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76年朱德去世七個月後,妻子康克清向中央彙報三件事:請審批

作者:近代史觀賞

毛主席曾評價朱德元帥說他:“肚量大如海,意志堅如鋼。”準确概括了朱德身上寬厚的品德與鋼鐵般堅定的信念。毛澤東還在朱德的六十大壽上,親自為他題詞“人民的光榮”。

老一輩革命家身上都有那種“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勁兒,朱德元帥也是如此。建國後朱德也沒一絲懈怠,以全部心力投入到新中國的建設中去。

晚年的朱德深受病痛的折磨,也不忘建設新中國的偉大目标,依舊勤勤懇懇操勞國事民生。

1976年朱德去世七個月後,妻子康克清向中央彙報三件事:請審批

1976年7月6日,周總理離開的半年後,一代開國元帥朱德也永遠地離開了我們。而在朱德元帥去世七個月以後,他的妻子康克清向中央辦公廳主任汪東興彙報了三件事,并請他審批。

朱德元帥的妻子康克清向中央彙報了哪三件事需要審批?朱德又是怎樣的一位上司人呢?

攜手50年,革命風雨情

在革命歲月中朱德和康克清患難與共,共同的信仰讓他們生死相依,一起度過了硝煙四起的年代;建國後彼此相守,攜手走過了和平歲月。

朱德和康克清都是最優秀的共産黨員,兩人将情感深深地融進了黨的事業,超越半個世紀的歲月,沒有轟轟烈烈的誓言,隻有潤物細無聲的陪伴。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完美诠釋了朱德兩人之間的感情。

兩人都是革命戰士,初識于紅色革命根據地——井岡山。

1928 年,康克清跟随遊擊隊上了井岡山,成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第一批女紅軍之一。在井岡山上,她結識了令敵人聞風喪膽的紅四軍軍長朱德。

1976年朱德去世七個月後,妻子康克清向中央彙報三件事:請審批

當時伍若蘭(朱德元帥第二任妻子)在贛州城被敵軍殺害,朱德悲傷不已。然而部隊一路上戰鬥頻繁,身為軍長的朱德隻能将悲痛緊緊壓在心底。

可是失去妻子的痛和對妻子的思念之情總是揮之不去,當部隊安定下來的時候,這種悲傷便不可遏制地流露出來……

這一切都被毛主席看在眼裡,也被賀子珍等熱心的女同志看在眼裡。晚上毛主席對賀子珍說:“子珍,朱軍長心裡很難受啊,你看出來了嗎?”

賀子珍說:“若蘭姐兩人多麼好,現在若蘭姐犧牲了,他怎麼能不傷心呢?”

毛主席與賀子珍商量着如何讓朱德元帥走出悲傷,于是賀子珍建議給朱德元帥介紹一個對象,讓他盡快走出來。毛主席聽了認為很有道理,于是決定盡快給朱德元帥介紹對象。

任務就交給了賀子珍等人,賀子珍等人想到了當時在三十一團特務連的康克清,覺得這個姑娘不錯,打算給朱德元帥介紹這個女紅軍同志。

兩人第一次見面是在部隊攻克福建長汀後,朱德去婦女組同女戰士談話。當時朱德對康克清的上進、質樸、純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康克清曾經坦率地表示過自己的婚戀觀:“我可以告訴大家,我的婚姻就是無産階級的婚姻。隻要對方革命态度堅決,品德高尚,願意為黨奉獻,和我志同道合,年齡和權勢都不是問題。”

1976年朱德去世七個月後,妻子康克清向中央彙報三件事:請審批

朱德和妻子康克清

是以當康克清知道賀子珍她們給自己介紹的對象是朱德元帥時,心裡思緒萬千。作為一個默默無聞的女戰士,當然熟悉聞名的朱軍長,真正令她印象深刻的是發生在在紅四方面軍離開井岡山向贛南途中的一件事。

部隊踏着滿地的霜雪前行,當時天色漸晚,康克清所在的特務連剛在群衆家安置好,朱德就同團長來檢查部隊的安置。朱德元帥挨個兒檢查戰士的地鋪,摸摸鋪的稻草厚薄如何,關切地問戰士們身體狀況。

朱德元帥看見康克清腳上的草鞋爛得穿不成時,親切地在她的頭上摸了一下,說道:“小鬼,今天晚上可以用稻草把草鞋補一下。”

入夜後,康克清正在微弱的火光下撚着稻草。就在這個時候軍部的一個警衛員過來了,手裡提着一雙新草鞋,說是軍長讓他送來的,擔心她晚上來不及補草鞋。康克清接過草鞋,心裡湧起一股暖流:“朱軍長對戰士真體貼呀!”

