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華留學生的“漢語情緣”:從《西遊記》到戲曲票友

在華留學生的“漢語情緣”:從《西遊記》到戲曲票友

圖為黃氏雲。 太原理工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供圖

中新網太原4月20日電 題:在華留學生的“漢語情緣”:從《西遊記》到戲曲票友

作者 高雨晴

“起初學漢語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看中國電影時無需看字幕,後來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發現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學起來很有意思。”山西太原理工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越南籍學生黃氏雲20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2022年4月20日,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谷雨,也是第13個“聯合國中文日”。當天,黃氏雲與學院老師及來自不同國家的留學生,一起以寫書法、唱歌曲等多種形式共度這一節日。

近年來,随着中國與東盟國家合作愈來愈密切,學習漢語的越南青年也逐漸增多,黃氏雲就是其中之一。在她看來,學習漢語能給她帶來更多機遇和選擇。

在華留學生的“漢語情緣”:從《西遊記》到戲曲票友

圖為楚安國。 太原理工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供圖

黃氏雲在中國留學已近三年,而她與漢語的緣分,要從其小時候說起。“我們越南小孩都是看中國電影、電視劇長大的,特别是《西遊記》,每個暑假都會看。後來上學後學習了魯迅的散文,覺得太精彩了,讓我渴望讀懂這些散文的中文原文。”黃氏雲說,她對漢語的興趣“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

以往的學習經驗,為其在漢語口語、聽力、閱讀方面打下基礎,來到中國後,寫漢字成為黃氏雲面臨的一大挑戰。“幾乎每次考試之前我都要大量地學習寫漢字。”黃氏雲告訴記者,為了更好地記住漢字,她利用業餘時間練習寫書法,并将其作為一項愛好。

談及到中國學習漢語的初衷,黃氏雲說,“我想更加了解中國文化以及中國群眾的生活。”未來,她想回到越南從事中文相關的工作,做漢語翻譯或者當一名中文老師。

今年26歲的楚安國來自奈及利亞,目前是該學院外國語言文學專業研究所學生二年級的學生。幾年前的他未曾想到,幾年之後會變成一名“戲迷”。

“梨花開,春帶雨,梨花落,春入泥……”一曲經典的《梨花頌》,在楚安國的演繹下,别有一番韻味。為迎接“聯合國中文日”,楚安國特意錄制了一段視訊,“秀”出自己的“拿手活兒”,視訊中的他,聲音婉轉悠揚,頗有戲曲範兒。老師稱他為該學院“國際學生中為數不多的票友”。

楚安國初到中國是2019年,在廈門大學學習一年漢語後,于2020年9月來到太原理工大學讀研,經過三年多的學習,如今已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

“剛開始學漢語時,我的目标就是到中國留學,将中國先進的技術帶回非洲,同時把自己家鄉的文化帶到中國。現在,這一目标正通過我的努力和老師的幫助一步一步實作。”楚安國說,漢語為他開啟了一扇了解中國的大門,待疫情好轉,他想去看看中國的大好山河,更深刻地體驗中國文化。(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