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禁摩”大背景下,機車的複興之路在哪裡?

“禁摩”大背景下,機車的複興之路在哪裡?

作者|櫻木

編輯|月見

抖音2000萬粉絲的機車部落客痞幼,終于等來了自己夢寐以求的紫色漸變珍珠閃寶馬機車,在這條擁有113萬點贊的視訊中,痞幼興奮地說:“ 每次見到它,還是如第一次般心動。”

姜思達在訪談節目中,也曾調侃男生用機車吸引女孩的招數。

“隻要騎過一次機車,甭管自己有沒有京A牌照,一定要發自己騎機車穿皮夾克英姿飒爽的照片。在約會軟體上,機車更是嚴重地過剩和飽和,我在北京從來沒見過這麼多機車,但是在約會軟體上一次性見完了。”

如果說露營的火爆是高調的,那機車就是悄咪咪的,肖路發現今年不知什麼時候起,身邊曬機車的朋友突然多了起來,朋友圈裡不怎麼愛運動的女生朋友,竟然也曬起了與朋友的周末公路摩托之行。

從行業資料上來看,機車銷量上升的趨勢也是不争的事實,根據華泰研究院報告顯示,3月全行業二輪機車産銷為141.35萬輛和138.39 萬輛,産銷量環比增長55.83%和 48.10%。其中大排量、休閑娛樂機車增長趨勢明顯。

“禁摩”大背景下,機車的複興之路在哪裡?

另外,小紅書上關于機車的筆記已超過30w+,領先于除了露營(筆記數量達105w+)之外的飛盤(筆記數4w+)、越野(22w+)、釣魚(28w+)等媒體印象中大火的新消費方向。

機車并不是一個陌生的“新消費”品類,在大陸城市“禁摩”的大背景之下,機車到底是為何呈現出複興之勢?在現今的消費語境之下,除去交通功能,機車到底還有哪些的特質,吸引着年輕人的注意力?在未來,機車是否會成為如露營一樣的大衆流行的消費品?

01 “迎難而上”的摩托複興

當張興開始決心入手機車時,折騰二字似乎就從未離開他。

“首先是考證的問題,由于本地禁摩的政策還沒改變,是以最快的方式是去周邊三線城市考證,收費1600塊包過,但是想到可能要坐火車去其他城市考試,以及消耗多個工作日的時間,就有點想打退堂鼓。”

但是,問題還不僅如此,買車之後的上牌照也是另一個難關。依舊是相同的問題,想要快速拿到車牌,也是需要異地操作幫忙。“我們這邊代理費用是1700元,我們這邊會出車集中拉到外地上牌,快的話需要幾天的時間。”一位本地摩托銷售熟練地說道。

除了較為複雜的購買、考試、上牌流程。上路之後,對于摩友來說,真正的“速度與激情”在大多數時候也無法被滿足,小心翼翼得駕駛,以及每次必穿的繁重裝備對于每個新手來說都是考驗。

“騎上機車之後,基本就告别了主幹道,上班要不早點出發,要不繞遠路、要不走小路。雖然現在交警管得沒有那麼嚴了,但是,抓到就是100罰款,這還是帶着護具頭盔的情況下。現在這天氣還好,但是到了夏天發動機貼着身子,真的熱的不行。”一位騎摩托通勤的摩友略帶無奈地形容道。

韓寒在電影《四海》采訪中曾說,“摩托有離合,人生多悲歡。”似乎是對當下機車消費的一種微妙總結。

但盡管門檻不小,人們對于摩托的熱情,卻絲毫沒有被勸退。

工作日的上午,「新熵」來到本地某機車交易市場,來看車、咨詢、以及試駕的人群絡繹不絕。僅是登記試駕,已然需要排隊。在店員的介紹中,這樣的現象随着氣溫回暖已經成常态。

“放開售賣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就是一個積極地信号。”一位店員認真地說道,“像現在,比如電影《羅馬假日》奧黛麗·赫本同款的Vespa,已經在本地已經開了旗艦店,現在如果你想買仿賽級,以及各種平行進口,二手車等,咱們這都能給你找來。”該店員繼續神秘地說道。

“禁摩”大背景下,機車的複興之路在哪裡?

