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出品方/作者:富途)
一、公司概覽:全球消費電子巨頭
全球消費電子巨頭逐漸建構産品王國,市值一度突破3萬億美元
蘋果公司的簡介及發展曆程
蘋果為全球消費電子巨頭,于1976年在美國矽谷成立,在高科技企業中以創新聞名。蘋果核心硬體産品包括iPhone,iPad,iMac,可穿戴系列的 Apple Watch、AirPods和Beats系列産品,此外還有Apple TV媒體播放器、HomePod智能音箱和iPod音樂播放器。核心軟體産品包括Appstore 等,以及訂閱服務包括Apple Care、Apple Music、iCloud、Apple Pay、Apple TV+等。自研硬體以最核心的零部件處理器為主,A系列和M系 列晶片。自研軟體主要包括macOS、iOS、iPadOS、watchOS和tvOS五大作業系統、iTunes播放器、Safari網頁浏覽器、Shazam音樂識别,還有 iLife和iWork創意和生産力包,以及FinalCutPro、LogicPro和Xcode等專業軟體。
蘋果現金儲備豐富,2021财年回購高達860億美元,更有能力應對風險并提高股東回報
在地緣政治風險顯現、宏觀政策風險加劇的背景下,現金儲備 豐富、有能力也有意願進行大規模回購的公司更受市場青睐。
蘋果現金儲備豐富。全球暢銷的蘋果産品為公司帶來了豐厚的現金流, 截至FY22Q1,蘋果擁有約2026億美元的現金儲備,超過美股總市值排 名60以下公司的市值(如耐克、默沙東、英特爾等公司)。同時,與科 技公司谷歌和微軟進行對比,截至2021年底,蘋果的現金流儲備遠高于 谷歌(1692億美元)和微軟(1324億美元),而且蘋果并不像另外兩家 公司那麼熱衷對外投資。
公司财務分析: iPhone業務為公司核心收入來源,公司産品和服務生态日益完善
公司細分業務情況
蘋果公司核心營收來源為iPhone業務。FY2017至FY2021,iPhone業務營收占公司總營收的比重均超過50%,為公司的優質現金牛。但随着可穿戴業務和服務業務的快速發展,公司對iPhone單一業務的依賴性有所下降,建構了更全面、健康的産品生态和業務發展模式,也有 利于降低iPhone産品周期對公司營收的負面影響。服務業務現為公司的第二大營收來源,營收占比則從FY2017的14%穩步上升至FY2021的 19%。可穿戴及其他業務為公司硬體業務的第二大營收來源,營收占比從FY2017的5.6%快速上漲至FY2021的10%。Mac和iPad業務的營收占 比則較為穩定,分别從10.88%略微下降至9.21%、從8.47%微降至8.36%。
公司營收情況
蘋果最新财季營收受供應鍊影響。FY22Q1蘋果總營收 1239.45 億美元,YoY+11.22%,雖然受供應鍊短缺影響,但業績仍超市場預期,主要受 iPhone 13系列驅動,以及在公司強大的供應鍊管理能力下供應鍊問題在後期得到緩解。2021财年公司營收3658.17億美元,yoy+33%,創曆 史最高增速,主要受益于iPhone12、13系列産品暢銷,線上化刺激了Mac、iPad、可穿戴等産品的需求,以及華為受限後大中華區銷量反彈。
公司各地區營收情況
美國地區為公司基本盤,大中華區營收占比增長迅速。美國地區營收占總營收的比重幾乎一直保持在40%以上,貢獻最主要的營收來源。自華為 禁令以後,大中華地區營收占比從FY19Q1的15.6%增長至FY22Q1的20.8%,營收增速在FY21Q2創下87%的曆史新高。
公司利潤水準
公司産品結構優化,毛利水準創曆史新高。蘋果公司的毛利率一直保持在業内高水準,2014财年至2021财年,公司毛利率從39%提升至42%, 主要由于高毛利産品銷量在總銷量中占比更高、iPhone價格上限不斷提高。
二、硬體業務:軟硬一體,構築核心壁壘
iPhone業務:軟硬一體,自研晶片和IOS生态打造産品核心競争力,品牌忠誠度極高
核心競争力
自研晶片和IOS生态構築了極深護城河。蘋果緻力于實作軟硬體一體,完成從硬體制造向軟體平台轉變。自研A系列晶片憑借超高性能,構築了 其他廠商難以逾越的技術壁壘,再加上自研的iOS系統,手機整體适配度和優化程度達到最佳。實際上,蘋果是将自研晶片、硬體産品、iOS操 作系統、Appstore、各類API接口和IAP等打包成一個iOS生态系統。是以,使用者在購買蘋果手機時,不僅僅購買了手機硬體,而是将蘋果iOS生 态收入囊中。封閉的iOS生态給使用者提供了更流暢、更安全、更便捷的消費體驗,也是以成為iPhone的核心競争力。
iPhone業務:高端手機市場優勢顯著,市場佔有率持續擴大
智能手機市場情況
