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所歡,兩性情感心理學寫作者,寫有情的故事,有趣的陌生人,有料的知識。

“越長大,越孤單”。
這是成年人社交中的真理,無可避免。
任何感情都有一個保存期限,愛情有,友誼也會有。
并且,在不同的年齡段,人都會經曆一些友誼的結束。
成年人的友誼結束,總是靜悄悄的,一段時間沒有聯絡,彼此就相忘于江湖。
隻剩下對方存在過的記憶,但身邊卻不會再有對方的身影出現。
為什麼朋友會越來越少呢?這不僅跟年齡有關,還跟所處的圈子,距離有關。
-01
成年人的友誼結束,跟這些因素有關
第一:圈子和身份轉變
最好的例子,就是從學校畢業。
每一個階段的學業完成,都會跟一批朋友分道揚镳。
而在大學的階段,更是會出現這種情況。
大學的幾年時間,是培養友誼的階段;而在畢業之後,回歸到各自的城市,走向不同的生活軌迹。
你有自己的工作,遇到新的朋友,而對方也會遇到新的朋友。
當圈子産生了變化,就成為兩個人漸行漸遠的原因。
身份變了,所處的環境也變了,朋友的關系也會逐漸疏遠。
第二:距離和時間
友情,其實就是另一種形式的愛情。
在愛情中,我們會經曆“異地戀”。
當情侶長時間處于異地戀狀态,缺少聯絡,缺少溫存,那麼感情就會走下坡路。
因為異地戀,就意味着缺少信任,感情總會遇到危機。
對于友情來說,同樣如此。
兩個人相隔太遠,并且疏于聯絡,友情就會不可避免地走下坡路。
就像兩個人聊天。
超過1個月不聯絡,就不知道該跟對方聊什麼。
超過3個月不聯絡,兩個人的感情基本上就消失了。
第三:對于未來,有不同的打算
我們常說,尋找朋友的标準要“志同道合”。
什麼是志同道合?
有相似的追求,價值觀相似,并且生活軌迹也比較相似。
隻有這種情況下,友情才可能長存。
反過來講,如果你們倆志不同道不合,價值觀也不同,友情又靠什麼維護呢?
對于成年人而說,大多數友誼都建立在利益的基礎上。
因為你有對方可以利用到的價值,是以才會維護着這段關系。
當價值失效,關系也就不複存在了。
第四:年齡越大,對于友情的需求度也會降低
在20歲的年齡,我們對于友情的需求是渴望得到了解,渴望得到他人的情緒共通。
30歲的年齡,我們對于友情的定義,從精神的追求變成利益的追求。
而到了40歲之後,對友情的需求度開始降低。
有自己的家庭,生活,子女,真正進入了“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
在這個年齡,很多事情在你看來,都變成了“心有餘而力不足”。
即便你想跟朋友出去吃飯聊天,對方也未必有時間。
久而久之,你也就失去了耐心和精力。
-02
跟朋友漸行漸遠,我們該怎麼做?
首先,應該轉變我們的心态。
人生就像行駛中的列車,開始的時候,會有很多朋友陪你走下去。
每到一個站點,就會有一批人下車。
到終點站,還陪在你身邊的人,根本就剩不下多少。
這是成年人所必經的階段,也是每個人都将要走的路。
是以,你要學會接受朋友的分别,學會告别。
其次,維系朋友的關系,需要用心。
任何感情的維系,都需要我們用心去對待。
即使做不到付出就有回報,但至少我們要問心無愧。
真誠,才是維護感情最好的手段。
在真正的感情面前,所有的心機,手段,都是無用的。
最後,珍惜當下。
有人要離開你,這是你無法左右的,因為感情的結束,是無法挽留的。
是以,珍惜留在你身邊的人,珍惜每一次遇見。
花會凋謝,也會盛開;人會遇見,也會重逢。
今日話題:
你有沒有感覺到“朋友越來越少”?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