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雪峰:超越世俗

王雪峰:超越世俗

王雪峰:超越世俗

個人簡介

王雪峰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評論家協會會員

1972年11月出生于江蘇揚州

2003年畢業于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 獲中國畫創作方向美術學碩士學位

2007年畢業于東南大學藝術學系 獲藝術學博士學位

2010年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學博士後流動站

現任中國美術館研究館員、博士後工作站導師、民間美術部主任,主要從事國畫創作、中國近現代美術史研究、展覽策劃。

我自幼喜歡塗鴉,兒時臨摹過水浒連環畫中的魯智深,形神肖似,旁人看了都驚歎不已,這或許就是我今天畫羅漢的初心。考取中師後,我将繪畫的喜好重新檢點起來并一直畫到現在。

讀博期間,更是圍繞繪畫創作理論研究進行了一次深刻的畫理梳理,繼而促使我在繪畫理論上逐漸建構出一套與繪畫創作遙相呼應的體系,并在文人繪畫的文脈延續中找到自己的坐标。

王雪峰:超越世俗

《人生如戲 46x46cm 2015》

從這點來講,我的繪畫創作更接近古代文人畫家的狀态。即,接續文人繪畫的文脈,以問道之心進入繪事,繪畫則是問道的形式,是我的藝術思想呈現。

在不斷的筆墨操練中,祈以尋求新的形式與境界,進而超越世俗,超越自我,最終明心見性,參悟大道。

王雪峰:超越世俗

《五号線之一四尺對開條 2012》

王雪峰:超越世俗

《五号線之二四尺對開條 2012》

在此,我将分享一些研學心得。

中國的繪畫傳統豐富多樣,它的發展曆程從世俗的實用逐漸走向精神的超拔。

據考古文獻記載,早期繪畫更多是伴随禮儀、祭祀而構成的一幕幕世俗的畫卷或想象;而曆朝曆代的宮廷畫師們,描繪内容或為政宣、或為禮教、或為裝飾,畫師的表達隻能符合皇家規範的宮廷繪畫的風格,不敢逾越。

再看作為傳播教義媒介的中國佛教道家藝術。畫師依據儀軌和粉本以虔誠的信仰将經文内容形象地顯化出來,以教化和感染信衆。

還有存在于民間的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繪畫藝術,大多與民俗相結合,表現平民直白、原始、淳樸的審美,寄托美好生活的願望。

王雪峰:超越世俗

《明月千裡 35x50cm 2019》

以上這些滿足于不同社會階層和群體的繪畫藝術,構成了中國繪畫的豐富内容,但它們多具有世俗層面的功用之需。而文人繪畫的出現,則是借以繪畫的形式,尋求内心的自由與超越世俗的突破。

中國藝術的出發點是立足于“心”,所要表現的對象并不是現實的描摹,必須經曆“心”化的過程,所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就是這個道理。

中國繪畫多以毛筆為之,毛筆的書寫性形成以線為中心的繪畫語言。用書寫的方式表現畫家内化了的世界,即是“寫意”。因而,“寫意”是中國繪畫的靈魂。文人畫家在此基礎上強調書法用筆,“筆墨”就成為了文人繪畫的最重要的審美形式。

王雪峰:超越世俗

《松下羅漢》

此外,文人對于繪畫的态度受孔夫子影響,認為它是小技,不可過于沉迷,否則會影響大道。然而,當文人在繪畫中賦予“道”的内涵,成為文人尋道的一種手段時,便與其他世俗層面的畫工作品形成了天然區隔。這是因為,在體悟大道的過程中,文人畫超越了世俗的束縛進而達到精神的自由。

是以,在欣賞文人畫時,要重在畫面的氣息、格局與境界,它們完全是文人心性層面的外化。

王雪峰:超越世俗

《六祖偈語136cmx34cm 2018》

縱觀中國藝術史的至高境界,離不開“空無”觀。

然而,在當今市場經濟浪潮中,很多職業畫家為了迎合世俗,将文人繪畫重新拉入凡塵,走向末流。而近代西方文化的引進與大衆主義文化的興起,使得中國傳統繪畫走向現代面臨着新挑戰與新機遇。

王雪峰:超越世俗

《寒林遇友 四尺三開 2014》

在今天的語境下,中國繪畫如何在實作現代性轉化的同時,又具備超越世俗的品質,則是我輩之責任。

責編:張蕊

更多推薦

中國品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