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傳統高端品牌為何玩不轉新能源汽車

傳統高端品牌為何玩不轉新能源汽車

近日,寶馬為中國市場量身打造的i3上市,指導價34.99萬元起。但此i3非彼i3,全新寶馬i3是基于寶馬3系打造的純電動車型,也是寶馬旗下首款純電動中型運動轎車。寶馬i3上市必然會引起同級之間的競争。2021年,特斯拉Model 3在國内收獲了超過15萬名新車主。如果不是産能受限,這一數字将會更加驚人,風頭一時無兩。有沒有一款車型可以挑戰特斯拉Model 3的地位?寶馬i3被寄予厚望。但從其上市後市場的反應來看,似乎并不如預期樂觀。

再聯想到其他傳統高端品牌諸如奔馳、奧迪、保時捷、凱迪拉克、沃爾沃等推出的純電動車型,銷量表現皆不盡如人意。曾有業内人士認為,傳統汽車巨頭“大象轉身”後,造車新勢力将窮途末路。然而從目前的狀态來看,在純電動汽車戰場的短兵相接之後,汽車巨頭似乎并沒有占得上風。

1

舍不下既得利益 得不到全面發展

毫無疑問,未來将會形成以電動化車型為主的汽車市場格局,是以各大車企都逐漸向電動化轉身,在燃油車市場叱咤風雲的傳統高端巨頭也相繼公布了電動化戰略。如寶馬宣稱,在2022年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相比2021年要實作翻倍;奔馳将向“全面電動”轉型,計劃2022年在中國市場陸續推出8款新能源車型;奧迪也表示從2026年起,面向全球市場推出的新車型将全面切換為純電動産品,至2033年逐漸停止内燃發動機的生産。

雖然這些品牌電動化轉型态度積極,也釋出了一些純電動車型。但傳統高端品牌的電動車型銷量卻一直難見起色,甚至可以用“啞火”來形容。僅以高端品牌第一梯隊去年的資料來看,奔馳首款純電動車型EQC,自上市以來基本上每個月僅有400輛左右的銷量;奧迪e-tron的銷量更低,月均100輛左右;寶馬ix3上市不久就官宣降價7萬元,市場終端甚至給出了接近9萬元的優惠,但即便如此,ix3全年銷量也僅相當于特斯拉單一車型的月銷量。

傳統高端品牌為何玩不轉新能源汽車

可以看出,傳統高端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慘淡的成績,與燃油車領域如日中天的品牌力并不對等。為什麼在傳統汽車領域大殺四方的高端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就後勁不足了呢?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新能源汽車分會會長、中海同創創始人李金勇認為,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傳統高端巨頭的姿态還非常保守,作為燃油車市場的既得利益者,高技術門檻的燃油車産品能帶給他們豐厚的回報,“即使僅靠售賣汽車配件也夠吃幾年”,是以他們最不願意颠覆現有格局,電動化轉型是被逼無奈,積極性并不高。

成都新能源汽車産業推廣應用促進會秘書長範永軍也認為,傳統高端品牌電動化轉型規劃看似宏大,但實際上并不心甘情願,“他們放不下燃油車市場”。他舉例,以剛剛宣布停售燃油車的比亞迪為例,2021年全年汽車銷量73萬輛,其中燃油車僅有13.63萬輛。即使燃油車占比如此之小,比亞迪也并沒有打算放棄燃油車,直到混動車型銷量大漲導緻拖欠訂單太多,才不得不臨時放棄燃油車。比亞迪尚且如此,更何況傳統高端品牌巨頭呢。

2

舊瓶裝新酒 “油改電”難得人心

傳統高端品牌為何玩不轉新能源汽車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衆多傳統高端品牌入駐新能源汽車領域,但各家産品都反響平平,更别提口碑與銷量雙豐收的爆款車型,究其根本原因還是産品力不足。

