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革故鼎新,創新時代男護士應有為

革故鼎新,創新時代男護士應有為

這是達醫曉護的第3751篇文章

革故鼎新,創新時代男護士應有為

我是一名普通的護士,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工作将近9年,同時也是一名老師和科研工作者,身邊的朋友常常會問“護士除了護理病人,還幹什麼?”我的學生也經常問“老師,我們畢業了工作是什麼樣子的呢?”男同學也會問到“老師,男生有什麼優勢?隻能護理病人嗎?”……面對這些問題,我也一直在思索:什麼是護士?護士要幹什麼?護士能幹什麼?護士需要幹什麼?男護士有什麼作用?雖然這些問題尚未能完全回答清楚,但在探索過程中,我也在尋找一條适合自己的發展道路。2013年四川大學大學畢業後,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同時,思索臨床問題,在臨床工作的閑暇之餘,經常思考臨床護理中的需求、現有醫療裝置設施的不足、醫療護理技術的優缺點,并查證後提出新的設計或優化方案,慢慢地走上了護理創新産品研發和衛生技術評價的道路。

畢業後第一個工作的科室是重症醫學科,剛走出校園的我對重症醫學科隻有兩個印象:1.徘徊在死亡線上的患者;2.各式各樣的儀器。為了患者的安全,也為了快速适應自己的崗位,我每天都會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了解重症醫學科病房内的裝置、儀器、耗材等,以了解他們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随着工作的逐漸深入,逐漸認識到一個小小的配件可能都會影響到危重患者的救治,現有的裝置儀器并不是盡善盡美,新問題的出現亦需要相應的技術來解決。于是在重症醫學科和華西護理創新前輩們的引領和指導下,開始針對具體的臨床問題進行護理技術創新,進而設計新的優效、安全和價廉的裝置、儀器和耗材等。随後的護理部從事品質安全管理工作和現在的急診科工作經曆,更加讓我認識到臨床護理工作中細微的改進可能就會改變患者結局、甚至一個家庭的命運,這也讓我更加堅定地走臨床護理創新的道路。

工作近9年,主持和主研專利20餘項,多個産品已上市或者籌備上市中,其中印象最深的便是打點滴袋、呼吸機管路和醫用正壓送風防護頭罩3個設計。打點滴袋是我作為主研人參與設計的第一個創新産品,打針打點滴是護士的日常工作。前瞻産業研究院《中國大打點滴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相關資料顯示大陸近十年大打點滴産量均在100億袋以上。靜脈輸入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是所有藥物中最多的,多數的藥物之間存在明顯的配伍禁忌,許多藥物進入人體血液後是否對人體造成損害尚未可知。在一些發達國家,醫院甚至在每兩次打點滴間輸注一劑生理鹽水以避免藥物之間發生配伍禁忌或者互相作用降低藥效,是以常常看到一位患者懸挂多個打點滴器和打點滴袋,醫院的這種景象也被戲稱為“盤絲洞”。為了解決靜脈輸入藥物之間的配伍禁忌問題,同時降低打點滴袋、打點滴器、生理鹽水等的使用,保證靜脈打點滴安全的同時提高患者的滿意度、舒适度并降低從業人員的工作負荷和醫療成本,我們設計了“子母式”打點滴袋,為每袋液體配備一個可沖洗打點滴器的生理鹽水囊,進而保證每次藥物輸注後均可以友善快捷的進行一次生理鹽水沖洗,進而避免兩次輸注的藥物之間發生配伍禁忌。該方案已成功申請1項發明專利和多項實用新型專利,且科研成果已轉化,同時該設計也榮獲了四川省護理學會創新發明比賽一等獎。

第二個印象最深也是用時最長的一項設計是“呼吸機管路”,機械通氣是危重患者救治的重要手段,呼吸機和呼吸機配件(包括呼吸機管路等耗材)是實作機械通氣的重要裝置儀器,是以機械通氣過程中如何保障機械通氣的有效和安全便成為醫務人員最為關注的問題。臨床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呼吸機使用過程中最大的風險是呼吸機管路堵塞、斷開和呼吸機相關性感染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設計了一系列呼吸機管路相關的專利,重點改進了呼吸機管路中冷凝水的系列問題。該項目是我作為負責人設計和研發的第一個醫用創新産品,申請3項發明專利和多項實用新型專利,目前部分專利已轉化,而且榮獲了包括中華護理學會創新發明比賽一等獎、中華護理學會創新發明三等獎、四川省護理學會創新發明比賽特等獎及四川大學護理學标志性成果獎在内的多項大獎。

