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平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設計

劉平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設計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朱紹傑 文藝 實習生 楊蕊 通訊員 江粵軍

走進工作室

◎這裡是冰墩墩的“産房”

在廣州美術學院設計樓705工作室,羊城晚報記者見到了北京冬奧會頂流“冰墩墩”設計團隊總執行劉平雲——光頭、精幹,身着黑色襯衣。

工作室空間并不大,擺設也十分簡單。走進工作室,首先看到的是一整面牆的“冰墩墩”草圖。“這裡是‘冰墩墩’的‘産房’。”劉平雲說,從最開始為冬奧會設計吉祥物“冰糖葫蘆”到最後确認的“冰墩墩”,曆時10個月,經過了21次大修改和上千次小修改,草圖上萬張。目前保留在工作室的隻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參與北京冬奧會吉祥物設計,已成為劉平雲重要的人生經曆。2018年10月,正在澳門攻讀博士的劉平雲被時任視覺藝術設計學院院長的曹雪老師召回廣州。這對多年的老搭檔再一次聯手。他們拉上院内的老師,又帶上各自的研究所學生,在北京冬奧組委到廣州宣講後的第二天,組建了廣美“申吉”設計團隊。

這個團隊共14人,7名老師,7名學生。年齡跨度從60後、70後,到80後、90後,分工為資料組、二維組、三維組、表情設計組。自此,705工作室的燈光徹夜通明……成員們無數次地研讨方案、推翻重來,再無數次地二維、三維模組化和出樣。

有段時間,資料組的任務是收集現有的全部熊貓圖樣——隻有看過之前的所有設計,團隊創作出的熊貓形象才能盡量避免雷同。而三維組則是團隊内熬通宵最多的一組:因為每當設計出一個新造型,他們都要連夜修改模型與渲染。

劉平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設計

◎從“冰糖葫蘆”到“現代版熊貓”

工作室的牆面上,鋪滿了北京冬奧會吉祥物設計的各式草稿。從“冰糖葫蘆”,到麋鹿、兔子、老虎等形象,最後才是神态各異的“冰墩墩”,可見到這個人見人愛的“爆款”演變的過程。

劉平雲告訴記者,“冰糖葫蘆”是北京冬奧會吉祥物最早的入圍版本。2019年2月,大年初二那天團隊開始對“冰糖葫蘆”方案的修改工作。經曆了三輪深化修改後,逐漸發現這個意象的國家形象承載力還是不足。根據冬奧組委的意見,團隊在保留“冰殼”核心元素的基礎上,開始嘗試更多的中國元素造型,包括麋鹿、老虎、兔子、熊貓等。

劉平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設計

“從2月到4月的兩個多月時間裡,我們不斷嘗試,逐漸感覺還是熊貓最能代表中國、最受世界人民的喜愛,設計得好的話,将能以最低的傳播成本帶來最佳的傳播效果。”于是團隊開始圍繞冰熊貓展開重點設計,同時保留冰鹿的設計。

5月,廣美團隊将國家速滑館的“冰絲帶”賦予在了熊貓頭部的外殼上,使視覺效果發生了一個質的飛躍。又經過幾次大修改後,7月初,冬奧組委決定放棄冰鹿,單保留冰熊貓。

7月至8月底,廣美團隊集中修改和完善冰熊貓形象,完成了許多細節的推敲:比如在熊貓手心加上了心形圖案,代表主辦國對世界朋友的歡迎;冬奧場館“冰絲帶”的添加,使冰熊貓有了色彩與溫暖,增加了動态感和科技感。

2019年9月17日,2022年北京冬奧會及冬殘奧會吉祥物釋出儀式舉行,“冰墩墩”與“雪容融”正式出道。而“冰墩墩”更多未出道的小夥伴們,則都留在了廣美的這間705工作室。

劉平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設計

◎在廣美的曆史上镌刻下名字

“冰墩墩”出道當天,劉平雲将設計團隊的微信群名改成了“在廣美的曆史上镌刻下你的名字”。此後,廣美設立了冬奧視覺文化設計中心,主要負責冰墩墩的形象設計、相關衍生品設計及文化研究。

在過去兩個月,随着2022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的爆紅,前來工作室拜訪的客人比往常增加了數倍。“我們曾想過‘冰墩墩’會火,但也沒想到會這麼火!”劉平雲坦承。

在廣美黨委書記謝昌晶看來,“冰墩墩”走紅不是偶然,背後是廣美設計、廣東設計多年來的厚積薄發。廣東設計多次登上國家舞台,向世界展示中國之美。他們深度參與了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主題館,廣州亞運會和深圳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視覺系統設計等重大公共項目設計,備受好評。

這間705工作室,還曾是劉平雲的導師胡川妮以及上一任院長曹雪的教學工作室和辦公地,他們所用過的辦公桌、書櫃等等擺設都在。工作室進門右邊的牆上,展示着胡川妮、曹雪、劉平雲等三代設計師的代表性作品,可看出不同的時代印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設計。

劉平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設計

藝談

二十年磨一“墩”

1

羊城晚報:您從事吉祥物設計開始于什麼時候?

