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去泌尿科串門,
聽到一個讓我驚掉下巴的事情!
一位小夥子因為工作忙在網上購買工具自行割包皮,結果不小心翻車來醫院求助。
科大大心裡一萬個os:
嗯~這是可以在家做的嗎?
再忙也不能在這件事兒上省時間啊,
畢竟關乎男性“性福”的大事!
抱着好奇心,
我在某寶上咨詢了客服:
“沒有一點風險?”這話,
你信嗎,反正我不信

上個周講男寶私處護理的時候,
看到很多小夥伴問【割包皮】的問題。
割不割是大家最糾結的問題
今天科大大就來講講,到底要不要割!
一、割or不割?
That is a question!
其實包皮割不割,
主要由自家娃的丁丁狀态決定。
包皮一般分為:正常、包皮過長和包莖。
圖檔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如果寶寶是正常情況,
不需要考慮手術。
第二種是包皮過長,
但包皮過長也不代表一定要割。
因為過長并不是病理狀态,
而是一種可以接受的個體差異。
隻要沒有尿路感染、排尿困難等情況,
我們做好日常的清潔就可以。
圖檔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第三種情況就是包莖。
剛出生的男寶寶十有八九都是包莖,
這種叫做生理性包莖。
這種情況也不需要過度擔心,
一般做好日常的清潔就可以。
但要注意:
翻包皮是為了清洗,洗幹淨要及時翻回去。
動作要輕柔,不要強行翻轉包皮,不僅疼,還有可能造成包皮撕裂、瘢痕形成。
有些孩子包皮清洗不及時,
反複發炎後包皮與龜頭粘連,
包皮口形成疤痕,
包皮不能後縮,
形成病理性包莖。
這種情況就需要考慮割包皮。
總之,包皮不是想割就能割,
醫生會根據寶寶的具體情況判斷。
圖檔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二、割包皮,看年齡嗎?
包皮手術沒有年齡限制,
隻要有手術指征,
就可以去做。
單純包皮過長且能翻過來,
大多數可以通過發育改善。
等到青春期後包皮還很長且出現其他指征,
再做手術也不晚。
如果是包莖可以先塗皮質醇激素軟膏保守治療,
不見效再選擇做手術。
三、哪種手術方式更好?
包皮手術主要分3種,
分别是傳統包皮環切術、包皮環切套紮法以及包皮環切吻合器法。
圖檔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正常情況下5-30分鐘就能做完,
但割完包皮也并不意味着萬事大吉!
如果不及時複查,
可能就白挨一刀!
術後早期,龜頭與包皮間常見輕度粘連,
這些粘連通常會逐漸自行消退。
但手術後3-6個月後,
包皮和龜頭仍舊有粘連的現象,
需要到醫院再次處理。
一般手術後第一周、第二周、一個月後都要複查。
手術後也不要大意,
科大大總結了在家護理需要注意的問題,
快拿小本本記下來!
1. 術後内褲要不要穿?
不穿!
因為殘留的尿液容易黏在内褲上,
如果一不小心碰到傷口會加劇疼痛,
還容易引起感染。
正确做法是叮囑孩子盡量不要尿濕傷口,
必要情況下可以買個丁丁保護罩,
(某寶直接搜[割包皮術後内褲])
不用藥的時候戴上。
圖檔來源:網絡
2. 術後丁丁腫、尿尿痛,怎麼辦?
手術後局部水腫或紅腫持續2-4周是正常現象,
我們鼓勵孩子正常喝水、排尿就可以。
有的孩子因為尿尿痛就不喝水、或者憋尿,
這不僅不利于恢複,
還會增加尿道感染的風險。
3. 手術後,要洗澡嗎?
術後立即洗澡可能會導緻感染,
傷口沒愈合之前我們先忍忍。
實在難受可以将濕毛巾擰到八成幹,
給娃擦擦身體。
一般需術後4-6天左右,
才建議洗澡。
4. 丁丁出血怎麼辦?
包皮手術出血是比較常見的現象。
如果是類似皮外傷那種少許滲血,
用藥物清潔一下,卧床休息即可。
但如果一直是鮮血直流,
立刻馬上去醫院!
今天的科普結束啦,
最後科大大想說:
圖檔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