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居直先生說過:
“圖畫書對幼兒沒有任何‘用途’,不是拿來學習東西的,而是用來感受快樂的。”
《幸福的種子:親子共讀圖畫書》是被譽為“日本圖畫書之父”的松居直先生的一部代表作。
作者以自己的童年成長、育兒經驗、以及從事童書出版行業的深刻體認,系統介紹了圖畫書在兒童成長中的重要作用,打破了當今許多育兒迷思,并列舉了許多生動的執行個體教家長和教師如何為孩子挑選優秀的圖畫書、如何對孩子進行閱讀指導。
《幸福的種子:親子共讀圖畫書》使“親子共讀”的幸福畫面,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永難忘懷的溫馨回憶。
作者回憶起自己三歲到五歲時,媽媽念給他聽的圖畫書——《孩子國》。
即使二十多年過去了,他仍然能清晰地記得圖畫書裡,那一首首童謠,那一幅幅插畫。
但是,上學期間學習的課本,他隻能艱難地想起隻言片語。
可是,為什麼沒有刻意學習的童謠和插畫能夠留在記憶深處,而在校期間努力學習的知識卻記不起來呢?
繪本起源于歐洲,已有300多年的曆史,二戰後傳入日本也就是1953年的樣子,在日本發展起來,繪本的英文叫picturebook圖畫書,傳到日本,日語叫え ほん,翻譯成中文就叫繪本,因為是舶來品,有的人叫繪本,有的叫圖畫書。
松居直就是亞洲繪本的先驅者,他創辦的繪本《桃太郎》和《兒童之友》在日本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他也給成人寫了很多指導繪本閱讀的書籍,比如《繪本之力》《我的圖畫書論》,《如何教孩子讀繪本》還有我們今天說的《幸福的種子》等等。

父母一句一句的讀故事給孩子聽,就像是在播種一粒一粒語言的種子。
當種子在孩子心中紮根的時候,親子之間就建立起無法切斷的親密關系,真正讓父母與孩子密切聯系在一起的,不是戶口簿或者出生證明書,而是溫柔的,人性化的言語。
意大利一位教育家說:
“光愛孩子是不夠的,還必須使他們感受到愛”。而繪本就是一座橋梁,讓大人通過繪本來和孩子對話,讓大人與孩子都能感受到對方的愛。”
我們無疑是愛孩子的,但是這種愛是不是讓孩子感受到了,這又是另一個問題了。
讀書給孩子聽,是能夠使孩子感受到愛的一種方式,在圖畫書的世界浸潤下成長的孩子,他們一定是幸福的。
《幸福的種子》中,記錄了一位母親的手記。
這位母親偶然獲得了一本名為《兒童之友》的圖畫書,她被書中的故事内容和插畫深深吸引,于是開始讀給不滿1歲的女兒聽。這樣的親子時光,持續了好多年。
後來,女兒上學了。她不僅養成了閱讀的習慣,還會将媽媽前一天晚上講過的故事,繪聲繪色地講給鄰桌的小朋友聽。
多年以後的某一天,這位母親正給小兒子讀着圖畫書,女兒在一旁看書。母親本以為女兒看的是小說,而女兒竟捧着《兒童之友》,看得津津有味。
媽媽讀圖畫書給孩子聽,實際上就是在孩子的心中,種下了一顆幸福的種子。這顆種子會随着時間的推移,逐漸生根發芽,與孩子的思想、行為融為一體,讓幸福感由内而外散發出來。
可是,圖畫書的種類繁多,并非所有的圖畫書都适合讀給3-6歲的孩子聽。
一本好的圖畫書,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更能提升孩子的幸福感。
松居直一直着眼于大格局的繪本角度,從業初期就鑽研各國繪本編輯與創作,關注理論思考與學術研究,形成了自己較為成熟、系統的繪本觀.。
在他看來,繪本閱讀是連接配接父母和孩子的精神紐帶,其他的價值,都建立在這個之上。
親子之間豐富的語言交流,是一個家庭最大的财富,以繪本為媒介的溝通,幫助大人和幼兒心靈相通。
有一位父親提到自己和孩子相處時說:
我有一個5歲的孩子正在上幼稚園,每天晚上睡覺前我一定會握着他的手念書給他聽。
父親每天晚上念書給他聽,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呀,這個父親對孩子一定有很大的影響,而這個孩子,可能一生都不會忘記念書給自己聽的父親,以及父親那雙溫暖的大手。
正是因為每天生活在感情洋溢的溫暖的語言下,嬰兒才得以成為"人"。
我們知道,如果嬰兒在狼群裡長大,就會有狼性,如果由猿猴養育,就會長成一副不通人語的猴子樣子。
父母用輕柔的愛撫和語言來養育孩子,滋潤心靈,而繪本就負責把詞彙的種子一粒一粒播種到心靈土壤中。
在幼兒期反複體驗過這種感覺的人,精神成長充盈而自足,長大之後才能真正感受幸福的滋味。
在《幸福的種子》裡59頁《爸爸的圖畫書》一段中作者認為:
“孩子的名字應該由父親來決定,使父親體認自己接下來要扮演的角色及責任。”
“無論如何,第一次為孩子買圖畫書,對父親來說,意義非凡,母親們不妨将這個機會留給父親。”
母親們總是包辦孩子太多的事情,父親被孤立在外,沒有插手的機會。
有時候父親們什麼都不懂卻都想在育兒的方面指點和發表意見,其實是因為他們想找尋存在感。
應該把父親的權利還給父親。
男人在思維方面往往比女人更開闊,一如書中的一位父親用舊雜志舊報紙裡的圖畫,給孩子DIY了一本獨一無二屬于孩子自己的書,這實在是太棒了!
作者還指出了迪士尼圖畫書的不足,作者說他拜讀今村太平所著的《漫畫電影論》後明白了迪士尼卡通成功的秘密,在于“以光來表現色彩”,将印象派的色彩理論應用在電影中。
它的彩色和油畫、印刷的色彩不同,本身好像會發光,讓人眼睛為之一亮。但是他們的圖書完全沒有這種感覺。
作者還指出迪士尼的圖畫書均取材于世界名著,可是去掉了名著的精髓,擅自改變,做出了與原著内容似是而非的東西。所有自稱是世界名著的圖畫書,都是簡明版,是模仿原著的赝品。
作者在最後列出了他最喜歡的五十本書,也列出了一個主題不同的圖畫書名單,他希望學校和家庭能有機結合起來。
寫在最後
《幸福的種子》這本書中,我們能了解到親子閱讀的基本理論,更重要的是接觸到了日本繪本之父的繪本觀。
筚路藍縷,以啟山林,松居直先生對繪本推廣和兒童研究的貢獻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他打破了成年人對于"天真可愛"的繪本的迷思,犀利的指出了商業社會和大人視角之下,繪本主題和表現形式上存在的問題。
歸根結底,對孩子來說,多年之後,繪本的内容他可能會忘記,但是繪本給他帶來的溫情記憶和精神成長,卻是可以珍藏一生的幸福源泉。
在本書最後,老先生不無動情的說:
對一個人來說,什麼是真正的幸福,活着的意義在哪裡,人應該靠什麼活下去,這一本又一本的故事書,已經用不同的方式把答案說得一清二楚了。
和孩子共讀,其實意義不在于讀,繪本隻是通往心靈的途徑。
最重要的是彼此懷着溫柔的心共同尋找和經曆,尋找和經曆你和孩子真正需要的此生、此世界。
點個「在看」,與家長們共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