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I上市潮與1.7萬億的背後 下一個資本逐鹿之地?

馬斯克的人機接口實作了猴子用意念玩遊戲,也讓一隻高位截癱的猴子恢複了行走。AI産業正在以一種颠覆人類認知的方式迅速成長。

在國内,AI産業也在迅速崛起。雲從科技、商湯科技、曠視科技被認為是“AI三駕馬車”,除了商湯科技成功上市之外,另外兩家已經順利進入上市流程。

據賽迪顧問資料,預計2022年人工智能帶動行業應用綜合解決方案服務的市場規模将達到1.7萬億。而全球範圍内,也有超過30個國家皆在政策層面出台了支援AI産業發展的戰略。

事實上,AI公司經曆了前期的野蠻生長和陣痛期,目前正在經曆考驗,究竟孰能穿越死亡之谷笑到最後還難以預料。

然而,資本早已經嗅到這個産業未來的前景。

以科創闆剛剛注冊成功的科創闆“AI平台企業第一股”——雲從科技為例,資料顯示,雲從科技2015年3月成立,至目前已經進行了7輪融資,其中最近一輪融資規模達18億元。

AI上市潮與1.7萬億的背後 下一個資本逐鹿之地?

相較之下,雲從科技具有多處亮眼表現,在嚴格的監管政策下通過合同稽核與股東穿透;全内資背景,掌握自主核心技術;是人工智能行業領域内領先的企業之一,在技術研發、業務布局、發展戰略、AI治理等方面均具有較強的競争優勢。

穿越谷底

阿爾法狗擊敗李世石之後,讓世人見識到了AI強大的算法和學習能力。圍棋國手聶衛平對阿爾法狗的評價是“颠覆認知”。

AI産業在過去數年裡蓬勃發展,迎來了各路資本的瘋狂湧入。然而,任何産業都是這樣,經曆了野蠻生長之後便是優勝劣汰。

2021年2月,雲知聲撤回發行上市申請,IPO程序戛然而止。6月底,依圖科技也撤回申請,終止IPO。兩家公司的IPO終止,一時間,市場對于AI公司的前景看法似乎蒙上了一層迷霧。而事實上,就在過去的這一年當中,也有部分AI公司深陷虧損、裁員、高管出走的漩渦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AI公司的應用已經開始從金融和安防這兩大領域逐漸擴充到交通、智慧城市、自動駕駛、風控等領域,雖然核心應用場景主要還是計算機視覺領域,但對于其他領域的應用已取得不小的成果。

AI上市潮與1.7萬億的背後 下一個資本逐鹿之地?

“人工智能行業雖然市場容量廣闊,但也存在落地場景較為分散複雜、各場景成熟度差異較大的特點,目前較為成熟的細分領域競争相對充分,其他市場尚處于開拓深化階段,預計未來産業鍊上下遊生态平台、系統內建商、解決方案提供商等不同類型企業競争和合作關系将出現交錯,将随着行業場景深度結合方向的選擇呈現分化。”雲從科技在其招股材料中如是表示。

換句話說,要想在這場競争中勝出,務必能夠突破應用。孰能在應用領域找到突破口,誰就能夠穿越谷底。

帶動1.7萬億

201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發展現狀和趨勢舉行第九次集體學習并強調:“人工智能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

事實上,各國對AI産業的發展前景基本達成共識,那就是誰能掌握這個産業就會在接下來的國際角逐中更勝一籌。

據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的研究報告,截至2020年12月,全球已有39個國家和地區制定了人工智能戰略政策、産業規劃檔案。

2019年,美國國家技術科學委員會釋出的《國家人工智能研究和發展戰略計劃》中明确提出“開發有效的人工智能協作方法”的戰略。2020年5月,美國提出的《無盡前沿法案》拟在未來5年投入1000億美元研發包括晶片、人工智能等在内的十大關鍵技術。

據中國信通院的報告,2019年6月,結合傳統機械制造及機器人技術方面的強大優勢,日本政府出台《人工智能戰略2019》,旨在建成人工智能強國,并引領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和産業發展,該戰略設有三大任務目标:一是奠定未來發展基礎;二是建構社會應用和産業化基礎;三是制定并應用人工智能倫理規範。

IBM在其研究報告中經過調查了來自46個國家和地區、28個行業、13個業務職能的6700位最高層主管,得出的結論是超過85%的先進采用者借助人工智能降低了營運成本、人工智能為先進采用者貢獻了10%-12%的收入增長(或抵消收入下降)、僅僅是虛拟客服技術就可以帶來可觀的财務和營運收益。

