密度高的雷射雷達,“顯然不符合這一要求。”

這也對應了李想後來所說的,“按照目前這個位置,最新的行人碰撞法規這一關過不了。”

其次,考慮到維修成本,機蓋位置在車輛碰撞中屬于易變形區,由于日常的小剮小蹭難以避免,把昂貴的雷射雷達放在機蓋上同樣會推高輕微事故的維修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集度此次亮相的并非正式的量産車型,“量産的時候,雷射雷達并不會布置在圖檔所示的機蓋位置上。”李想在進一步推測之後,關于雷射雷達位置的交鋒也告一段落。

至少從目前來看,雷射雷達的位置之争并沒有一個定論和最優解。各家也都是從适配各自不同功能需求的角度出發,選擇不同的方案,或許存在成本和實作難度的差異,但并不存在優劣。

在郭繼舜看來,就像是手機的前置攝像頭,“有劉海屏也有針孔屏,各有利弊,但都不影響拍出很好的照片。”

作者| 李賢煥

編輯| 王 妍

李想VS夏一平:一場難分勝負的“交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