朱軍長心善厚道,對戰士關懷備至,全軍的官兵都愛戴他,康克清對這一點深有體會。然而現在要讓自己與這個“大官”在一起生活,不免有些彷徨不安、躊躇難定了。

紅軍實行的是自由戀愛,康克清認為自己隻不過是一名普通女戰士,論文化知識和思想都與朱軍長有差距。自己和有名的朱軍長相配,合适嗎?

1976年朱德去世七個月後,妻子康克清向中央彙報三件事:請審批

面對康克清的顧慮,朱德作出了一個堅定的答案 :

“我們現在都是革命戰士,是同志,不論軍長還是戰士,都是為同一個目标而努力的。我們幹革命的向來有一說一,我很欣賞你,認為你好學上進,工作上努力大方,是一位很不錯的同志。希望我們可以結為伴侶,雖說我們彼此有些差距,但這不能成為不是阻礙我們的理由。結了婚,我們可以彼此幫助,我們會成為很好的革命伴侶,你能答應我嗎?”

康克清被朱德同志如此誠懇的态度打動了,她難以回絕,隻是點了點頭表示答應。

1929年3月,兩人在長汀舉行了一個簡單的婚禮。從這時起他們成為了革命路上的伴侶,彼此鼓勵,一同前行。

1935年,朱德和康克清踏上了艱辛的長征征途,兩人攜手過草地,翻雪山,走了整整2年,因為彼此扶持度過了這一漫漫長征路。康克清作為紅軍總司令朱德的妻子,她不是一位“官太太”,而是一位真正的紅軍女戰士。

長征途中,作為總司令夫人的康克清從未有過“特殊待遇”,仍然作為一個普通戰士一樣行動。康克清曾經說過:

“在長征中,我和朱德一直是在一起的,可以說我們每天見面,但我從來沒有關心他吃穿之類的事情,這不是我的任務。我當時每天也很忙碌,連自己的衣服都沒時間洗。大部分時間都和别人一起步行,也會幫着身體弱的人背行李,當然朱德也是這樣,他騎馬和步行的功夫對半,也是為了給别人做個榜樣。”
1976年朱德去世七個月後,妻子康克清向中央彙報三件事:請審批

長征結束後,康克清也沒有懈怠,她先後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和中央黨校深造。在實踐和理論的學習中,康克清的思想修養和文化修養都得到了提升。

在戰與火的淬煉中,不僅鑄就了康克清和朱德兩人鋼鐵般的意志,還讓兩人之間開出愛的花朵。他們彼此了解、互相學習共同在革命路上進步,兩人的感情不但沒有随着時光的流失而變淡,反而如窖藏美酒愈加濃厚。

新中國成立後,朱德和康克清有了一個穩定而溫馨的家,但朱德在去世前卻說自己有一個遺憾,但妻子康克清一直不讓他達成,朱德為什麼這樣說呢?

其實是晚年朱德患有糖尿病,要嚴格控制飲食,要吃得清淡同時也要少食多餐。但朱德将軍特别喜歡吃回鍋肉和四川的泡菜,這都是重口味的食物,是以康克清為了朱德的身體考慮,就監督着他不讓他吃。

有一次廖承志看望朱德,康克清留他一道用餐并且問他想吃些什麼,廖承志一聽心中一喜,說:“我想吃點肉。”

原來廖承志和朱德一樣,因為身體原因被家裡管着不讓多吃肉。很久沒吃肉的朱德也随聲附和廖承志,康克清靈機一動,指着劉建說:“這也是一個愛吃肉的,你倆一會可要吃好。”康克清就這樣把朱德元帥吃肉的“夢想”破滅掉了。

到了用餐時,朱德看着那盤香噴噴的肉,“可遠觀而不可嘗”,這滋味可是誰嘗誰知道。旁邊的劉建看爺爺實在想吃,便偷偷給朱德嘗了一塊。

1976年朱德去世七個月後,妻子康克清向中央彙報三件事:請審批

朱德回憶起這件事時還和妻子打趣道:“我這輩子就一個遺憾就是沒吃飽過,還是你造成的。”

1976年7月6日,朱德因病不幸逝世,朱德的去世給康克清造成了沉重的打擊。

1976年7月11日,朱德元帥的追悼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朱德在彌留之際對康克清交代自己唯一不放心的就是晚輩們,他虛弱的聲音說:

“如果将來晚輩們思想染上了惡習,多方教育還不悔改,那你就和他們脫離親屬關系,不要讓他們打着招牌做壞事。另外我們的積蓄20000塊錢,你全部交給黨,不給子女留下分文......”