第三個也是上市的第一個創新醫療産品是醫用正壓防護頭罩。2020年春節前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下簡稱: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全國醫務人員投身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去,多支醫療隊近兩萬醫務人員馳援湖北。雖然未能前往抗疫一線,但我一直關注疫情發展動态和疫情下的種種問題。這其中,我最關注的是醫務人員的個人防護問題,看到自己的同僚和戰友滿臉是防護口罩的壓痕和褪去防護服後滿背流淌的汗水,内心很不是滋味。随後,便在各大網站尋找是否有更為安全和舒适的個人防護用品,正壓送風防護頭罩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同時也發現全球醫用防護用品短缺,且大陸當時尚無自主研發的醫用正壓送風防護頭罩,市面上使用的醫用正壓送風防護頭罩為進口或者國内代加工生産的産品,在疫情嚴重時根本沒有足夠的供貨量,是以新冠肺炎疫情前線也沒有足夠的醫用正壓送風防護頭罩供醫務人員使用。這不正是護理領域的卡脖子問題嘛!我們要設計研發屬于自己的醫用正壓送風防護頭罩,為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醫務人員提供安全舒适的個人防護用品,于是在四川大學“醫學+制造”中心的幫助下,我順利的組建了包括醫學工程師、衛生技術評價專家、醫院感染防控專家、呼吸科專家、傳染病專家、災害醫學/護理專家和美術師在内的多學科團隊。迅速的剖析疫情防控前線的需求和醫用正壓送風防護頭罩的關鍵設計,經過了多次的構思、探讨和試驗,最終完成了初步設計。安全的過濾效率滿足疫情防控最前線的要求、輕巧的機身減輕醫務人員的負擔、多檔位的送風系統滿足不同的需求、人機功能學和美學的融合提供了舒适和優雅。樣品研發成功後,迅速開展标準的臨床随機對照試驗,以檢驗設計的效果和提出優化改良的方向,臨床試驗後更多的考量了臨床一線的需求,改良設計,最終申報發明專利1項、外觀專利1項和實用新型專利4項,同時申報醫療器械注冊證和上市許可證等。該設計一面世便拿下iF設計獎、四川省經信廳天府·寶島設計大賽銀獎、中國設計智造佳作獎、第七屆中國醫療産業創新大賽最具投資價值獎等多項大獎和中華護理學會科技獎二等獎。同時在此次設計過程中,我也發現醫療器械産品存在工程和醫療脫節的現象,工業标準和制造過程無醫務人員參與且未能充分考慮到臨床的實際情況,是以我們努力争取參與了《醫用正壓送風呼吸器》行業标準的制定,與醫療器械制造機構共同參與制定該類産品的工業行業标準,并提議在醫療衛生産品的研發、生産和相關标準的制定中應充分考慮和尊重臨床專家的意見,此次也是醫務人員首次參與制定醫療器械制造和生産的行業标準。

豐富的臨床創新研發經驗讓我越來越認識到解決臨床問題這一環節在臨床創新産品研發的重要,也充分認識到臨床醫務工作者在醫療産品創新研發中的重要性。男護士作為護理團隊中較為關注醫療産品且思維活躍的存在,在如今科技創新疊代更新飛速發展的年代必将在護理技術創新改革中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2021年是大陸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十四五規劃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其中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堅持創新在大陸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的重要方向之一。護理創新産品研發雖屬醫療創新産品研發的大體系之下,但由于護理工作的特殊性也具有其獨特的屬性,護理創新産品往往具有單值低、體量大、改進小、适用性強、研發周期短、成本效益較高等特點。

護理技術與産品創新因需要而産生、因使用而發展,在護理技術和産品創新研發中男護士發揮着較大的作用,我所做的是目前許許多多男護士正在做的事,希望我們男護士可以如星星之火一般将護理創新發明的精神燎原在整個護理領域。我的一位老師說過“世上沒有比保證13.7億人公平享有健康權更偉大、崇高的事業;既然我們有幸以此為業,就應該以此為責,努力學習、認真工作、竭忠盡智、鞠躬盡瘁!”厚德精業、求實創新、休休有容、革故鼎新,讓我們竭忠盡智,勇于突破行業之瓶頸、自我之上限,開拓進取,在科技飛速發達的創新時代做一名有為的男護士,為臨床護理技術的創新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為護理事業的蓬勃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願每一個男護士在新時代都有所為!

革故鼎新,創新時代男護士應有為

劉岩,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急診科主管護師,循證醫學/災害護理學雙碩士。成都市護理學會男護士工作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四川省護理學會男護士工作委員會秘書。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學術論文6篇,其中SCI1篇。主持科研課題4項,主研專利23項,其中發明專利5項、10項已轉化。榮獲中華護理學會科技獎二等獎1項、中華護理學會創新發明三等獎2項、中華護理學會創新發明比賽一等獎1項、四川省護理學會創新發明比賽特等獎1項、四川省護理學會創新發明一等獎2項、2020年四川大學護理學标志性成果獎。參與制定醫療器械行業标準1項。研發産品榮獲世界三大工業設計獎之一的iF設計獎1項、天府·寶島設計大賽銀獎1項、中國設計制造佳作獎1項、中國醫療器械創新創業大賽優秀獎1項。

延伸閱讀

革故鼎新,創新時代男護士應有為
革故鼎新,創新時代男護士應有為
革故鼎新,創新時代男護士應有為

部分圖檔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為化名,如有雷同,純屬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