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戈達爾的《阿爾法城》:反烏托邦的冰冷風趣

作者:聖光兄寫劇本

法國新浪潮電影是真的催眠,戈達爾在其中算是比較“風趣”的了。我也不知道這算誇獎還是批評,但肯定屬于揶揄。而他最風趣的電影,我覺得就數這部《阿爾法城》了。

戈達爾的《阿爾法城》:反烏托邦的冰冷風趣

這部電影很容易了解,可以說是1965年的《1948》,或者說戈達爾版的《500年後》。控制阿爾法城的電腦,名字也有個數字,它叫阿爾法60。

據說戈達爾專門找了個聲帶剛做完手術的人,給阿爾法60配音。這些大導演不人道起來,真的是個頂個兒的賣力。

戈達爾的《阿爾法城》:反烏托邦的冰冷風趣

但《阿爾法城》好就好在,戈達爾這貨在那時,還願意不人道、不講理、假私貨、耍流氓、假理科。很多細節,比如宰殺劇院、比如寫聽不懂的詩,很多細節都是充滿直男意味的笨拙浪漫。

這也是法國新浪潮電影的一個好處:你不用太動腦子,反正大緻看懂就行了。剩下來的,靠大腦以外的其他身體部位去了解、解構。這就是法國人奇怪的地方,他們拍的時候也沒過腦子,但四肢百骸都能浪漫起來,奇怪吧?奇怪的是,這部電影就是這麼奇怪,是以有意思。

戈達爾的《阿爾法城》:反烏托邦的冰冷風趣

作為反烏托邦電影,它并不沉重;但說它戲谑,似乎又有點兒不敬。總之,這是一部自己都不知道輕重的電影,在閑得發慌或忙得飛起時,它能帶給你一些折中的空間——且不管空間同不同意。完全的戈達爾,很法國,有點兒新浪潮。

另外,女主安娜·卡裡娜是戈達爾的妻子,那時他們還在相愛。是以你看不到戈達爾後期那種過于冰冷的表述。這也是為什麼,電影中最後解決一切的東西,竟然是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