雲從科技在其招股書中表示,中國人工智能産業将迎來新一輪的增長點,新技術的引入讓更多的創新應用成為可能,預計到2022年,中國人工智能産業規模達到2621.5億元,增長率為28.8%。預計2022年人工智能帶動行業應用綜合解決方案服務的市場規模将達到17,307.6億元。未來人工智能将成為産業焦點,向着多元化的場景應用和行業綜合解決方案服務中的深度融合賦能發展。

群雄逐鹿

AI産業與其他産業有所不同,這個産業從誕生那天起就具備國際競争的性質。除了谷歌、微軟、臉書、亞馬遜、蘋果、華為、阿裡、百度這樣傳統的巨頭之外,近年來包括雲從科技、商湯科技、曠視科技、海康威視、科大訊飛、寒武紀等新興公司紛紛在各自領域嶄露頭角。

中國信通院的研究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11月,全球人工智能企業共計5896家,其中美國2257,中國1454,英國430,加拿大307分列前四。從企業結構看,全球專注于人工智能産品的企業中,智能機器人企業占比最高,達到39%,智能駕駛、傳感器、晶片企業占比分别達到15%、11%和9%,無人機企業占比最低,僅為5%。從企業地區分布看,全球人工智能企業分布相對集中,北美、亞洲、歐洲的人工智能企業占全球98%以上。

雲從科技認為,綜合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曆程和未來發展軌迹,可将整個人工智能産業的發展大緻分為“三個浪潮”階段:第一階段是人工智能單點技術突破市場進入啟蒙階段;第二階段是尋求AI綜合解決方案,實作對業務鍊條的AI賦能;第三階段則是人工智能互動嵌入所有業務流程,使用者體驗革命性提升。

AI上市潮與1.7萬億的背後 下一個資本逐鹿之地?

“近年來,随着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并不斷加速産業化程序,目前大陸人工智能行業正處于第一個階段向第二個階段過渡的階段,産業焦點逐漸從單點技術研發轉向與多元化的場景應用和行業間的深度融合,初步形成較為穩定的産業發展模式,縱向場景深化與橫向應用探索推動産業規模攀升。”雲從科技表示。

雲從科技認為,在目前的發展階段下,人工智能行業主要的細分領域包括:人工智能晶片、人工智能平台建設、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和AIoT産品。誰能在這些細分領域實作更大的發展,誰就能在接下的競争中勝出。

全球AI競争中的中國力量

雲從科技是AI四小龍中最年輕的一個,依托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分别打造通用與細分領域平台,是為數不多的硬科技屬性頭部平台型企業,所處行業符合國家戰略,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同時也是唯一一個全内資AI企業。

其股東構成為:控股股東(周曦)、員工持股平台、國資背景股東(國新資本、中網投、國改基金等)、企業背景股東(佳都科技、海爾資本)、其他社會資本(順為資本、普華資本、創領資本等)。

近年來,雲從科技的營業收入呈現高增長态勢,營收從2018年的4.84億增長到2020年的7.51億;2019年、2020年及2021年雲從科技的研發費用分别為4.54億元、5.78億元和5.34億元,占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别為56.25%、76.59%和49.67%

在這背後的是雲從科技快速拓展的商業模式以及強大的技術研發:雲從通過ToB/G項目沉澱技術與方案能力到人機協同作業系統中,快速覆寫中長尾應用場景,滿足當下與未來的可持續商業發展。通過沉澱标準化的解決方案和技術,目前雲從業務領域已經擴充到醫療、海關、風控、應急防控等領域;

2018年-2020年,雲從科技實作收入的客戶數量從324個增長到1264個,新增非新基建項目訂單數量分别為926個、2256個和2178個,新增非新基建業務訂單金額分别為6.7億元、7億元和8.3億元;除非新基建業務外,雲從科技緊随國家新基建政策,積極拓展新基建業務,2020年,雲從科技承接新基建業務訂單數量共2個,合計合同金額達8.51億元。

AI上市潮與1.7萬億的背後 下一個資本逐鹿之地?

值得注意的是,雲從科技在戰略發展上也獨具一格。

成為AI行業Tier1廠商

雲從創始人周曦提出在未來三年的核心目标是圍繞人機協同作業系統開拓一條人機協同産業鍊,進而成為AI行業的Tier1廠商,因為這将會使得雲從更具有不可替代性、話語權強和利潤空間高的标簽,也會讓雲從未來實作第二曲線的高增長、高盈利、高穩定更有信心。

AI上市潮與1.7萬億的背後 下一個資本逐鹿之地?

