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痔瘡膏與口紅聯名?别把“國潮”玩壞了!

“國潮”正在成為一個消費熱詞,浮雕故宮雪景的口紅、緻敬“詩仙”李白的跑鞋、大白兔奶糖味的香水……國貨品質不斷攀升,俘獲消費者,這是民族自信應有的消費變化。但是,當野蠻生長的“國潮”與品質一般、價格虛高、涉嫌抄襲等問題“頻繁捆綁”,“國潮”則可能成為頻頻刺痛消費者的“概念”。

所謂“國潮”,一般指帶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國貨品牌和潮流單品,《百度2021國潮驕傲搜尋大資料》報告顯示,“國潮”過去10年關注度上升528%。

然而,不少“國潮”品牌卻本末倒置,過分重視營銷,忽略産品品質和産品設計。有消費者抱怨,搜尋“國潮”服裝,滿屏都是印着漢字、祥雲、仙鶴的衣服,同質化嚴重,僅僅把中國元素進行簡單堆砌,價格卻水漲船高。更有甚者,為了貼上“國潮”标簽,痔瘡膏硬與口紅搞起“跨界聯名”,消費者直呼“辣眼睛”。

痔瘡膏與口紅聯名?别把“國潮”玩壞了!

參觀者在消博會上拍攝展出的産品

此外,部分以“獨立設計”為賣點的“國潮”産品深陷抄襲風波,有的産品則部分“借鑒”國際品牌的設計思路,使“國潮”被調侃為“國抄”。還有一些“國潮”産品,品質“紅燈亮起”,讓消費者的“情懷濾鏡”碎一地。

在“國潮熱”之下進行“冷思考”,不難了解,産品設計中突出中國元素是文化自信的展現,但如果“國潮”繼續“野蠻生長”,最終對國産品牌發展不利,更會影響國人自身及外界對中國的文化認知。

首先,要警惕把“國潮”一詞“做空”。國貨挂靠“國潮”漲價,可能會在短期内聚集部分因“好奇”而來消費者,但當消費者支付幾次較高的費用之後,如果發現産品品質并沒有随着“國潮”概念提高,自然就會放棄。

痔瘡膏與口紅聯名?别把“國潮”玩壞了!

一名小朋友在前門大街吃着特色冰淇淋。新華社記者彭子洋攝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金占明表示,在“注意力經濟”時代,營銷對品牌發展非常重要,但“國潮”的根基是産品自身,不管營銷做得有多好,如果産品價格偏離價值太多,終究是昙花一現,最後會被消費者抛棄,長此以往還将影響整個國産品牌的可持續發展。

其次,要警惕把中國文化“做窄”。在“國潮”風作用下,中國文化有了具象的載體,但如果做不好很容易産生副作用。特别是對國際而言,外國消費者容易在“國潮”之下,把内涵極其豐富的中國文化等同于平劇臉譜、祥雲等符号。

天津郁美淨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史濱表示,如果隻是将表象的中國曆史圖騰變成“國潮”的代名詞,其實并沒有真正了解和傳遞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蘊,也會将國内青少年的文化認知“做窄”。

痔瘡膏與口紅聯名?别把“國潮”玩壞了!

2021年4月25日,演員在洛陽龍門石窟景區禮佛台演繹《文昭皇後禮佛圖》。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再次,要警惕中國制造“做爛”。産品的核心是品質,如果“國潮”外觀能帶來漲價,就會讓更多國産品牌想走這條“捷徑”,放棄創新。史濱表示,國貨依靠外觀漲價,很容易催生仿冒産業,進而影響整個中國實體經濟發展。

在國際上,“國潮”流行代表的是整個“中國制造”,金占明說,“一個産品如果品質不過關,在營銷時就更不應該摻雜過多中國元素、貼上‘國潮’的标簽,這樣的産品不僅損害企業發展,更會損害國家形象,不利于國貨走出國門。”

雖然面臨的問題不少,但多位業内人士表示,不管如何,“國潮”興起為國貨再度走紅開了個好頭,接下來應由企業、監管部門、消費者三方同時發力,提升“國潮”産品品質,講好中國品牌新故事。

痔瘡膏與口紅聯名?别把“國潮”玩壞了!

2021年5月28日,在四川德陽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小朋友在“古蜀絲夢”三星堆國潮大秀節目中走秀。新華社記者王曦攝

金占明認為,産品品質第一,設計中采用的文化符号應盡可能展現中華文化内涵,而不是單純為了博眼球而搞聯名、樹IP。天津财經大學教授叢屹表示,對“國潮”品牌要加強監管,盡快建立行業組織,探索行業标準和規範制定,實作行業自治與政府監管的有效銜接。

與此同時,不少業内人士指出,作為“國潮”服務的“終端”,最有發言權的消費者,也應對設計抄襲、産品品質低劣等亂象及時反應,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