智能手機已進入個位數增長的存量時代,且市場高度集中。根據IDC資料,2021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達13.5億部,YoY+5.7%,同時三星、蘋 果、小米、OPPO 和vivo前五手機廠商的市場佔有率提升至71%,其他手機品牌出貨量同比下滑12.5%。手機廠商加劇内卷,智能手機創新達到瓶 頸,産品競争力更多展現在核心技術壁壘、産品生态系統和使用者忠誠度方面。
iPhone業務:營收受供應鍊困難影響,預計2022年供應鍊問題将得到緩解,保證供貨充足
預計2022年供應鍊問題将得到緩解。2021年,由于疫情反複導緻東南亞工廠産能和全球航運能力受限,整個手機行業都面臨供應鍊短缺的問題 ,極大影響了手機行業産量。而蘋果作為供應商的第一大客戶,往往享有供應商的優先供貨權和更低的價格,是以即便受供應鍊困擾,但與同行 相比受影響相對較輕。同時,為了保證晶片産能,2022年蘋果首次接受台積電漲價,提前預定12-15萬片4nm晶片産能,漲價幅度僅約3%,遠 低于台積電8-10%的平均漲價幅度。管理層表示,2021年11月後供應鍊問題開始逐漸改善,預計2022年産能不足問題能夠得到極大的緩解,驅 動公司營收增長。
iPhone業務:産品組合優化覆寫更多層級的消費需求,拉動出貨量增長;軟硬體更新和換新 計劃驅動使用者換機,預計iPhone 15迎來新一輪換機潮
産品組合優化覆寫更多層級的消費需求。iPhone 系列趨于重視區分普通版和專業版的産品,進一步拉大産品定價區間,同時滿足成本效益和高端 化需求。iPhone13 mini和iPhone 13僅配置閹割版的A15晶片,但同時将手機容量的下限由64GB提升至128GB,國行版起售價比iPhone12下 降了300元,提升産品成本效益;而iPhone Pro和Pro Max機型則搭載滿配的A15晶片,最大容量提升到1TB,将iPhone最高價格提升至12999元, 突破曆史定價的上限,滿足高端産品需求。預計今年秋季釋出的iPhone 14也将采取同樣的産品政策。同時,iPhone SE産品線将争奪中端手機 市場佔有率。2022年3月釋出的首部5G iPhone SE(A15晶片和429美元起售價)将有望拉動中端出貨量增長。
iPhone業務:高端機型暢銷使得ASP顯著提高,同時強大的供應鍊管理和晶片自研能力有望 進一步降低成本,預計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iPhone高端機型需求更為旺盛,ASP顯著提高。蘋果官網資料顯示,相比于iPhone 13和iPhone 13 mini,iPhone13系列中高端機型iPhone 13 Pro 和iPhone 13 Pro Max預約時間更長,需求更為旺盛,主要由于高端機型配置更為出色。受益于高端機型的暢銷和定價上限的提高, iPhone的ASP顯著提高,根據測算,iPhone的ASP從16Q4的619美元大幅提升36%至21Q4的843美元。
可穿戴業務:可穿戴市場發展迅速,蘋果占據龍頭地位
可穿戴市場發展迅速,智能手表和TWS真無線耳機的增速超過行業平均水準。與智能手機行業不同,可穿戴市場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IDC資料 顯示,2021年全球可穿戴裝置出貨量達到5.336億部,同比增長20%,預計到2025年出貨量達8億部,5年複合增速12%。其中,TWS耳機與智 能手表的産品滲透率依舊不高,且基數較小,是以智能手表和TWS真無線耳機的增速超過可穿戴市場的整體增速,出貨量集中于北美、歐洲等先 進市場。CCS Insight預計2025年智能手表出貨量将達2.58億塊,5年複合增速達14.9%;Counterpoint預計2025年TWS出貨量将達5.7億隻,5 年複合增速達20%。
可穿戴業務:數量龐大的iPhone使用者支撐可穿戴産品滲透率增長,健康管理功能提供差異化 競争
依托10億iPhone使用者,可穿戴産品滲透率有望加速增長。蘋果可穿戴産品的主要競争力在于iOS産品生态之間的互聯互通,龐大的iPhone使用者 基礎将驅動關聯産品(如可穿戴産品)的銷售。目前AirPods、Apple Watch在iPhone使用者中的滲透率較低,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根據蘋果官 方披露,2020年iPhone活躍安裝基數超10億,同時,IDC資料顯示2021年AirPods、Apple Watch的出貨量分别為8600萬和3825萬,我們測 算出,截至2021年底,AirPods、Apple Watch在iPhone使用者中的滲透率較低,分别為21.7%和10.6%,仍有較高的增長空間。
Mac和iPad業務:Mac與iPad出貨量創下新高;激烈市場競争下,産品競争力凸顯