他以汽車産業鍊作為類比,分析了人機協同産業鍊的層次,從下往上依次為:

Tier3-核心技術層:包括人臉、語音、NLP等各種底層算法,提供三大價值主張;

Tier2-技術平台層:包括訓練平台、推理平台、業務平台等,解決量産的問題;

Tier1-內建平台層:提供軟體的核心大腦CWOS,輸出Al精靈,類似于汽車總集,起到動力總成的角色,整合并放大Tier2/Tier3的能力和效率;

OEM層:Al精靈生産商,各行業各場景裡的AI助理、專家。

過去雲從已經在Tier3、Tier2有了一定積累的成果,例如跨境追蹤屢破世界紀錄以及隐私計算成為行業标準的制定者,以後加強Tier1的建設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重點通過Tier1和Al精靈産品(OEM),實作對解決方案質的提升。而實作這些的核心底座則是雲從的人機協同作業系統CWOS。

雲從科技敏銳地嗅到了機會——AI行業的作業系統以ToB業務為主,每個客戶需求千差萬别,由于極強的專業性特征導緻市場很難被壟斷,未來整體AI世界作業系統在可見的次元内(5-10年),會有多個作業系統并行蓬勃發展,發展趨勢更多的可能是互相融合。

與AI龍頭企業其他成員相比,雲從科技走出了一條不同的道路:深耕人機協同作業系統。

一家大型券商TMT研究組負責人表示,ToB領域作業系統專業性強,較難被壟斷,未來市場會有多個作業系統并行發展。此外,AI作業系統競争格局仍未形成,深耕行業的作業系統公司有持續的生命力。

AI上市潮與1.7萬億的背後 下一個資本逐鹿之地?

而基于人機協同作業系統,雲從科技在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業、智慧城市等領域已逐漸實作成熟落地應用,其中智慧金融領域已覆寫工行、建行等六大國有銀行在内超過100家金融機構,智慧治理領域服務于全國30個省級行政區政法、學校、景區等多類型應用場景,智慧出行領域在包括中國十大機場在内的上百座民用樞紐機場部署上線,智慧城市領域在廣州、四川、湖南等多地建設“數字基座”标杆項目。

技術建構寬深護城河

而之是以能夠脫穎而出,與雲從科技從技術方面建構了又深又寬的護城河不無關系。

雲從科技認為,人工智能技術遵循三浪趨勢發展。第一浪以單點技術為主,第二浪以技術閉環與AI工程化為主,第三浪以平台生态化為主。第三浪會将流量重構,人工智能作業系統會開放給所有軟體産商,在人工智能技術閉環的支援下産生全新互動方式與入口,同時引領上遊和下遊建構生态。

面對技術的發展趨勢,雲從科技打造的人機協同作業系統相容傳統作業系統與AI作業系統,分别與硬體、軟體解耦,占據第二浪發展的技術先機。

AI上市潮與1.7萬億的背後 下一個資本逐鹿之地?

雲從科技在軟硬體産品研發、核心算法領域不斷深耕。雲從科技擁有自主可控并不斷創新的人工智能核心技術,技術方向上覆寫圖像識别、語音識别、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全領域,已建構了從感覺到認知到決策的技術閉環。雲從科技所打造的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圍繞“人機互動、人機融合、人機共創”的人機協同理念,實作包括“多模态資料感覺、多領域知識推理、人機共融共創、資料安全共享”四大核心技術突破,促進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算法、産業應用的協同發展。

“公司不僅關注算法研究的持續領先,同時不斷發力人工智能技術的産業落地,切實将各項先進技術應用于各個領域,賦能各行業的智慧化轉型,将技術成果轉化為服務社會與人們生活的智慧力量。”雲從科技表示。

雲從科技打造了可持續發展的“三大聯合實驗室及五大研發中心”的研發架構,内部研發架構涵蓋了技術中台與前台業務線下屬的産品和解決方案部,以及承擔提升技術能力、促進協同工作的技術管理組織,分布于公司在廣州、重慶、上海、蘇州和成都五地研發中心,為公司内部技術研發核心力量。同時,雲從科技和國内多家知名科研機建構立聯合實驗室,持續不斷的開展人工智能領域相關研發項目合作,旨在提升公司在人工智能基礎核心技術的研究能力。

對于未來的戰略,雲從科技認為,基于客戶群,雲從定位會從方案層逐漸下沉,從項目制到标準化服務,分為三步走:第一步,2G:以政府為主導,以新基建的方式,率先引領“三化”(資訊化、數字化、智能化);第二步,2B:頭部企業率先進行智能化改造,以頭部客戶為切入,沉澱通用産品向長尾客戶下沉;第三步,2G+2B+2C:三浪來臨,人機協同生态建構,C端使用者亦成為客戶。

此外,雲從科技招股書顯示,本次公開發行募集資金到位後,随着募投項目建設的推進,公司的綜合競争力将進一步提升,有利于整體經營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公司具備持續經營能力。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資訊披露内容以公司公告為準。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每日經濟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