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育兒的回報

最近家裡漏水,我們一家人(我、果凍爸爸、果凍奶奶、果凍)都住進我妹妹家了!我妹妹還沒孩子、單身!從她這裡我感受到了最原始的養育孩子的反應!我心裡一直在想如果一直以我妹妹對孩子的反應去養育孩子,孩子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事情是這樣的:

第一件事:果凍要喝水了,然後自己拿着兩個杯子倒來倒去的,這個對果凍來說已經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了!然後三姨看到了,一句大叫:“诶,不要倒墊子上了”

果凍似乎是故意的,然後嘩啦沒對準,倒地上了!拿起杯子就喝水,衣服也被滴(流)濕了!

三姨:“你看你看,我就知道你會倒出來吧!”

第二件事,果凍把裝了水的紙杯放在桌子上,三姨:“你不要在這裡喝,待會把水倒在桌子上了”

果凍嘩啦,直接把水杯裡的水倒在桌子上了!

三姨大叫:“你看,你故意的吧!你怎麼能這樣呢?”

第三件事,晚上我檢視了果凍今天也沒怎麼出汗,昨晚又洗澡了,就問果凍,“要不要洗澡”

果凍說不要!三姨又驚訝的下巴都掉下來了:“怎麼能不洗澡呢!今天你還去玩滑滑梯了,還蕩秋千了,外面髒兮兮的怎麼可以不洗澡呢?講衛生要從小培養呀!…”

第四件事,不洗澡的果凍打着哥赤腳,在家裡跑來跑去的,玩的不亦樂乎,一不小心踩到一點水,重重的往後摔了一下。

三姨幸災樂禍的說:“誰叫你亂跑呢?誰叫你要打赤腳呢?現在知道了吧!…”

第五件事,晚上睡覺時,果凍一直喋喋不休,問個不停,又是要開燈有是動來動去的,三姨都火燒眉毛了!

第六件事,中間還有一段,果凍吃飯直接用手!三姨一直無可奈何,唉聲歎氣!

……

我很能了解三姨的本能反應,我以前也是如此!面對孩子總是覺得孩子格格不入,無可奈何,無藥可救,是以我也就經常唉聲歎氣…

想一想如果孩子一直被以這種互動的方式養大,孩子會是什麼樣的呢?

唯唯諾諾,做什麼事都不敢!不敢表達自己,生怕做錯事被罵!總是偏向于調皮搗蛋,因為在大人看來他就是調皮搗蛋,隻會幹壞事!沒有自信,因為總沒能把事情做好,哪來自信呢?

說一說,我現在對這些事的反應吧!

第一件事,第二件事:果凍倒水,其實我會完全不去提醒她,給她時間去練習,萬一水灑出來了,引導孩子讓她處理就好!在這個過程中,組織好自己的語言、控制好說話的聲音!無需過度緊張、過度提醒,因為這對孩子沒啥幫助!她需要去嘗試、去摸索、去探索自己!

在這個過程中,能讓孩子探索就就放着去探索,除非是觸及安全問題的領域,否則就不要去啰嗦、反語、挖苦孩子!

如果自己實在太累了,不想處理後果,那就默默的把東西(水杯)收起來就好,靜靜的跟她說明情況就行!

第三件事:當時我反問三姨,“你小時候也沒洗澡這麼勤快呀!現在你一樣也能很愛幹淨,天天洗澡呀!”,三姨說:“我小時候不一樣”

我的意思其實在說,需要給孩子成長的時間、空間,不要對孩子的要求一開始就向對大人一樣去要求!

是以刷牙也好,洗澡也好不要次次要求!

第四件事,孩子已經受傷了,痛的不行了,我們如果反語譏諷的意義何在呢?難道這種反語譏諷能讓孩子學一課嗎?不,孩子學到的是冷漠、冷酷、沒有同情心!是以這種情況更應該去擁抱她、安慰她!在此過程,最讓人擔心的是,通過責備别人、别的事物來安慰孩子!比如:“都怪地闆,都怪水水讓我摔一跤…我們打死它…”然後還教孩子重重的去打地闆…

安慰歸安慰,溫柔的擁抱、輕輕的揉一揉、呼一呼…等孩子情緒平複了,再跟孩子讨論,為什麼會摔跤,下次要怎麼做不會摔跤!這樣孩子才能聽進去!

第五、六件事:其實本質都是一樣的,就是讓孩子,就是給孩子時間、空間去成長!當家長的反思自己的語言:哪些該說?怎麼說?想達到什麼效果?會達到什麼效果?…都要一一過一下腦袋!

這讓我想起果凍喜歡蕩秋千,一直以來她都是處于觀望,慢慢的嘗試坐在秋千上,慢慢的嘗試小幅度擺動(這個幅度極小),現在敢稍微大一點幅度擺動了…這一切都是在她自己掌控的範圍之中的!這個過程持續了8、9個月!也就是說果凍學蕩秋千,學了8-9個月!她很享受!

而對于大部分的家長來說,孩子的成長就類似于直接把孩子放在秋千上,然後猛的蕩的很高,家長還在一旁哈哈大笑,有的孩子可能會一下表面上克服了“害怕”,表現出“勇敢”,但他那一份被忽視的感受會一直存在,這樣的孩子缺少更多的機會去了解自己!

當一個人真正了解自己,這樣的人目标性更強、幸福感更好、充實感更滿、自尊也會更高、人格心理會更健康、對未來也更充滿信心!

孩子表現什麼樣,都是跟我們怎麼說、怎麼做,我們說話的表情、語氣、以及說話的句式等等都息息相關着!比如有的喜歡用反問句,語氣中包含質疑、挖苦、責備…這些對孩子的影響都是不一樣的!

是以要想改變孩子,先反思好自己!

今天因為你的“在看”,讓我元氣滿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