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十四節氣——谷雨春光曉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人問天的智慧。

天文、農事、物候和民俗,春耕、夏耘、秋收和冬藏,科學巧妙地結合,又衍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歲時節令文化。

人與自然、人與萬物和諧共處,這是中國人獨特的時間美學,也是最樸素的中國式浪漫。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于水也 ……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谷雨由此得名。

“谷雨,谷得雨而生。”春更濃,天氣暖和,雨水明顯增多,谷雨的到來意味着寒潮天氣基本結束,也是要開始一年農忙的好時節。此刻播種,再來一場大雨滋潤,那麼谷類作物便開始蓬勃生長。

谷雨分為三候。

一候萍始生。谷雨後降雨量逐漸增多,池塘裡的浮萍開始生長。

二候嗚鸠拂其羽。谷雨過後,布谷鳥開始求偶,一邊整理着自己的羽毛,一邊“布谷布谷”地叫着,聽來又好像是“播谷播谷”,于是便有了谷雨時節布谷鳥提醒人們要開始播種了。

三候為戴任降于桑。此時,桑樹上開始見到戴勝鳥,發出清脆的鳴叫聲,提醒着養蠶的人們,女紅之事也要準備起來了。

每年冬去春來,從小寒到谷雨的八個節氣二十四候中,每候都有某種花卉綻蕾開放,帶來開花音訊的風候。

是以,谷雨時節的花事,是賞一場盛大的牡丹。俗語有雲“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因而被稱為谷雨花。牡丹雍容大氣,花冠群芳。但凡花開,滿城皆動。木本的牡丹、草本的芍藥。在蘭州的南北兩山,有着大片的牡丹園。嬌粉的花苞躍躍欲綻,先開的芍藥早已香氣滿園。深呼吸,享受清甜沁潤心田。

此外,“開到酴醚花事了”的酴醾、溫庭筠筆下“隻應春惜别”的楝花,也與谷雨有約。

谷雨季,更是北方的香椿季。對于尋常百姓和美食饕客來說,谷雨是被香椿陶醉的時候。若是春筍是“食春”的序曲,那麼氣味濃郁的香椿芽則是“食春”的高潮。菜市場、小攤邊常見售賣,或者還可以親手采摘。“雨前香椿嫩如絲”不需多,一小把足以。或清炒,或配以其他時蔬,自認為炒蛋或臘肉是香椿的靈魂伴侶,奇妙獨特的味道讓愛吃的人欲罷不能。

二十四節氣即是古人問天的智慧,那麼,在博物館裡也有很多和節氣相關的“寶貝”。

“國色天香絕世姿,開逢谷雨得春遲。”自古牡丹就被常作為富貴吉祥的紋飾出現在玉器、瓷器、服飾上等。在蘭州市博物館内珍藏着幾件與谷雨相關的國寶。其中,最經典的要屬明代白衣寺塔出土印金花絲綢手巾(牡丹紋)。

二十四節氣——谷雨春光曉

明代白衣寺塔出土印金花絲綢手巾(牡丹紋)

二十四節氣——谷雨春光曉

明代白衣寺塔出土印金花絲綢手巾(牡丹紋)局部

1987年3月,在對明代白衣寺塔進行修葺加強時,在塔頂部琉璃寶瓶(天宮)中發現明代佛經、鎏金銅佛、明代首飾、銅鏡以及寫有藏文的精美絲綢數件。而這件纏枝牡丹紋樣印金花絲綢就在其中,其工藝采用銷金敷彩和鋪箔粘附技術為主,輔以泥金模印。根據記載,最早的貼金花紡織品實物發現于漢晉時代的新疆墓葬中,實物使用剪貼金箔的方法完成印花,唐使用貼金或灑金,而元明絲綢飾金使用花版将膠劑塗于織物之上,再黏貼泥金或金箔、砑光,最後拂去多餘金箔顯出圖案。此件印金花絲綢是明代藩王所用之物,體呈正方形,上印纏枝牡丹金花圖案,做工精緻,印染水準極高,代表了明代印染技術的發展水準,它是研究明代印染工藝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雨生百谷,閱盡春色,夏将至。

總策劃 劉世才

蘭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言文

文物圖檔由蘭州市博物館提供

編輯丨包學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