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公衆号:腦洞時史
1999年4月18日,位列開國上将之一的葉飛将軍因病去世,人們在他火化後的骨灰裡發現了一枚子彈。這枚子彈在葉飛19歲時就射進他的身體,至他去世已過去66年。

葉飛祖籍福建南安,1914年出生于菲律賓地亞望鎮的一個華僑家庭,5歲時便被送回國内老家,由母親撫養,從此一直在中國。葉飛這種華僑的身份,讓他有了“華僑将軍”的稱号。
不過這一稱号并非葉飛所獨享,在開國将帥中,出身于華僑家庭的除了菲律賓華僑葉飛上将之外,還有新馬歸僑盧勝中将、田莊中将、吳克元少将、陳青山少将,旅俄歸僑唐鋒少将,印尼歸僑葉松盛少将,澳洲歸僑曾生少将,共8人。
不過,葉飛上将的中國情緣并非因為不出生在中國而結束,葉飛五歲時候,被父親送回中國接受教育。
1928年他加入了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之後的他一直為我黨從事秘密工作。
1930年5月,我黨組織的特工隊在廈門劫獄,成功救出一批被關押的同志,由此引起廈門大搜捕。葉飛被捕後,被法院以“年幼無知,誤入歧途”的罪名判刑1年。出獄後,葉飛被組織調往福安縣從事地下活動。
1933年5月28日,葉飛率領半嶺村的工農自衛隊等五十多人,發動了閩東革命史上記載的“霍童暴動”,這讓他小有名氣。
然而,在他戰鬥生涯中距離死神最近的一次危險也發生在這一年的冬天。因為他的名字已經被國民黨的特務機關記了下來。
閩東福安縣有一個名叫獅子頭的渡口,離縣城約30多公裡遠,是賽岐到福安的必經之地。這個渡口有家客棧叫“獅子頭客店”,是個地下交通站。
1933年11月,19歲的葉飛在組織要求下來到福安縣城,并和當地的同志接頭。臨近中午,他先一步到達客棧,此時樓下已經坐滿了吃飯的客人,葉飛來到二樓一個包廂内,等待接頭同志的到來。
他特意選擇在靠窗戶的地方入座,是不是看向遠方,希望同志早點到來。突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他猜測是接頭同志到了,眼睛瞥向了門口。
葉飛來不及反應就被敵人制服,對付朝着他的頭部開了一槍,子彈從側臉穿出,如果正一點,葉飛就要腦袋開花了。
三個特務将葉飛爆頭之後,對他進行了搜查,最終拿走了他随身攜帶的重要筆記本,而後便打算離開。
可能是出于特務獨有的警覺性,他們三人中的一人,不放心的葉飛的生死,特意多留了一下。然後,他便看到了葉飛活動了一下自己的腦袋。于是,此人便大聲呼喚自己的兩個同夥,說葉飛還沒死。
是以三人去而複返,對着葉飛的身體便是三槍。這三槍,分别射在了其腦袋、胸部和手臂之上。
本來三個特務還想繼續對葉飛上将補槍,這時候店小二以及衆人紛紛慌了神,四處亂竄,三個特務看情況不妙,如果這時候不走恐怕難以脫身,是以匆忙撤出。
恰巧的是,附近有黨組織發現了葉飛,将他轉移到了暫時安全的地方。
然後從鎮子上請來醫生,這才治好了葉飛的槍傷,但是位于他頭部和胸部的子彈一時無法取出。
葉飛留在村裡也不安全,敵人得知他的身份,折傳回去打算砍下他的頭,發現葉飛不見了,正在四處搜捕他,國民黨特務把方圓數十裡路口都控制了,要想把葉飛送出去實在太難了。
這時候一位革命婦女說當地有婦女坐轎子回娘家的習俗,如果葉飛上将肯委屈扮成婦女,再找可靠的同志将葉飛擡出敵占區,就可讓葉飛上将得到及時的醫療救助。
葉飛上将昏迷不醒怎麼辦?這時候當地的某位同志直接說救人要緊,頓時衆人立刻行動起來,将葉飛打扮成了婦女模樣,就這樣,葉飛上将逃出生天!
