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醫藥抗瘟疫已有上千年,一文看清中、西醫在抗疫方面的差別

大陸的中醫藥學包含着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其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瑰寶,凝聚着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智慧。

自兩年多前新冠疫情暴發,中醫藥就深度參與治療,并獲得了良好效果,還為全球疫情防控貢獻了“中國智慧”,獲得廣泛的國際認可。

中醫藥抗瘟疫已有上千年,一文看清中、西醫在抗疫方面的差別

盡管如此,仍有一些人對中醫藥不自信、不相信。

《生命時報》(微信内搜尋“LT0385”即可關注)采訪專家,為你解讀中醫藥在抗擊新冠疫情方面的應用和貢獻。

受訪專家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 方邦江

本文作者丨生命時報記者 張芳

本文編輯丨徐文婷

中醫藥在上海方艙廣泛應用

2月28日至3月2日,來自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草藥監管合作組織、中國中醫科學院的多位專家,在“世衛組織關于傳統中藥治療新冠肺炎的專家評估會議”中,針對中國專家組提供的三份研究報告進行了審議和讨論。

中醫藥抗瘟疫已有上千年,一文看清中、西醫在抗疫方面的差別

3月31日,世界衛生組織官網公開釋出的《世界衛生組織中醫藥救治新冠肺炎專家評估會報告》指出,盡管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有必要做進一步臨床驗證,但與會專家認為,使用中醫藥有利于降低輕型或普通型病例轉為重症的風險;與單純的正常治療相比,中醫藥在作為附加幹預措施時,可縮短輕型和普通型病例的病毒清除、臨床症狀緩解和住院時間;盡早使用中醫藥可改善輕型和普通型患者的臨床預後。

中醫藥抗瘟疫已有上千年,一文看清中、西醫在抗疫方面的差別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方邦江,目前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擔任中醫專家組組長,也曾在2020年武漢疫情暴發期間帶隊援卾,擔任武漢雷神山醫院感染三科五病區主任。

中醫藥抗瘟疫已有上千年,一文看清中、西醫在抗疫方面的差別

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

他介紹,新冠肺炎目前仍然沒有特效西藥,該方艙醫院有1.5萬張床位,治療遵循兩個基本原則:

一是中醫治療為主、中西醫結合,以最小代價獲得最大效益;

二是應用中醫藥“截斷逆轉”,防止無症狀、輕症轉為重症、危重症。

方艙中醫專家組結合上海氣候特點,認為此輪疫情的病因是“濕、熱、風、虛”,是以在制訂中醫藥治療方案時,除了參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還根據“三因制宜、辨證論治”的中醫思想,采取清熱、祛濕、扶正的治療方法,研制出針對此次奧密克戎變異株的“清化辟穢方”。

前期臨床觀察中,該方在核酸轉陰、提高體質等方面顯示出确切療效。中醫治療過程中,還配合施用針灸、太極、八段錦等促康複方式,臨床效果顯著。

以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N3病區早期收治的1487名感染者為例,在接受純中藥方案治療4~5天後,感染者基本都實作轉陰,達到了出院标準。

早在2020年,武漢暴發新冠疫情期間,中醫藥治療就曾發揮很大作用。方邦江說:“我的親身經曆可以證明,對輕症及普通型患者施以純中藥,有可能達到治愈效果,并能阻斷其發展為危重症。而中醫藥早期介入不僅可以改善患者症狀,對普通人群及高風險人群也有較好的預防作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曾表示,中醫藥抗擊疫情有四大貢獻:

一是四類人集中隔離,服用中藥;

二是中藥進方艙治療輕症、普通型患者,降低從輕症轉重症的患者比例及醫務人員感染率;

三是中西醫結合救治重症患者;

四是恢複期進行中西醫結合康複治療。

抗擊新冠疫情再次證明中醫藥在防治新發傳染病方面的獨特優勢和價值。

中醫藥抗疫效果有曆史佐證

本輪疫情初期,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藥管理局便印發了《2022年春季易感人群外感疫病中藥内服預防方案》,為各區隔離點及重點封控區域人群提供中醫預防方藥。

上海市民陸續收到的防疫中藥包裡,既有中成藥,也有各醫院自制的特色防疫方劑。為更好地指導市民科學合理使用中醫預防方藥,上海市部分中醫醫療機構還開通了“中醫預防方藥指導熱線”。

中醫藥抗瘟疫已有上千年,一文看清中、西醫在抗疫方面的差別

上海市民收到的中藥預防方

然而,面對社群分發的防疫中藥包,有些人持懷疑态度,甚至部分發藥方也缺少信心:“具體什麼情況,我們也不清楚”,大家“謹慎服用”。對此,方邦江十分坦然:“中醫藥抗瘟疫的曆史已有上千年,早在西醫還沒有出現時,我們遭遇的所有傳染病都是靠中醫藥治好的,這是不争的事實。”