随着車型的不斷豐富,機車的選擇空間變大,這也就意味着,不同人群在這個消費品類上都可以找到自身的定位。

“最明顯的特點是,現在女生來地多了,踏闆車不需要離合,操作起來和電動車沒什麼差別,現在非常受女生歡迎。”

另一邊,價格的下降,也使得機車市場的入門門檻變得非常低。細看摩托市場萬元之下的平價車型,現在已經發展出了全品類的車型,用銷售店員的話來說就是現在摩托就是一個貴一點的手機。

同時政策的助推之下,更是将這一優勢發揮到了極緻。“咱們國家的摩托行業現狀,是進口小排量車貴,因為國内傳統機車廠主要生産小排量車,為了保護國内機車産業,是以小排量摩托整車進口稅率比大排量高。這一點與汽車是相反的。”一位資深摩托行業研究者向「新熵」解釋道。

回顧機車發展曆史,每一次的行業的爆發期,除了使用者需求之外,技術的疊代更新帶來的産品豐富,以及成本不斷降低也扮演了重要作用。

“禁摩”大背景下,機車的複興之路在哪裡?

從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嘉陵、建設、晉城等兵器、航空、軍工企業,開始充分發揮軍工技術優勢,發展機車産品。其中,1980年代,晉城從日本引進鈴木AX100,并進行本土化和創新開發,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AX100系列成為當時的一代神車;濟南輕騎全面引進鈴木K系列技術裝備,推出中國第一輛腳踏機車──TB50木蘭,孕育了巨大的踏闆車市場。到1993年大陸機車生産量超過日本,2002年大陸機車生産量已達1300萬,已經具有不俗的國際競争力。

于此同時,關于機車政策的放松,似乎也到達了臨界點。2019年,西安作為全國首個沒有繼續實行禁摩令的城市,讓無數機車愛好者看到了一絲希望。根據資料顯示,隻用了一年,西安的上牌機車就超過了10萬輛,也顯示出了人們對于摩托巨大的熱情。此時此刻,踏入任何一家機車門店,銷售口中的不會嚴查,政策逐漸放松等言論已經成了某種“默契”。

而從消費者的角度,摩托的吸引力還不止如此。

02 是大玩具,還是混圈層社交?

機車的魅力到底在哪兒?

摩托老炮張師傅一句“現在年輕人流行騎帥不騎快”把年輕人的消費心态歸納得非常精準。

“買車隻是第一步,相關的裝備多了去了,就看你怎麼玩了。”本地摩托店店員對「新熵」說道,除了必備的頭盔、護具,像男士的皮衣,工裝褲,女士的機車靴等等也是不可少的。

打開淘寶搜尋機車頭盔,就能發現諸如冬盔、全盔、半盔、越野盔、揭面盔、複古盔、拉力盔等十幾個品類。随便打開幾家店鋪,單款頭盔月銷超過1000+的數目,在電商平台上是平均水準。

同時,摩托相關的方巾、手套、護鏡、頭套等延伸品類無論是在産品豐富度上、還是在産品精細化上都非常可觀。而如果搜尋機車皮衣等摩托相關服飾類項目,得到的結果則是一個數目更加龐雜的品類。

“禁摩”大背景下,機車的複興之路在哪裡?

一套基于機車的潮流穿搭審美體系,已經在諸多種草、電商平台引領着風尚。

“機車這個東西,底層是帶着叛逆的基因,與年輕人的性格非常相符,這也是能快速發展的一個因素。從2018、2019年開始,中國市場的年輕消費者們,已經開始把機車當成一種潮流玩具來消費。平時不能開,大家就周末開。城裡不能開,大家就去郊區旅行開。休閑、拍照、打卡機車消費很重要的附加屬性。”機車行業觀察者李月表示。

