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閱讀經典國學《唐詩宋詞》

三五七言●秋風詞

唐代·李白

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栖複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閱讀經典國學《唐詩宋詞》

[譯文]

秋風淩清,秋月明朗。風中的落葉時聚時散寒鴉本已栖息,又被明月驚起。朋友盼着相見,卻不知在何日,這個時節,這樣的夜晚,相思夢難成。

閱讀經典國學《唐詩宋詞》

[注釋]

落葉聚還(huan)散:寫落葉在風中時而聚集時而揚散的情景。寒鴉:《本草綱目》:慈鳥,北人謂之寒鴉,以冬日尤盛。

[賞析]

閱讀經典國學《唐詩宋詞》

此詩寫在深秋的夜晚,詩人望見了高懸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經落完葉子的樹上的寒鴉,也許在此時詩人正在思念一個舊時的戀人,此情此景,不禁讓詩人悲傷和無奈。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風、秋月、落葉、寒鴉烘托出

悲涼的氛圍加上詩人的奇麗的想象,和對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畫讓整首詩顯的凄婉動人。此詩的體式許多人認為很像一首小詞,具有明顯的音樂特性。趙翼的《陔餘叢考》卷二十三雲:

“三五七言詩起于李太白‘秋風清,秋月明

此其濫觞也。劉長卿《送陸澧》詩雲:‘新安

路,人來去。早潮複晚潮,明日知何處?潮水無情亦解歸,自憐長在新安住。’宋寇萊公

《江南春》詩雲:‘波渺渺,柳依依。孤林芳草遠,斜日沓花飛。江南春盡離腸斷,蘋滿汀洲人未歸。指出了它和“江南春”詞牌的淵源關

系。南宋鄧深曾依此調式填寫詞作,名為“秋風清”。清人還把李白這首詩當作是一首創

調詞而收入《欽定詞譜》雲:“本三五七言詩,後人采入詞中”此詩隻題作“三五七言”

而不言及詩歌内容主題,可知詩人的創作意圖本是偏重作品的形式特征,即隻要滿足全篇

兩句三言、兩句五言、兩句七言的體式要求就能成詩了。可以說,詩題中已經包含了明确

的詩體形式内涵。嚴羽的《滄浪詩話》中的“詩體”一章就說道:“有三五七言”。自注

雲:“自三言而終以七言,隋世鄭世翼有此詩:

‘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栖

複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郭紹虞先生校釋曰:“滄浪所謂鄭世翼有三五七言,不知何據。案《詩人玉屑無‘秋風清’以下各句,以從《玉屑》為是。‘秋

風清’雲雲,見《李太白集》,當是李作”

但李白這首詩也不能算是創體之作,因為初唐時僧人義淨作有一首《在西國懷王舍城》

,此詩因其體式特征而名為《一三五七言》。李白的《三五七言》隻是《一三五七九言》的變體,省去起首的“一言”和收尾的“九言”

即為“三五七言”。王昆吾在《唐代酒令藝術》中論證義淨詩為“唱和之作”。李白這首

《三五七言》可能也是他與其他詩人的“唱和詩”“三五七言”是對所酬和詩歌格式的限制,這是一個“總題”,衆人在具體創作時可根據所寫内容再命一個相應的詩題。

閱讀經典國學《唐詩宋詞》

此詩即使不是創體之作,也是李白最終确立了“三三五

五七七”格式作為一種獨特的曲辭格甚至成為一種時興詩體的地位。這不僅是因為他借鑒

和總結了許多人應用三五七字句式的經驗,更得力于他自身歌辭創作中靈活運用此類格式

的實踐體悟,因而他的《三五七言》能表現出“哀音促節,和總結了許多人應用三五七字

句式的經驗,更得力于他自身歌辭創作中靈活運用此類格式的實踐體悟,因而他的《三五

七言》能表現出“哀音促節,凄若繁弦”《唐宋詩醇》卷八)的藝術魅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