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回到太空》:他對太空的執念,這部紀錄片能看到

埃隆·馬斯克對太空的執念,與其他人有些不同。他的太空夢并不來自于對太空的情懷,或是對技術的迷戀,而是來自于困擾他的危機感,“地球上那小小的人類意識的火苗,它出現的時間不長,也很容易就消失不見。一顆彗星,極端氣候,誰知道呢,第三次世界大戰?都可以毀掉它。顯然,我們需要通過成為多行星的物種,将生命延伸到地球之外,保護這點意識之光。”

這句話由别人說出來,大概隻會遭到一個“杞人憂天”的白眼,但此人是埃隆·馬斯克,這就不同了。

在奈飛最新的紀錄片《回到太空》的一開頭,伴随着埃隆·馬斯克這句畫外音的,是緩緩打開的倉庫大門,内部燈火通明,正在裝配中的巨大的獵鷹運載火箭出現在觀衆眼前。

《回到太空》:他對太空的執念,這部紀錄片能看到

《回到太空》海報

把時間撥回21世紀初年,美國航空業和埃隆·馬斯克都面臨着轉折點,2003年,哥倫比亞号航天飛機在傳回地球時失事,NASA失去了7名宇航員,以及一架服役20多年的航空飛機。這次失敗使得美國最終下定決心啟動了航天飛機退役計劃,直到2011年,亞特蘭蒂斯号完成了最後一次飛行任務。此後,美國長年依靠俄羅斯聯盟号宇宙飛船将航天員送上國際空間站。

而那時的埃隆·馬斯克還是一個航空業菜鳥,卻已經有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要挽救美國搖搖欲墜的航天事業,還要将人類送上火星。2002年,航空工程師漢斯·科尼格斯曼在一個火箭愛好者聚會上遇見了馬斯克,後者問他,是否願意去一家造火箭讓人登上火星的公司工作,聽上去好瘋狂,要知道,世界上隻有三個國家掌握發射火箭的技術,而沒有一個國家送人類去過火星。但他同意了,就此成了這個初創公司的第四位員工。

《回到太空》:他對太空的執念,這部紀錄片能看到

馬斯克和他的火箭夢

這不是一個一路綠燈的故事,更像是更新打怪。當時Space X還一無所有。在2002年2月,馬斯克去過俄羅斯,嘗試購買3枚由SS-18洲際彈道飛彈改進而來的第聶伯運載火箭末果,于是他在加利福尼亞州埃爾貢多的一間倉庫中建立了Space X公司,開始了自行研發火箭之路。

在影片中,馬斯克說,我準備了一億美元,可以承受三次失敗。而事實果真如此,2006年3月至2008年8月,獵鷹一号的三次發射均以失敗告終。員工們一片愁雲慘霧,覺得火星計劃就要折戟在這最初的一步。漢斯·科尼格斯曼說,我已經準備好卷鋪蓋走人。

令人意外的是,山窮水盡面前,馬斯克最後豪賭了一次,他通過借貸穩住公司,并立即安排了第四次發射,同年9月28日,在第三次發射失敗僅僅兩個月後,第四支獵鷹一号便被架到發射台上,這一次,Space X終于受到了幸運女神的眷顧,發射約3分鐘後,一二級成功分離,發射約六分鐘後,成功入軌。

《回到太空》:他對太空的執念,這部紀錄片能看到

一二級分離

片中有個細節,NASA通過圖表和資料測算成功機率,而Space X的成功大多建立在一次次失敗之上。有評論說,回溯冷戰時期的航空競賽,美國人之是以能在競賽中笑到最後,除了龐大的經濟體作為支撐,也和當初那代人的冒險精神有關。

獵鷹一号的最終勝利,使Space X向NASA成功證明了自己,拿到了15億美元的合同,開始着手将美國宇航員送上太空。

《回到太空》:他對太空的執念,這部紀錄片能看到

獵鷹九号首飛成功

進入太空隻是馬斯克計劃的第一步,他認為,想要使人類文明成為星際文明,降低進入太空的成本才是當務之急,而Space X的方法很簡單,卻又很大膽——回收火箭。

發射火箭已然千難萬險,回收火箭——讓火箭從空中回到小小的發射架上,聽上去更是天方夜譚。這就有了觀衆們在片中見到的一幕幕場景,火箭從空中降落,落在發射架上時卻轟然倒地,一次次地陷入火海。從2011年開始,Space X失敗了整整5年,直到2015年12月22日,在一箭11星入軌後,獵鷹9号芯一級成功傳回陸地。

《回到太空》:他對太空的執念,這部紀錄片能看到

獵鷹9号芯一級成功傳回

從畫面上看,火箭回收的場面完美得像一次發射的倒放,雖然沒有發射時的火焰,卻更為激動人心,如夢似幻。這也意味着,人類從此掌握了量産型運載火箭的可回收技術。

《回到太空》紀錄片直覺地比較了這為火箭發射帶來的每公斤成本變化:從米諾陶系列的3萬五千美元,到獵鷹9号的4000美元。馬斯克的構想正在一步步實作。我們仿佛已經可以看到,在不遠的将來,人類實作高效率星際移民的可行性。

《回到太空》:他對太空的執念,這部紀錄片能看到

發射成本大幅度降低

除了馬斯克和Space X,兩位參加了2020年龍飛船(Space X Dragon)載人飛行試驗,以及同年乘坐它前往國際空間站執行任務的宇航員的故事也充滿吸引力。他們都身經百戰,但乘坐馬斯克的可回收火箭和太空艙進入太空和回到地球,對他們來說也是第充滿冒險和挑戰的第一次。

《回到太空》:他對太空的執念,這部紀錄片能看到

龍飛船在非洲沙漠上方

截至目前,Space X已經是美國航天員往返空間站的常用供應商,它已經成功執行了三次商業載人航天任務,并成功回收火箭。4月23日,它即将執行第四次任務。

埃及人曾造出金字塔,羅馬人曾造出水渠,美國人曾送人類登上月球,但後來,這些技術都被他們丢棄。在片尾,馬斯克如此論證,文明不會自行進步,我們有過令人驚歎的文明,但也曾将它們丢失在曆史的縫隙中。“現在人類還有機會,我們應當在尚有機會時,好好利用。”

《回到太空》:他對太空的執念,這部紀錄片能看到

Space X在宣傳視訊中展望的火星殖民地場景

現在,Space X正在開發一種被稱為“星際飛船”的完全可重複使用的發射系統,最終目标是将人類送上火星。也許,我們這一代人,真的有見到馬斯克在火星上建立殖民地的一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