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人最好的修養,是學會“沉默寡言”

一個人最好的修養,是學會“沉默寡言”
一個人最好的修養,是學會“沉默寡言”

當我們到了一定年齡,就變得漸漸不想說話了。并非無話可說,隻是明白了很多事情,說了也沒有用。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幸運地遇到兩三知己的。大多數時候,你的傾說在别人的耳中如同一兩縷青煙,輕飄飄地就被風吹走了。

除了父母,沒有人會無緣無故地去關心你,這世上太多的事情都是需要等價交換的。哪怕是夫妻,也是彼此衡量之後才組建的家庭。

年少的時候,我們從來不懂什麼是沉默是金。反而羨慕那些有“社交牛逼症”的人,能夠在同學之間遊刃有餘。

人到中年之後,極力讓自己學會沉心靜氣,懼怕自己會摔得粉身碎骨,淪為别人眼中的笑柄。

“心靜則意定,意定則慧生”,心中有浩瀚星河的人,從不會虛張聲勢,口若懸河。正如雪萊所說,淺水是喧嘩的,而深水是沉默的。

一個人最好的修養,是學會“沉默寡言”
一個人最好的修養,是學會“沉默寡言”

一個人最好的修養,是學會“沉默寡言”。

人生在世,風雨兼程。生命無常,我們要學會溫柔地對待世間萬物。

水深不語,人穩不言。

沉默寡言的人,内心是美好的,他不會陷入世俗的怪圈中去。很多人圖一時的口快,卻早已傷了别人的心而不自知。

心知肚明的事情,讓别人尴尬的事情不必說,事實擺在那裡蒼白又無力,何必再去攪上一攪,讓水更渾濁。

嘴不饒人的人不是本事,隻是一種本能的、自我的偏執。

沉默寡言的人往往看似高冷,實則内涵豐富、内心純淨,可以用平和從容的心态去看待這個世界。

沉默寡言的人不是什麼都不知道,也不是什麼都不懂,而是明白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會讓自己的話變成金口良言,而那些耍小聰明的人,才會喋喋不休、口無遮攔。

一個人最好的修養,是學會“沉默寡言”
一個人最好的修養,是學會“沉默寡言”

沉默寡言,是一個人成就自己的“利器”。

言多必失,曾國藩曾說過,少說話,可以養氣、養神、養精。沉默是可以幫你規避一些嫉妒、诋毀和危險的。

當一個人越沒有能力的時候,反而越會注重用語言去證明自己,而當一個人有能力的時候,事實便會證明自己。

沉默寡言,往往标示着一個人的自信,獨立,強大。

沒有人喜歡做生活的配角,但是否能成為中心,不是用語言來赢得的。默默無聞是守住一顆心的安甯,努力去争取,用自己的行動成為主角。

沉默寡言的人,也許顯得不那麼合群。但與此同時,他也學會了凡事靠自己。而這,就是讓它變得更強大的根本原因。

沉默寡言的人,懂得用旁觀者的角度去看這個世界,甚至用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待自己。如此才更能找到自己的優勢,看清自己的劣勢。

一個人的内心越強大,能夠了解包容的事情便越多。他們不會像那些淺顯的人心情起伏不定,而是心中裝着一片海,以不變應萬變,他們都是活得安靜的狠角色。

一個人最好的修養,是學會“沉默寡言”
一個人最好的修養,是學會“沉默寡言”

看淡了,看懂了人生的人,心情早已沒了大起大落。

沉默是一種生活态度,它可以幫助你耐着性子去看清這個世界。沉默也是一種做人的态度,它讓你不以物喜品一味清歡。

成長是苦澀的,也是無奈的。沉默是一個人的修行,誰又能真正做到寵辱不驚。隻是讓自己活得清淨、簡單、自在一些罷了。

但其實如此,便以萬分難得。

真正強大的人,不需要與别人去糾纏解釋;真正強大的人,不需要去處處與人辯駁;真正強大的人,也不會試圖去糾正别人。

隻有弱者才活在别人的世界裡,張望着别人的目光,渴望周遭人的認同。

懂得沉默寡言的人才是真正聰明的人,他們不會向别人輕易吐露自己的弱點,不會随意去議論别人的是非,亦不會如祥林嫂般把所有人都當做自己情緒的垃圾箱,讓人唯恐避之不及。

做人,傲骨天成,沉默寡言不随波逐流,慈悲為懷容世間萬物,方為大成者。

一個人最好的修養,是學會“沉默寡言”

-END-

世界那麼大,感謝你,可以看到我!

【文|唯唯安:筆有溫度、為情發聲,一個熱愛文字的不典型寫作者,邀請你共同感覺生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