PC市場創10年來最高出貨量,平闆出貨創2016年以來最高水準。據IDC資料,2021年全年PC總出貨量達到3.49億台,同比增長14.8%,自 2012年以來PC市場年出貨量達到新高。其中,2021年前五大個人電腦公司分别是聯想(23.5%)、惠普(21.2%)、戴爾(17.0%)、蘋果 (8.5%)、和宏碁(7.1%)。IDC資料顯示,2021年全球平闆電腦總出貨量同比增長2.9%,達到1.68億台,是2016年以來的最高水準。
Mac和iPad業務:M系列晶片促進生态閉環,提升産品性能;混合辦公需求驅動PC市場增長 ,供應鍊複蘇促進iPad業務
M系列晶片促進生态閉環,大幅提高産品性能,驅動業務營收增長。推出M系列晶片之後,蘋果已逐漸完成晶片替代計劃,所有産品線已逐漸搭載自 研晶片,打通iPhone、iPad、Mac軟體系統,進一步促進産品生态閉環。蘋果于2020年11月推出第一代M1晶片,随後分别釋出了M1 Pro、M1 Max、 M1 Ultra晶片,搭載在Mac和iPad産品線上,包括MacBook Air 、MacBook Pro、Mac Mini 、Mac Studio、iPad Pro、iPad Air 等産品。M系列 晶片擁有出色的功耗和性能,驅動Mac業務營收增長。M1晶片釋出驅動FY21Q2Mac業務營收增速高漲近70%,而M1 Pro和M1 Max晶片的釋出則驅 動Mac業務在FY22Q1的營收增速遠超所有細分業務。同時,iPad産品中的處理器由A系列轉為M系列晶片,将使其成為成專業的生産工具,同時錨定 效應也使得M系列晶片提高iPad産品線的成本效益。
三、服務業務與新的業績增長點:支撐公司長周期發展
服務業務:營收保持高增長,盈利能力顯著,仍有進一步的提升空間
服務業務保持穩定高增長,一定程度平滑公司業績曲線。FY2021服務業務營收684.25億美元,營收增速達27.3%,創2018年以來新高。與硬體 業務營收的大幅波動不同(FY19營收增速為負),服務業務營收增速一直保持穩定的高增長,一定程度平滑了公司業績的周期波動。蘋果硬體 保有量和活躍使用者的不斷增長,尤其是2021财年蘋果硬體業務取得的曆史性好成績,将有效支撐服務業務在未來放量增長。
Appstore 業務:受益于付費使用者的增加及豐富的應用生态,驅動營收加速增長
Appstore為iOS使用者官方下載下傳應用的唯一管道,且必須采用蘋果API支付系統,具有天然的優勢。AppStore提供的是應用和應用内數字商品的分 發服務,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蘋果在《開發者協定》要求開發者必須同意:需要為iOS應用與應用内的購買、訂閱支付最高30%的傭金;禁止在 App Store内開設應用商店;需要使用蘋果的IAP處理任何一筆交易。目前AppStore的傭金收費規則主要分為3種:a.年收入低于100萬美元的開發 商,采用15%的傭金費用率;b.年收入100萬美元以上開發商采用30%的傭金費用率;c.閱讀器類開發者可通過外部支付。
Licensing 業務:iOS裝置擁有龐大的搜尋流量,谷歌有動力持續維護其在Safari的預設搜尋 地位
licensing業務中的營收主要來自谷歌。坐擁龐大的iPhone使用者流量,蘋果可以通過向第三方授權以獲得收入,目前licensing業務主要分為兩部 分:谷歌支付的流量通道費,其他廣告費用。其中,蘋果licensing業務中絕大部分營收來源于谷歌,谷歌通過與蘋果iOS裝置(iPhone、ipad、 macbook等)合作, 将Google Search列為預設搜尋引擎,為此谷歌需要向蘋果支付一定的流量擷取成本(TAC,Traffic acquisition costs)。
訂閱服務及其他業務:産品豐富、服務品質提高,在細分市場占據龍頭地位
訂閱服務産品豐富。訂閱服務業務是指蘋果推出的Apple Music、Apple TV+、iCloud、 Apple Arcade、Apple News、Apple Fitness+、AppleCare+、Apple Pay等軟體應 用,涉及影音娛樂、雲存儲、遊戲、新聞、健康、硬體維修、支付等服務。
新的業績增長點:AR/VR市場迎來爆發,蘋果或将挑戰一家獨大的Meta
AR/VR市場迎來爆發,市場高速增長。根據IDC資料,2021年AR/VR頭顯全球市場同比增長92.1%,出貨量高達1120萬台。新進入者以及在商 業上更加廣泛的應用将推動AR/VR頭顯出貨量的加速增長,預計2022出貨量将同比增長46.9%,預計2026年全球出貨量将達5000萬台,年複 合增速為35.1%。根據以往經驗,蘋果加入競争将創造出新的市場需求,有望加速AR/VR市場爆發。
報告節選: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資訊,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