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能源汽車“蔚小理”難敵比亞迪,巨虧之下車企如何走出困境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因為資金鍊斷裂,雲度公司于 2022年2月份開始處于停産狀态。評估認為,新能源汽車行業國補、地補逐年下降,該補貼收入對雲度公司經營影響重大且難以預測。對此,雲度汽車相關人士向媒體回應稱:" 我們停産主要是因為電池問題,現在新貨源已經确定,預計兩個月後就複産。"

新能源汽車“蔚小理”難敵比亞迪,巨虧之下車企如何走出困境

在全球疫情打擊下,新能源汽車普遍面臨資金鍊、供應鍊危機。諸多家新能源汽車品牌頻頻被爆出停工、停産。一方面各行各業紛紛入局新能源造車領域,一方面“蔚小理”紛紛爆出漲價、停産、裁員等問題。還有很多像雲度一樣陷入巨大虧損的新能源造車廠商,對于陷入巨虧,難以短期内東山再起的的新能源汽車還有複産的必要嗎?

新能源汽車“蔚小理”難敵比亞迪,巨虧之下車企如何走出困境

雲度汽車停産給新能源汽車敲響警鐘

随着新能源補貼潮的褪去,不少新能源汽車廠商,尤其是最早期的新勢力車企,因為自身車型競争力不足的局面,也面臨着嚴峻生存壓力,甚至直接走向破産停産。

日前,海源複材釋出公告稱,公司審議通過了《關于拟轉讓參股公司股權的議案》,将持有雲度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11%的股份轉讓給珠海宇誠投資中心有限合夥,轉讓價款為2200萬元。本次交易完成後,公司不再持有雲度公司股權。

公開資料顯示,雲度汽車成立于2015年12月4日,其中福建省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出資3.51億元,持股占比39%;莆田市國有資産投資有限公司出資3.1億元,持股占比34.44%;劉心文出資1.4億元(持股15.56%);福建海源自動化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出資0.99億元(持股11%)共同組建而成。

新能源汽車“蔚小理”難敵比亞迪,巨虧之下車企如何走出困境

公告披露,雲度汽車2021年營收6776.32萬元,虧損高達2.13億元;今年前三個月營收僅為660.25萬元,再虧損5571.36萬元。目前因為資金鍊斷裂,雲度公司于2022年2月份開始處于停産狀态。

新能源汽車“蔚小理”難敵比亞迪,巨虧之下車企如何走出困境

随着新能源汽車市場競争不斷加劇,留給雲度汽車自救的時間是有限的。目前,陷入停産、巨虧、資不抵債困境的雲度汽車,若無外部資金持續“輸血”,其後續營運或将面臨較大挑戰。這次雲度汽車停産也給新能源汽車領域敲響警鐘,無論哪家新能源造車企業若産品在續航、動力和配置等方面,都不具備明顯競争優勢的話,最好不要輕易入局新能源汽車,一旦出現問題極容易功虧一篑。

新能源汽車“蔚小理”難敵比亞迪,巨虧之下車企如何走出困境

陷入巨額虧損的新能源汽車如何東山再起?

據媒體報道稱,雲度汽車成立于2015年,2017年釋出首款車型—小型純電SUV“雲度π1,資料顯示,2017年-2020年雲度汽車淨虧損分别為0.95億元、1.38億元、1.77億元、2.04億元。2021年營收6776.32萬元,虧損達2.13億元,于2022年2月停産。

雲度汽車的虧損,僅是新能源汽車陷入燒錢大戰,賠本賺吆喝的冰山一角。

在過去3年,零跑汽車累計虧損43.74億元,據公司預計,2022年虧損仍将繼續。虧損超40億元的零跑汽車仍在懸崖邊上。

北汽新能源兩年虧損117億,這個曾經連續七年當選銷冠的國産純電動車企業,如今面臨着退市的風險。

多個案例表明,新能源車廠虧損不是個案,多數面臨相同的問題。

2021年度小鵬汽車的總收入為209.88億元人民币,較2020年同期的58.44億元相比增長259.1%。然而,2021年的淨虧損為48.63億元,而2020年淨虧損為27.32億元。淨虧損與2020年同期相比,增長了78%。