土地革命中,葉飛曆任了中共閩東特委書記、閩東軍政委員會主席兼紅軍閩東獨立師政治委員,期間也是率領部隊參加了許多的戰鬥,多次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圍剿工作。
1935年10月,暫且組成了“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劉英任書記,粟裕任任組織部長,葉飛任宣傳部長。
葉飛不想在劉英的麾下,他提出要離開閩浙邊臨時省委,劉英得知後,給粟裕下令,他以閩浙臨時省委的名義,要粟裕與葉飛見面時,将葉飛扣押起來,送到臨時省委。
1936年秋天,粟裕接到一紙劉英派人送來的書面指令,明确告知,他必須想法扣住葉飛,押送到總部,并警告粟裕,如拖延或用其他方式影響指令執行,都将被看作是對抗和分裂省委,必須承擔由此而産生的一切後果。與此同時,劉英還派了一隊武裝監督執行這個指令。
粟裕奉命扣押來商議戰事的葉飛,但在押送他去省委的路上,遇到“國軍”的襲擊,葉飛趁機逃走。粟裕擡手一槍,打在葉飛的腿上,但葉飛也順利脫逃。
葉飛此時并未脫險,因為他的面前,是一個很高很深的懸崖,此時敵人圍上了,當時的情況,隻給了他兩條路,一是跳下去,二是成為俘虜。
葉飛選擇了前者,他與另一位戰友一同跳了下去,這一年,葉飛22歲。
也許是真的有神人眷顧,葉飛跳下懸崖,正巧挂在了樹上,因而他沒有被摔死,天黑後,他們兩人不顧傷痛,走了五天五夜,最終回到了閩東根據地。
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閩東的紅軍被改編為新四軍,投入抗日戰場,葉飛擔任第三支隊第六團團長,先後在無錫、江陰、揚州、泰州等地展開抗日鬥陣,并參與蘇北抗日根據地的開辟。
皖南事變後,葉飛被任命為新四軍第1師第1旅旅長兼政治委員,參與指揮蘇中地區的反“掃蕩工作,1945年,抗日戰争勝利,葉飛升任蘇中軍區司令員。
1946年的冬天,當時敵人的大部分兵力都投入了蘇北戰場,而山東野戰軍則準備趁機殲滅敵人在宿遷以北的69師。當他帶着一縱分割了敵人的隊伍,但同時也讓自己也陷入了敵人的包圍,結果此時友軍居然全撤了。葉飛當即出其不意的來了一個反沖鋒。這一次葉飛将軍的反沖鋒,不僅讓一縱從敵人的重重包圍中逃出生天,更是乘勢全殲了敵人的69師,開創了解放戰争以來一次作戰就殲滅敵人一個師的先例。
後來又率部參加了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豫東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等重要戰役。
1949年5月25日,剛剛參加完解放上海戰役的葉飛被陳毅召見,向他轉達了中央對提前進軍福建的任務部署。
但在金門戰役中,雖然解放軍臨危不懼,英勇戰鬥,但終因寡不敵衆,後援不繼而難以挽回局面,兩批登陸部隊共7000餘人,最終全軍覆沒。
葉飛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
“金門失利,雖沒給我處分,但我思想包袱很重,隻有積極準備再攻金門,立功贖罪。但抗美援朝,中央來電,解除了福建前線再攻金門的任務……這樣,我失去了再攻金門的機會,思想包袱更重了。我再次請求中央處分時,毛主席說,金門失利,不是處分的問題,而是要接受教訓的問題。”
解放後,葉飛戰績顯赫,被授予開國中将,先後擔任國家的各種要職。然而雖然身居要職,但他從未利用職務,謀取不義之财。
1999年,葉飛将軍在北京病逝,去世之前葉飛将軍留下了一份遺囑給兒女後代,這份遺囑的原文如下:
第一,立足國内成才,不一定都要到海外求學;第二,不得利用父母的關系下海經商謀利;第三,不準因為私利與華僑、外籍華人拉關系。
這份遺囑表現了葉飛将軍嚴厲的家風和他大公無私的高貴品質,葉飛将軍一生清正廉潔,從來不會因私忘公。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英雄終将離我們而去,但是他的精神将會永遠封存在我們的記憶裡,他們的事迹也将激勵每一位有着無限愛國情懷的中國人,往事重提,依舊能在故紙堆裡感受到将軍當年的風采。
緻敬,葉飛将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