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天氣逐漸熱了起來,夏季将至,
之前我們一直說,春季當養肝,那麼夏季呢?
夏季當養心啊!中醫講,心五行主火,五季在夏。

中醫認為,心主血脈,血液在血管中流淌受到四季的影響。春夏之季,陽氣生長,脈管充盈,氣血充足;秋冬之季,陽氣虛衰,脈管收引,氣血流淌相對就會緩慢,是以這也就是為什麼心血管疾病秋冬之季較為高發,尤其是寒冬臘月裡,急診室裡多為心梗發作的老人。
看到這裡,有人會說,照這個說法,養心應當在秋冬之季啊!
非也!
中醫講的是治未病,說的是在疾病還未發生之前,就把病根給掐了。若是等疾病發生了,再去調理,多少都有一些亡羊補牢的意味了。
是以,夏季正當養心脈而化血瘀。
今天向大家介紹一個活血化瘀的方子——失笑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失笑散:蒲黃、五靈脂。
先來聊一聊蒲黃。
蒲黃味甘、微辛,性平,具有化瘀而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治療瘀滞胸痛、胃脘疼痛,以及産後瘀阻腹痛、痛經等證。
《綱目》:"涼血,活血,止心腹諸痛。"
《本草經疏》:"治癥結,五勞七傷,停積瘀血,胸前痛即發吐衄。"
蒲黃
此外,蒲黃甘緩而不峻,性平而無寒熱之偏,主入心、肝血分,
既能止血,又能活血,善治出血諸證,不論症屬寒熱,都可以用一些蒲黃,
《本經》:"主心腹膀胱寒熱,利小便,止血,消瘀血。"
《藥性論》:"通經脈,止女子崩中不住,主痢血,止鼻衄,治尿血,利水道。"
《日華子本草》:"治(颠)撲血悶,排膿,瘡疖,婦人帶下,月候不勻,血氣心腹痛,妊孕人下血墜胎,血運血癥,兒枕急痛,小便不通,腸風瀉血,遊風腫毒,鼻洪吐血,下乳,止洩精,血痢。破血消腫生使,補血止血炒用。"
值得一提的是,蒲黃是花粉類藥材,煎煮的時候需要包煎,不然一來容易糊鍋,二來一粒粒的喝起來口感也很差。
蒲黃
五靈脂苦甘溫通疏洩,主入肝、脾經,
中醫講,肝藏血,脾統血。
是故,五靈脂入肝經,善活血止痛,為曆代醫家視為治療血瘀諸痛之要藥,單用即效。
《本草衍義補遺》:"能行血止血。治心腹冷氣,婦人心痛,血氣刺痛。"
《本草蒙筌》:"行血宜生,止血須炒,通經閉及治經行不止;定産婦血暈。"
五靈脂
又入脾經,功兼止血,多用于婦女血瘀崩漏,月經過多,色紫多塊,少腹刺痛,可單用,也可配伍上三七、蒲黃、生地等止血藥材同用,而加強化瘀止血之力。
《綱目》:"止婦人經水過多,赤帶不絕,胎前産後,血氣諸痛。”
五靈脂
和蒲黃一樣,五靈脂入煎劑宜包煎。
此外啊,大家在服用五靈脂的時候需注意,切勿同時與人參同用,因為五靈脂會降低人參的藥性。
文章的最後,作一簡單總結:
五靈脂甘溫走肝,生用則活血;
五靈脂
蒲黃甘平入肝,生用則破血。
蒲黃
兩藥同用,酌加酒煎以行其活血破血之力,既能化瘀血,又可養新血,其味偏甘而不易過傷脾胃,辛溫之性尤善化瘀,不經意間諸證悉除,令人不禁啞然失笑,故名“失笑散”。
本方常用于冠心病、高脂血症,此外,痛經、宮外孕、慢性胃炎等瘀血停滞諸證也可一用。
然,方無常方,量無常量,失笑散一方兩藥,僅為一個基礎方:
若是淤血甚者,可酌加桃仁、紅花、丹參,以增強活血祛瘀之力;
桃仁
紅花
丹參
若是兼見血虛者,當合用當歸、熟地、川芎,共奏養血調經之功;
當歸
熟地
川芎
若是胸痛劇烈者,可加用乳香、沒藥,用以化瘀止痛;
乳香
沒藥
若是兼有氣滞者,宜選用香附、川楝子以行氣止痛;
香附
川楝子
若是兼有寒症者,當配伍炮姜、艾葉、小茴香等以溫經散寒。
炮姜
艾葉
小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