追悼會結束後,康克清便把全家人召集起來開了一個家庭會議,她嚴肅地對孩子們說出了朱德的遺願,将兩人的積蓄2萬多塊當作黨費交給了組織。

朱德去世7個月後,康克清特地交代家人,以她的名義給中央辦公廳主任汪東興寫一封信,信中向黨彙報了這樣三件事情:

一、按照朱德同志囑托,将給他從發工資之日以所剩的20306.16元存款全部交給組織,還有一件比較珍貴的白虎皮大衣也一齊上交;

二、組織照顧朱德同志,為他特制的新床和一輛手推車皆退還組織。朱德同志之前乘坐的紅旗轎車暫時停放在六所,請組織處理安排;

三、朱德同志生前所發檔案資料由其秘書尹慶民整理,重要檔案、報告等均已上交。朱德同志自1939年至1976年所作詩詞,已出版65首,還有600餘首未出版,底稿均在我這裡,如果中央決定出版即可提供。

1977年元月15日,康克清将此封信交給了汪東興主任審批。

1976年朱德去世七個月後,妻子康克清向中央彙報三件事:請審批

朱德元帥戎馬一生,為革命事業兢兢業業,奉獻了自己的一生。然而在安葬之前,才發現朱德将軍已經很久沒有買過一身新衣服了,為國為黨,節儉樸素,毛主席得知後心中也是五味雜陳。

“朱德之德,高山仰止”

朱德元帥的經曆可以說是波瀾壯闊的,其實那個年代的中央上司人的經曆都相當傳奇,但朱德在當時的上司人中可以說有好幾個中國第一。

朱德是第一個參加過清朝科舉制度的上司人。他出生于一個佃農家庭,小時候生活也很貧困,後來朱德被過繼給一個人後才開始讀書。

朱德二十歲的時候考取了成都的高等師範,但他在師範學的是體育,那個時候他接觸到新思想或者可以說是革命思想。他不僅參加過反清革命的同盟會,還參加過辛亥革命。

朱德在雲南當兵從排長當起,一直幹到少将旅長的職位,是以當時他的收入是很可觀的,每個月有數千大洋。我們這個年代可能對大洋的購買力沒有深切體會,1912年的北京,一塊大洋就可以買60斤普通大米,也可以供6個人去東來順吃一頓羊肉火鍋。

大洋的購買力雖然會随時間和地域變化,但始終都很“值錢”。不管什麼時候,不管什麼地點,不管是誰,隻要幾十塊大洋花出去,一定能買到一大堆好東西。

1976年朱德去世七個月後,妻子康克清向中央彙報三件事:請審批

是以朱德當時的收入是相當高的,但他有這麼優厚的條件,他還是去追求革命了。1921年,朱德主動放棄了月入數千大洋的軍界,他看到了舊社會、舊軍隊黑暗的一面,他對于那些黑暗事件深惡痛絕。

後來朱德乘船去歐洲、德國學習,學習社會主義和戰術,在歐洲的時候他認識了周恩來。經過周總理的介紹,朱德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1927年南昌起義,朱德上司了南昌起義,他是主要上司人之一。

革命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在部隊士氣比較低迷,隊伍裡出現大量開小差的現象時,朱德元帥站了出來,召集部隊講話。他說:“不願意革命想回家的可以回家,我不勉強,但我自己是不會走的。隻要有200杆槍,我就可以拉起革命隊伍。”

朱德元帥這種堅定的情緒和革命信念,感染了一大批人留在了隊伍裡,保留了革命的種子。

實際上朱德元帥不止一次站出來講話,好幾次革命轉折關頭都是他站出來講話鼓舞人心。朱德帶領着湘南起義的隊伍上了井岡山和毛主席會師,是以他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對我軍遊擊戰思想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朱德元帥的軍事才能和堅定革命信念令人敬佩,他在我軍中的崇高威望,不僅僅在于他帶領近一萬人馬與毛主席在井岡山會師,曆史性地創造了革命根據地,還在于他在井岡山根據地親自指揮了多場戰鬥,為建立中央蘇區打下堅實基礎,創立了獨具特色的遊擊戰思想。

1976年朱德去世七個月後,妻子康克清向中央彙報三件事:請審批

周總理和朱德

遊擊戰十六字訣可以說是毛主席和朱德元帥共同創造的。“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這16個字極其重要,當時那種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我軍就是靠這16個字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朱德元帥在建立這個理論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形成這套理論不是一天兩天的功夫,也不是一拍腦門就能想出來的。

其中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故事。朱德元帥當年曾在蘇聯學習,教官和他們讨論戰術政策、戰争法則時,朱德元帥曾經提出來說,如果打得赢我就打,打不赢我可以上山,可以跑。

這個說法一提出來,在場的蘇聯教官都愣了,尋思着我也沒教這東西,這個人怎麼就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了?

