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可持續|本田電氣化戰略曝光 25年電動之路

可持續|本田電氣化戰略曝光 25年電動之路

近日,日本第二大車企本田公布了最新的電氣化戰略規劃,本田汽車表示将在未來10年内投入640億美元,用于電氣化轉型,并在2030年前推出30款純電動汽車,屆時的年産量将達200萬輛。規劃指出,本田将在2040年前逐漸淘汰内燃機,并轉型為新能源動力供應商。以本田和豐田(2021年底釋出電動化轉型戰略規劃)為代表的的氫能源派車企轉向電動化時代,這是汽車電動化路線的階段性勝利。

可持續|本田電氣化戰略曝光 25年電動之路

本田汽車的轉身,即使是和美、德車系同行比起來也相對遲緩的,更遑論和中國同行相比。本田的“慢”和日本資源匮乏、國内市場狹小有着直接的關系。資源依靠海外,市場依靠北美和中國,注定了本田承擔不起失敗的成本。這種危機意識造成了以本田為代表的日本車企,在新能源車路線的考量上,首先考慮的是可持續的生存問題。是以,無論是本田還是豐田,都選擇多方下注,從不ALL in(同樣,本田的這次轉身,并不意味着就此放棄其他方案)。正是由于多管齊下的保守傳統,讓本田雖然占了先機,但由于不夠堅持和專注,并沒有分到第一杯羹。豐田可謂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可持續|本田電氣化戰略曝光 25年電動之路

1997年豐田電動車初體驗

本田的電動車嘗試,實際上已有25年的漫長曆史。早在1997年,本田就釋出了第一輛電動汽車EV Plus。該車型續航裡程僅有130公裡,再加上受限于當時的電池技術不成熟和成本壓力,随後的豐田轉向混動路線。

燃料電池的嘗試

1999年起,本田開始研發燃料電池汽車,一直到2003年,每年都會推出新款燃料電池汽車, 2003年FCX-V4的技術參數更是接近了現在的燃料電池汽車,但随後本田停止了對燃料電池汽車的持續更新(仍有零星産品釋出)。

純電飛度和混動雅閣

純電的飛度(2010年推出)和混動的雅閣(2013年推出),是本田在插電式汽車的兩次經典嘗試。飛度裝配锂離子電池組,可行駛約131公裡,僅做租賃用。而混動雅閣是一款售價4萬美元的中型轎車,其電池組可提供21公裡的純電續航。

可持續|本田電氣化戰略曝光 25年電動之路

從專門部門到全面電氣化

2017年豐田成了專門負責純電動車生産的部門,并在2021年宣布“全面電氣化”的目标,使得本田成為了日本首家公開停售燃油車型的汽車制造商,并計劃在2040年全面停銷售使用燃油車。豐田剛剛釋出的電氣化戰略規劃,是這一目标的更新版本,覆寫了從研發經費投入、組織架構調整、電動車型投放計劃、加強全球電池采購到強化軟體和網聯化領域等方方面面。

為實作2040年前實作禁售燃油車的目标,本田采取的是合作和自研雙管齊下的方法,一方面是與合作夥伴合作以減少成本,在短期内實作規模化生産能力;另一方面将同步進行自主核心技術開發,并維持長期營運。豐田當下的妥協,掩蓋不了未來的野心,這從豐田即将推出的三個平台和分市場電池采購方案可以窺出端倪。

在電動汽車領域,本田将推出三個平台:微型和超小型電動汽車平台;中型電動汽車平台;e: Architecture大型平台,以覆寫所有細分市場:其微型和超小型平台,更多的是針對日本本土市場;中型電動汽車平台将與通用汽車聯合開發,側重北美市場;豐田自研e: Architecture架構是其電氣化戰略軟體部分的核心,将用于以大型的汽車為主的北美和中國市場。

作為電動車最核心部件的電池采購方面更是如此,在北美市場,選擇與通用汽車合作,從通用采購電池;對于中國和日本市場,本田将繼續加強與中國的甯德時代和遠景動力合作,保證電池的穩定供應。這些都是當下妥協之舉,豐田的“後手”是投資約430億日元在還處于開發階段的全固态電池建設示範生産線上。豐田首席執行官三部敏宏對其全固态電池寄予厚望,稱固态電池将是未來遊戲規則改變者。

可持續|本田電氣化戰略曝光 25年電動之路

豐田的戰略是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立足當下,而着眼未來的。這種務實隐忍的态度,值得國内同行學習。除此之外,豐田25年的電氣化探索所積累的經驗同樣不可小觑,且豐田汽車在内地的銷售資料和口碑一直良好。據本田釋出的銷售資料來看,2021年在中國的終端汽車累計銷量超過156萬輛(超過美國的130萬輛),占豐田全球銷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但随着全球新能源車滲透率的提升,國内市場有比亞迪等傳統車企和造車新勢力的強力競争,國際上面臨特斯拉的瘋狂進攻,慢半拍的豐田還有機會在電動之路上複制燃油車的成功嗎?

本公衆号所刊發稿件及圖檔來源于網絡,僅用于交流使用,如有侵權請聯系回複,我們收到資訊後會在24小時内處理。

— END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