國内最早抓住這股風潮的機車公司是一個浙江公司,品牌名叫「春風」,最早是沙灘越野車起家,專用名稱叫「全地形車ATV」。

它發現了機車潮玩化的趨勢之後,在别的中國廠商還忙着做代工出口的時候,就已經在國内推出了自有品牌,講求設計感的機車型,赢得了不少年輕使用者的青睐。

抛開顔值因素,另一個吸引年輕人加入機車行業的原因就是機車強大的社交屬性。在和多個資深機車愛好者對談之後,「新熵」發現,機車的社交屬性幾乎覆寫了整個消費環節。

“從買車開始,社交活動就已經開始了,不同的品牌都建立了自己的專屬社群。即使是小衆品牌,也會快速通過論壇來找到自己的同類。當然這其中包含着不小的鄙視鍊,比如說“尊貴的寶馬車主”肯定是不會跟開國産車的一起玩,寶馬有專屬的社群,無論是組織炸街,還是跑山,都是隻跟小圈子一起玩的。”一位機車發燒友說道。

“禁摩”大背景下,機車的複興之路在哪裡?

在「新熵」的調研過程之中,多個機車品牌商家均表示,會定期組織摩友聚會。“我們車主很多,之前遠的還去過三亞,您看的這些都是本地周邊的,這個月底我們還會組織摩托露營活動。”一位銷售熱情地介紹道。

除了圈層活動,後期的改裝,也是摩托社交的另一個重要方式。與大衆了解的機械改裝不同,現在的摩托改裝更趨向于顔值的變化。一些能提高顔值的配件成了改裝的重點,比如車貼、反光格子、前車防撞,後車儲物、摩托黑化、手把鏡、輪毂更換等等。

“你隻要一動了改裝的念頭,逛論壇和相同車主讨論交流就不可避免,審美一緻下交的朋友,也比較氣味相投。”汽車發燒友李明說道。

03 機車能否火過露營?

顔值、社交、個性表達、成年人的潮玩,人們抱着不同的目的開始接觸機車,随着社交等情感附着的增強,機車也有了新的象征意義。

男人的硬漢情節,台北的文藝機車風,美國隊長的複古機車質感,在社會扮演不同角色的人們,都在為機車賦能。

而對比來看,上一個具有如此多屬性的新消費産品,正是時下大火的露營。兩者像是某種生活方式的不同演繹,上演着彼此鏡像般的角逐。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兩者有着諸多相似之處,露營與機車騎行都是基于戶外自然的生活方式。在疫情之下行業迎來爆發,原因可以歸結于人們渴望出行的訴求被遏制,轉而催生了諸多帶有“旅行感”的解決方案。在露營與機車的廣告中,我們可以頻繁的發現諸如“遠方”、“野性”“自由”等原本應該出現在旅行類産品中的詞彙。

同時,在先期的傳播上,兩者都因為帶着極強的社交屬性和顔值魅力在網絡上引爆話題,在社交端,機車更注重個體,而露營更注重家庭。機車的跑山等社群活動,與戶外露營無論在組織方式上,還是身份認同上,也都非常相似。

“禁摩”大背景下,機車的複興之路在哪裡?

更有趣的一點在于,從行業出發,兩個産品在國産替代、降本增效方面都走了相同的路徑。國産露營的成本從早些年間動辄數千元起步,到今日幾百上千元即可完成。

産品的降價是促進露營發展的重要一環。在小紅書露營話題剛剛開始有熱度時,人們總願意把露營與“精緻生活”相劃上等号,但是發展至今,精緻生活的标簽已經逐漸被抛棄,取而代之的則是更多的“親子”“社交”等标簽。

對比來說,機車在這個方面做得則更加極緻,由于國産機車長期出口東南亞、南美,平價機車的研發生産已經處在世界領先水準。

相對于手機1-2年的産品周期,摩托報廢年限長達13年,如果将千元或者萬元的費用均攤下來,每年的花費僅在幾百或千元上下。

韓寒曾說“從小喜愛騎行,敬畏機器,當車輪轉動,便覺得那一刻擁有片刻翺翔一樣的自由,越長大越感覺那個片刻太難得。”一段話已經将機車賦予了“人生”“陪伴”等更宏大叙事的意義。

露營與機車作為當下最火的消費類産品,無論在聲量上還是在生活中,都開始扮演着一些角色。

而複盤背後的邏輯,本質上兩者都是,對于眼下生活的一次完美的逃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