目前,不少傳統高端品牌的新能源車型并非基于全新開發的純電動平台,而是備受诟病的“油改電”車型,例如某品牌兩款售價相對低廉的純電動SUV都是從燃油車改造而來。在紙面參數上,500公裡的續駛裡程和7秒左右的零百公裡加速成績并不算突出,隻是因為其高端品牌的背景而要價36萬~43萬元。同等技術水準的自主品牌純電動SUV,大多數售價要低8萬元以上,在智能化程度上可能還更高。這種情況導緻該品牌純電動汽車難有作為也不足為奇。

《Top Gear》前主持人Jeremy Clarkson曾吐槽,有些高端品牌的純電動汽車為什麼會有大面積的散熱格栅?它沒有配備變速器但為什麼方向盤上卻有換擋撥片?既然是電機而不是發動機,但為什麼卻造得像個發動機?從目前高端品牌的産品細節看,這種看法也不無道理。

李金勇指出,傳統高端品牌雖稱其電動化戰略已經全面鋪開,但是在産品開發設計上卻看不出足夠的用心。“油改電”這種“舊瓶裝新酒”的方式,對于車企來講的确省事,在成本方面也能控制,但改造出的産品往往存在很多弊端。

大部分的傳統高端品牌電動汽車都或多或少受到燃油車構造的限制,其電池數量少,車身尺寸基本不變,外觀設計也延續之前的風格,缺乏創新感、突破感。同時,受限于原先的架構布局,車内空間明顯小于新開發平台下的新能源汽車,續駛裡程有限、電池防護安全性不足、車輛性能受限等問題也廣受诟病。

另外,傳統高端品牌的純電動汽車在智能化方面也相對保守,智能座艙僅限于語音控制等基本功能,自動駕駛功能遠不及造車新勢力的車型,自然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就越來越弱。相比之下,造車新勢力則在自動駕駛功能上追求極緻,酷炫拉風的設計語言、精緻滿滿的内飾、便捷的智能化操作、種種“黑科技”加持的人機互動,都能給使用者體驗感帶來極大的滿足,更好地迎合消費者需求。

3

産品定位不清晰 理念保守落于窠臼

傳統高端品牌為何玩不轉新能源汽車

如今,新能源市場和傳統燃油車的界限已經日益明顯,可以說完全是泾渭分明的兩個市場,而傳統高端品牌似乎将自身在燃油領域的品牌号召力等價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忘卻了這是一片全新的市場。

李金勇指出,傳統高端品牌仍把汽車定位于交通工具,而造車新勢力則塑造了一個新的品類、新的形象、新的物種。傳統高端品牌轉戰電動化的一個通病就是産品理念保守、陳舊。李金勇回憶近期參加某傳統高端品牌新能源車型試駕活動時,企業技術人員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們已經把電動汽車調校成了燃油車的體驗。”當被問及原因,該技術人員解釋:“電動汽車一踩油門就往前蹿,駕駛體驗很不好,是以我們調整成了類似于燃油車那樣的性能。”

李金勇指出,所有的燃油車宣傳中都提到車輛動力澎湃,但受制于價格成本,不可能将中低端車型的提速做到很快,因而才将燃油車的駕駛體驗做成了緩慢提速和加速。在具備條件的電動汽車時代,傳統高端車企卻仍然沿用舊思路,可見其在産品定位和設計時便已經陷入了保守落後的窠臼。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新能源汽車分會秘書長章弘也認為,不甚準确的市場定位是高端品牌新能源車型不見起色的原因之一。造車新勢力加持着自動駕駛、智能網聯等新消費理念,抓住年輕人求新求變的消費特征,為年輕人研發出時尚且不分社會階層的新型電動汽車。而傳統高端品牌的客戶大多以社會成功人士為主,在接受新消費理念層面趨于保守。傳統高端品牌在設計理念層面也多以豪華、厚重為主,這與靈活多樣、清新雅緻的電動車汽形象不大吻合,缺少别具一格的新意,是以很難受到市場的青睐。

4

轉型阻力大 船大難掉頭

傳統高端品牌為何玩不轉新能源汽車

事實上,傳統高端品牌并非不願邁出變革的腳步。範永軍回憶,寶馬入局電動汽車并不算晚,早在2014年便推出了寶馬i3 MegaCity車型,并在當時掀起了一股電動汽車熱潮。然而8年過去了,這些高端品牌的新能源車型卻完全被後來者超越,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消費者對于品牌已經形成了固有印象。