中醫将新冠肺炎等傳染病統稱為瘟疫。據中國中醫研究院出版的《中國疫病史鑒》統計,從西漢到清末,中國至少發生過321次大型瘟疫。在一次又一次與瘟疫的“對決”中,中醫藥積累了寶貴經驗,并留下了大量“遺産”。

比如,宋代時,中醫就研究出“人痘接種法”來預防天花,至明清時,已有以種痘為業的專職痘醫和幾十部痘科專著,清政府還設立“種痘局”,專門給百姓普及種痘,稱得上是全球最早的官方免疫機構。人痘術傳入英國後,啟發英國醫生愛德華·琴納于1796年發明了牛痘接種術。

中醫藥抗瘟疫已有上千年,一文看清中、西醫在抗疫方面的差別

人痘接種術

記載瘟疫的各種中醫典籍裡,包含了不少防治瘟疫的處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有《傷寒雜病論》《溫疫論》《霍亂論》《濕溫時疫治療法》等。這些在實戰中總結出來的抗疫名方,有些至今仍在應用。

1893~1894年,大陸華南地區發生嚴重的鼠疫,高州中醫羅汝蘭就是在古方“解毒活血湯”的基礎上進行加減配伍,并通過特殊給藥法,有效控制了疫情。後來,他将成功經驗寫入《鼠疫彙編》一書,被廣泛傳播。

中醫藥抗瘟疫已有上千年,一文看清中、西醫在抗疫方面的差別

《鼠疫彙編》

事實上,為抗擊新冠疫情,中醫藥通過臨床篩選出的有效方劑“三藥三方”中,清肺排毒湯就是由《傷寒論》的5個經典方劑融合而成。

中醫藥抗瘟疫已有上千年,一文看清中、西醫在抗疫方面的差別

《傷寒論》

循證研究下也有優異表現

相比中醫,西醫進入大陸不過幾百年,但因發展迅速,使人們習慣了用西醫理論和研究方法來評估中醫。但方邦江說,中醫與西醫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體系,有着各自不同的發展規律和理論基礎。比如:

中醫講究辨證施治,多用複方,以“君臣佐使”原則進行配伍,達到綜合調治的目的;

西醫則慣于從微觀着手,看重循證醫學證據,多用随機對照試驗進行研究。

兩種體系在互相磨合過程中,難免會産生碰撞,但這不意味着可以簡單地用一種體系的理論,去否認另一種體系。

為了與世界接軌,多年來,中醫一直嘗試采用随機對照試驗的方法驗證中醫藥的有效性,僅在抗擊新冠疫情方面,就取得了不少成果。

2020年援鄂期間,方邦江根據30多年治療感染與危重症臨床經驗,結合新冠肺炎特點,研制治療重症新冠肺炎創新方劑“參黃顆粒”,并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武漢雷神山醫院、湖北省黃石傳染病醫院、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應用。

多中心、随機、對照、前瞻性研究結果顯示,自拟方“參黃顆粒”可有效阻止重症患者病情進展,并明顯降低死亡率。

該研究成果刊登在《植物醫學》上,是迄今少有的、發表在國際主流學術期刊上的中醫藥研究文章,為中醫藥治療重症新冠肺炎提供了重要循證依據。

中醫藥抗瘟疫已有上千年,一文看清中、西醫在抗疫方面的差別

2021年,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李靜教授團隊,同樣在《植物醫學》上發表了一項有關清肺排毒湯的大規模多中心研究,共納入8939例住院新冠肺炎患者資料。

結果顯示,未接受清肺排毒湯治療的患者,院内病亡率為4.8%;接受清肺排毒湯治療的患者,病亡率僅為1.2%。在排除了兩組患者臨床特征、其他治療等差異的影響後,接受清肺排毒湯治療的患者,病亡風險隻有未接受清肺排毒湯治療患者的一半。

中醫藥抗瘟疫已有上千年,一文看清中、西醫在抗疫方面的差別

2021年8月,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璐琦牽頭開展的一項化濕敗毒顆粒研究也被《植物醫學》雜志接收。這項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進行的臨床随機對照試驗顯示,化濕敗毒顆粒對新冠肺炎患者臨床症狀和肺部發炎有明顯的改善作用,且安全性良好。

中醫藥抗瘟疫已有上千年,一文看清中、西醫在抗疫方面的差別

正因如此,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已有世界多個國家認識到了中醫藥的重要性。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中方已向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介紹中醫藥診療方案,向10多個有需求的國家和地區提供中藥産品,選派中醫專家赴29個國家和地區幫助指導抗疫。

辛巴維(威)總統姆南加古瓦,高度贊賞中醫藥在抗擊新冠疫情方面發揮的作用;高棉衛生部國務秘書納博拉羅特,稱贊中藥治療新冠有着較好療效。

方邦江最後說,放眼世界傳統醫學領域,中醫是理論體系最完整的一個,其在抗疫中的作用也經曆了長期的臨床實踐考驗,療效毋庸置疑。▲

本期編輯:王曉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