事實證明經過實際和理論結合後的我們這套東西,在我們發展過程中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

同時朱德元帥也是一個意志力相當堅強的人。在長征途中,他是唯一一個三次過雪山,兩過草地,也上司過兩個方面軍的上司人。

衆所周知“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朱德以前的工資不低,足以夠他過小康生活,但因為對革命的追求,他忽略了外在的物質。

1976年朱德去世七個月後,妻子康克清向中央彙報三件事:請審批

孔子曾稱贊顔回說:“一箪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朱德元帥、毛主席這樣的老一輩革命家身上都具有這樣的品質。

朱德元帥早年曾經做過相當級别的官員,月收入幾千大洋,而他參加了中國共産黨,加入紅軍以後,生活極為樸素。因為朱老總樸素的形象和作風,還發生過一個鮮為人知的驚險故事。

朱德元帥當過滇軍的少校旅長,南昌起義的時候還是南昌市的警察局長,職務也不低;朱德元帥到了咱們工農紅軍部隊以後,他樸素的就像一個夥夫。但正是這種樸素的裝扮作風後來還救過朱老總一次。

1929年初,朱德帶領的紅四方面軍在井岡山作戰,在混戰突圍中朱德和隊伍被沖散了。

誰知沖散以後朱德和一群敵軍碰上了,那群敵軍看朱德元帥年紀比較大,穿的衣服也是破破爛爛的。按照他們的想法來說,這人頂多是一個夥夫,在隊裡肯定不是什麼重要人物。

于是他們就問朱德說:“知道朱德他們往哪個方向走了嗎?”朱老總就給他們指了處方向,敵軍就朝那個方向追去了。這件“夥夫裝”還救了朱老總一命呢,其實真正救了朱德元帥的是他自己樸素的作風。

1976年朱德去世七個月後,妻子康克清向中央彙報三件事:請審批

在抗日戰争時期,朱德元帥為中國人民的民族解放戰争做了傑出貢獻。抗日戰争爆發以後,朱德元帥率領八路軍總部到華北前線,指導五師在平型關作戰,取得了震驚中外的“平型關大捷”。

朱德元帥除了指揮我們八路軍之外,還指揮過國民黨軍隊,他帶領我們八路軍開辟了敵後根據地,在太行山、在華北敵後進行了艱難而又持久的抗戰。

解放戰争時,我軍解放了石家莊,這是我們解放軍攻破最堅固設防的大城市的優秀例子。石家莊的解放正是朱老總親臨前線,作了具體準确的組織指揮。

新中國成立後,朱德元帥雖然年事已高,但在我們國家建設上還是起到了不可估計的作用。

建國後,朱德元帥已過花甲,實際上已經退居二線,但他仍然關注着大陸現代化的建設。朱德元帥親自組織監督空軍、海軍等兵種的建設,他還多次強調我們國家現代化的建設是買不來的,也是買不起的,需要我們自己自食其力。

朱德元帥還認為我們的武器裝備需要自己來幹,自力更生才能立于不敗之地。他認為要用世界的新科技,制造原子彈和氫彈,發展建軍武器,我們不利用它幹壞事,但我們也不能被别人威脅。

1976年朱德去世七個月後,妻子康克清向中央彙報三件事:請審批

朱德認為隻要我們手裡有這個東西,我們軍隊才能立于不敗之地。令人敬佩的是1974年,當時的朱老總已經88歲高齡了,還到海軍艦艇上檢閱了我們艦隊。

朱德元帥作為一名職業軍人,他有勇有謀,意志堅定卓絕,善于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這是他軍人的一面。但其實朱德元帥普通人的一面也相當精彩。

朱德元帥早年就非常喜歡打籃球,并且那個時候他籃球打的很好。在延安時期,朱德元帥經常和幹部、戰士們一起打籃球,有不少在延安的老同志都跟朱老總打過籃球。

有一個愛國華僑叫陳嘉庚,以前去過延安,到那後看到朱德元帥和戰士們打籃球,戰士在場上喊:“朱老總來一個,來一個。”朱德元帥把衣服一甩就上場了,是以這個愛國華僑離開以後就說中國的希望在延安。

朱德元帥也比較喜歡養花,他晚年的時候養了很多花,尤其喜歡養蘭花,這個裡面有一段故事。

朱德元帥的第二個妻子叫做伍若蘭,他對伍若蘭應該充滿了懷念之情。因為伍若蘭在一次轉移的時候,不幸被國民黨的軍隊抓住了,而後壯烈犧牲。

1976年朱德去世七個月後,妻子康克清向中央彙報三件事:請審批

朱德元帥在工作之餘還喜歡寫詩,他的詩水準也相當不錯。在進階将領裡,朱德和陳毅将軍、葉帥的詩齊名,并且他的字也是自成一派。

朱德元帥還特别有長者風範,經常有什麼功勞會把功勞分給部下,從來不争功,也不推诿過錯,有時候甚至别人的批評言過其實了,他也是一笑而過。

朱德元帥就是這麼一個文武雙全、有勇有謀、意見堅定、始終不忘國家建設的好元帥,但他也是一個和妻子相守一生,喜愛文學、愛運動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