劉平雲:我對吉祥物設計的興趣、實踐和研究,源自在廣州美術學院就讀研究所學生的階段。當時的我還是年輕人,喜歡動漫,也開始意識到某種未來的趨勢——動漫産業發展的時代已經到來。而導師胡川妮是廣告研究方向,于是我就想找到動漫和廣告的結合點,最後選擇了吉祥物設計。

2000年我開始觀察和研究歐美、日本的情況,發覺他們對于動漫、吉祥物乃至文化創意産業的關注度非常高,尤其對于消費閱聽人的心理研究比較透徹。我從中學到了結合視覺呈現以滿足消費的需求,我相信吉祥物一定有市場需求,現在看來這種預估是準确的。

自從2018年在澳門攻讀博士以來,我對“IP”設計更深關注到了人文精神的層面,更希望把曆史人文以及未來科技結合起來,去實作當下的設計目标。

羊城晚報:我們現在看到的“冰墩墩”,其實沒有以往吉祥物設計用到的一些固定标簽,而是現代感十足、帶有國際語言基礎。

劉平雲:在“冰墩墩”的設計中,我們并沒有用簡單堆砌傳統元素,但又實作了非常中國化的表現。冬奧組委其實給了我們一個潛在的導向,希望這個吉祥物帶有廣州氣質、大灣區氣質,而且應該有未來科技感。

逐漸探索之下,我們堅決抛棄了一些固有的傳統意象,而抓住“熊貓”進行當代的設計。廣州也好,大灣區也好,都在努力打造未來的智慧城市、迎接未來科技,“冰墩墩”的設計與此密切關聯。

2

羊城晚報:從2010年亞運會的“吉祥三寶”,到2019年廣州亞洲美食節的“亞美”,再到“冰墩墩”,您在吉祥物的設計上有什麼心得體會?

劉平雲:這是我的強項(笑)。這次參與冰墩墩的設計可以說是“二十年磨一劍”。多年來,我發現所有針對政府、企業、國家活動的吉祥物設計,都不外乎圍繞三個關鍵詞展開——相關性、在地性、時代性。

具體到“冰墩墩”來說,冰晶外殼是一種相關性展現,靈感來自于冰糖葫蘆,跟冬天和冰相關聯的;在地性上,“冰墩墩”的第一版本冰糖葫蘆是中國北方的一種小吃,而後來的熊貓形象則是經典的中國元素;此外尤其要強調設計的時代性——現已不可能用二十年前的視覺符号做設計了,我們必須帶入今天的“玩法”。當下的消費者更喜歡盲盒文化、萌文化、表情文化,我們團隊在這次設計中就專門成立表情設計組,賦予了吉祥物不同的表情。

在創作表現上,當年的福娃毫無疑問是相對傳統的,“冰墩墩”則更加能展現新創意和新技術。比如我們将它從二維轉到了三維。我個人是平面設計師,三維設計的部分就由其他的團隊成員實作。是以說,我們的14人團隊一個都不能少,每個人都發揮出了各自的作用。

3

羊城晚報:“冰墩墩”的熱潮後,您有沒有進行一些冷思考?

劉平雲:思考主要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冰墩墩”成為網紅、成為頂流是内外原因相結合造成的,内在因素可以自豪地說是因為我們團隊完成了一個非常有表現力和質感的設計作品,讓它有成為頂流的可能;外在因素則是它借助了自媒體時代的特性,包括國家上司人親自“帶貨”、全國人民的“二次創作”等。二者相結合,才促成了今天“冰墩墩”的爆紅。

另外一個思考是,“冰墩墩”能否打開中國的IP消費市場?這一點也觸發了現象級讨論,不僅僅是設計師參與,文學家、經濟學家、産業學者等等都在讨論。大家以“冰墩墩”為契機,來探讨中國的文化創意産業迎來新突破的可能性。

羊城晚報:相比北京、上海等城市,廣東設計發展水準如何?

劉平雲:北京代表大氣,上海代表精緻,深圳代表活力,廣州強調務實。作為千年商都,廣州在設計行業也是開創先河的城市之一。廣東包裝技術協會成立于1981年,是全國成立最早的協會之一。廣東省廣告協會成立于1984年。這兩個老牌協會就代表了廣東設計具有深厚的底蘊。廣東設計絕對處于前沿,但也像人到中年,需要重新激發活力,是以要向其他優秀的一線地區學習,創造更好的未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