他以手機行業來類比,曾經手機市場的王者——諾基亞和摩托羅拉,為何無法順利切換到智能手機時代。并不是這些企業不會造智能手機,而是消費者對他們的智能機不買賬,因為消費者已經形成了這些品牌産品不智能的固有印象,這些品牌亦很難颠覆其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

傳統高端品牌車企也想要從内而外地徹底變革,但範永軍指出,難點依然有很多。新能源汽車業務在上述跨國公司中屬于新業務,理論上要調配最好的資源予以支援,但這通常做不到。因為傳統燃油車部門供應體系和管道流程完備,産銷量大、員工收入高,而被安排到産銷量和影響力都很小的新能源汽車部門,通常會被看作被“發配”了,是因為受到上司的“不待見”而被“冷落”。

“是以隻有将新能源汽車業務完全從集團中獨立出來,像廣汽埃安那樣成立一個全新的公司,其生死與新能源汽車産品直接相關,有這種破釜沉舟的勇氣,消費者才會重新審視品牌、重新為其貼上标簽。”但範永軍進一步指出,對于傳統高端車企來說,的确是“船大難調頭”。

放棄燃油車,就意味着曾經投入的幾十億、上百億元的車型研發費用都要付之東流;意味着供應體系的全面轉向,需要重新尋找供應商、論證、檢測,要付出大量時間和巨額花費;還意味着要重新搭建銷售管道。特别是很多高端品牌車企由職業經理人掌舵,這些職業經理人有一定的任期年限,他們大多不願意犧牲自己任期内企業的财務狀況,因而不能從企業長遠發展的角度進行戰略思考,更難痛下轉型決心。

“電動化說起來容易,要下定決心做卻是很難的,就好像柯達很早就意識到了數位照相的趨勢,并買下了這一專利,卻束之高閣多年,直到最後柯達被競争對手超越、被時代所淘汰。”範永軍說。

5

營銷管道油電混售 陷入低價傾銷惡性循環

傳統高端品牌為何玩不轉新能源汽車

除了産品本身,傳統高端品牌的新能源汽車在營銷層面也顯得很落後。章弘指出,傳統高端品牌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一般都處于傳統燃油高端品牌汽車推廣的延長線位置,在市場上很少見到單獨為高端品牌電動汽車而打造的品牌宣傳,這就再次給消費者造成高端品牌新能源汽車無法推陳出新的刻闆印象。

更為緻命的是,傳統高端品牌通常将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放在同一管道銷售。李金勇分析,對于汽車經銷商來說,大量利潤來源于燃油車和其售後維修業務,新能源汽車銷量較低,自然不受重視,為了完成主機廠安排的“任務”,最後往往選擇低價出售。越低價出售,越沒有品牌溢價,如此消費者越不接受,進而銷量更低。

李金勇認為,燃油車和電動汽車混合銷售就是一對“沖突”,這條路已經在幾年前被自主品牌驗證過失敗。一方面,銷售顧問向消費者推薦新能源汽車時的話術是:燃油車未來會被終結,銷量正在快速下滑,新能源汽車到2030年的滲透率會達到60~70%,它代表着未來、環保、時尚和智能,提速快、體驗好。但銷售顧問推薦燃油車時又會說: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安裝較複雜,續駛裡程虛标,容易裡程焦慮等。“是以當一個店裡既賣矛又賣盾的時候,是該誇矛鋒利,還是盾堅固呢?”李金勇說。另一方面,受限于産品單一、銷量低迷、打折銷售,其盈利水準又不足以支撐獨立搭建銷售網絡,導緻沖突難以調和。

目前來看,傳統高端品牌“折戟”新能源汽車,已明顯落後于造車新勢力。但新能源汽車賽道既新又長,如果高端品牌能夠擺正位置,加強産品研發投入,充分尊重中國市場和消費者,還有可能逆轉局面。

文:郝文麗 編輯:郭晨 版式:趙方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