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秋銀杏又逢春,衡魚曆史見證人

春秋銀杏又逢春,衡魚曆史見證人

春秋銀杏又逢春,衡魚曆史見證人

左丘明墓東不遠,原有一座正覺寺,院内有一棵兩千多年的銀杏樹,也叫公孫樹,俗名白果樹。這棵樹傳為史祖左丘明手植,當地又叫“春秋銀杏”。此樹高22.25米,胸徑182.98米,基部周長10.65米,樹冠東西長21.8米,南北15.8米,主幹之上四個分枝,直徑均在一米以上。這棵樹樹幹挺拔,虬枝繁茂,遮蔭近畝,年年結果。

大家看了這棵大樹,非常驚奇,都說比泰安岱廟、牛山寺院銀杏大得多。

當地流傳着該樹四十八摟的傳說,十分有趣。

我于1981年在省級刊物《群衆藝術》上刊登了這篇文章。

《四十八摟的白果樹》

春秋銀杏又逢春,衡魚曆史見證人

肥城縣石橫公社衡魚村東側大寺村西頭原有一座寺,寺院有一棵白果樹,長的高大旺盛,枝葉繁茂,宛若一把大傘,腰圍約四五摟粗細。當地卻流傳“白果樹四十八摟”的說法。怎麼回事呢?原來在清朝鹹豐年間,一個算命瞎子路過,聽說這裡有棵很大的樹,也想見識見識,摸摸這棵樹到底有多粗!于是他讓幾個兒童把他領到樹跟前,他把竹竿豎在樹上作記号,他以竹竿為基準,一摟一摟量起來。

一個調皮孩子給瞎子開玩笑,把竹竿拿在一邊,瞎子圍樹一摟一摟量起來,一面驚詫地喊:“這棵樹真是太粗了!”累的他渾身是汗,等瞎子累的想停下來時,那個調皮孩子又把竹竿放在樹上。

瞎子摟到四十八摟時摸到竹竿。他非常高興的說“太粗了!太粗了!整整四十八摟啊!”

從此,四十八摟的白果樹就傳開了。

都君文友詩曰:

春秋銀杏

大寺公孫樹參天,

枝繁葉茂是奇觀。

挺拔軀幹千仞柱,

遼闊陰涼百畝田。

度過滄桑經苦難,

記述曆史現宏篇,

四十八摟留談笑,

看護丘明聖墓園。

春秋銀杏又逢春,衡魚曆史見證人

王慶吉,肥城市石橫鎮衡魚村人,1945年生,曾就讀山師大、中國書畫大學,泰安作家協會會員,國小進階教師。曾被評為市級模範教師三次,泰安市黨史先進工作者兩次,省委黨史榮譽證書一次。書法多次獲全國及省市縣獎多次。編著《山水詩韻》《石橫鎮志》《左丘明文化研究》《史祖故裡詩文選》《文化肥城左丘明卷》《肥城王氏族譜》《孫氏族譜》參編《肥城文化通覽》《泰安文化通覽(肥城卷)》《山東省強鎮名村志》,《深圳市南山區志》及山東省地市史志等,退休後任肥城市詩詞學會副會長,為肥城市君子詩社終身榮譽社長。

壹點号 尹燕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