3月25日,蔚來汽車釋出的2021年度财報顯示,蔚來汽車全年傳遞新車9.14萬輛,同比增長109.1%;期間,公司營業收入361.36億元,同比增長122.27%;淨虧損40.2億元,同比收窄24.3%。

新能源汽車“蔚小理”難敵比亞迪,巨虧之下車企如何走出困境

不是所有天鵝都是黑的。黑天鵝危機四伏,白天鵝卻衣食豐足。并不是所有新能源汽車都不賺錢。與諸多虧損的新能源廠商相比,比亞迪盈利節節攀高。

比亞迪産銷快報顯示,3月新能源汽車産量為10.67萬輛,同比增長396.27%;銷量為10.49萬輛,同比增長333.06%。2022年累計新能源汽車産量約28.75萬輛,同比增長416.96%;累計銷量約28.63萬輛,同比增長422.97%。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新能源車還是大有前途的,畢竟它節能環保是大勢所趨,隻不過在技術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研發耗時耗資大、創新慢、使用者體驗差等問題。

過了政府補貼的紅利期,新能源汽車市場或逐漸回歸理性。那麼,陷入巨額虧損的新能源汽車如何才能東山再起?

第一.疊代技術優化産品,掌握技術核心競争力。

對于新能源汽車而言,如今市場新能源汽車百花齊放,各家的技術水準都不同,而在相同的價格裡面,誰的技術好,自然獲得消費者認可度就高,進而可以推動其車的銷量。傳統汽車領域,核心是發動機、變速箱,這些關鍵的核心技術都掌握在日本、德國、美國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巨頭手裡。新能源汽車不一樣,他的核心技術是動力電池。續航裡程也是衆多新能源車主優先考慮的關鍵名額,是以如何提升新能源汽車效能、提高續航裡程都将成為汽車的核心競争點。

新能源汽車“蔚小理”難敵比亞迪,巨虧之下車企如何走出困境

第二.節源開流,降低成本,整合産業鍊。

對于純電動汽車而言,車輛的成本包括車輛的三電成本,制造成本等,要想實作自身的盈利,在零件的供應和合作方上面可以進行選擇,以純電動汽車三元锂電池為例,電池占據了整車的成本一半,而同樣的磷酸鐵锂電池的價格就要比三元锂電池價格要低,同樣的電池至少能夠節省其一半的成本。或者也可以采取與相關的車企和配套廠商進行抱團取暖聯合開發的方式來降低自身的研發等方面的成本。

新能源汽車“蔚小理”難敵比亞迪,巨虧之下車企如何走出困境

第三.做好售後服務,尤其是核心部件。

汽車是一件工業品,是以需要售後服務的支援,而且,售後服務的好壞也和複購率挂鈎,就連曾經的新能源市場“一哥”北汽新能源在這一點上都做的遠遠不夠。翻看投訴平台,個人使用者對于北汽新能源的投訴問題主要是動力電池故障、轉向系統失靈、動力消失、續航裡程不準确等方面,而這些問題都集中在汽車關鍵部位。此外,不少使用者還回報售後服務存在問題,比如不予索賠,維修人員技術差、原車配套不全、配件品質差等。要想做好口碑,新能源汽車一定要做好售後服務,尤其是核心部件的服務。

新能源汽車“蔚小理”難敵比亞迪,巨虧之下車企如何走出困境

自動駕駛專家、武漢理工大學副教授楊勝兵也曾表示:“國内較早一批新能源汽車廠家屬于行動派布局早,國家也一直有政策支援,但是新能源汽車受電池、控制系統成熟度、行業資源整合、技術隊伍、營銷、資金等多方面影響,起得早不一定做得好。”

新能源汽車“蔚小理”難敵比亞迪,巨虧之下車企如何走出困境

沒有競争力的新能源車企勢必在這一輪洗牌中被淘汰,事實上,已經有不少車企遇到困境。長江汽車、前途汽車、奇點汽車和綠馳汽車等十多家公司都被曝出拖欠員工薪金或拖欠貨款的消息,有些甚至已經宣布退市。危機四伏,迷霧重重虧損籠罩下的新能源造車公司不止雲度一家,整個行業即将面臨大洗牌。若問巨額虧損的新能源車商要不要東山再起?還是要看是否具有優于市場的核心競争力。當然了,即便有競争優勢的造車品牌也不見得就能自救實作華麗轉身,大浪褪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