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河月明》中的徐皇後為何人,她為何能獨得朱棣恩寵?

作者:小兔解說呀

朕與卿,布衣交也。古君臣相契者,率為婚姻。卿有令女,其以朕子棣配焉。《明史》這句話出自明太祖朱元璋的口中,他希望能夠與出生入死的兄弟徐達結成親家,讓徐達大将軍把他的女兒許配給自己的兒子朱棣,女孩兒便是徐達的長女徐氏。徐氏愛好讀書,是個才女,再加之父親的名聲,小小年紀的她,在京中也頗為出名。#山河月明一代賢後就這麼走了,真的意難平。#

一、将門之後,賢良淑德

徐皇後,徐妙雲的父親徐達是元末明初名将、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位列開國“六王”之首。徐達曾多次出任征虜大将軍,揮師北伐,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元大都(今北京),滅亡元朝,此後多次出兵,打擊元朝殘餘勢力。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進封魏國公,歲祿五千石,予世券。洪武十八年二月因病去世,追封中山王,谥号“武甯”,贈三世皆王爵,賜葬鐘山之陰,禦制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位皆第一。徐妙雲作為徐達長女,自幼被徐達夫婦悉心教養,不但飽讀詩書,更能參與軍事,披甲守城。

徐妙雲更是天資聰慧,才貌過人,愛好讀書,是個才女,再加之父親的名聲,小小年紀的她,在京中也頗為出名。其父中山王徐達曾言:“此女天賦非常,宜以經史充其知識。”是以,徐妙雲自幼便有“女諸生”的美譽。在明代,“諸生”即為受過傳統儒家教育,工于經史的生員,徐妙雲能有“女諸生”之名,可見其才學修養。于是,1376年,15歲的徐妙雲嫁給了17歲的朱棣,成了燕王妃。

《山河月明》中的徐皇後為何人,她為何能獨得朱棣恩寵?

徐妙雲劇照

二、良緣天配,情好甚笃

徐皇後與朱棣雖為朱元璋指婚,卻并非“先婚後愛”,而是在婚前已經相識。在正式成婚前,朱棣與徐氏早已相伴三載,是一對名副其實的少年伉俪。在永樂三年正月初一的《内訓》自序裡,徐皇後提到自己很早就被選入宮廷,早晚侍奉馬皇後并聆聽訓言,恭敬地侍奉當今皇上三十餘年 ;在永樂三年二月初九的《勸善書》自序裡提到,自己早年被選入宮,每日侍奉馬皇後左右,獨被眷愛,恭事今皇上“三十有三年”;在永樂四年二月的《高皇後傳》序裡又提到自己“夙備宮庭之選”“日侍左右”“列諸婦之後”“獨被寵眷”。是以,徐氏在洪武六年前後,即在她年僅十二歲時,便已入宮陪伴侍奉朱棣,并接受馬皇後的教誨。

由于婚後感情深厚,明成祖朱棣的九名子女中,前七人皆為徐皇後所出。婚後九年,徐氏便頻繁懷孕生子,相繼為朱棣誕下三子四女,在這期間,朱棣并未“雨露均沾”與其他任何女人生下過庶子女,直到後來徐氏未再生育,才有了生母皆不詳的庶女常甯公主和庶子朱高爔(早夭,朱棣登基後并未追封任何爵位給他)。朱棣登基後,與徐氏的感情曆久彌堅,二人時常同起居,讨論政事。“上勤于政事,或日昃未食,後亦不食以俟。”朱棣在位期間操勞國事,時常到了午後還未用午膳,徐皇後便等他一同進食,與他一起挨餓。在朱棣批閱奏疏、處理國事時,徐皇後時常安靜地站在一旁侍奉他,朱棣于心不忍,便勸她先去休息。 在徐皇後去世後,朱棣因痛失愛妻賢後而性情大變,在宮中多任性,時常躁怒不安。

《山河月明》中的徐皇後為何人,她為何能獨得朱棣恩寵?

除此之外,二人在精神上也十分契合,是一對知己。朱棣好讀書,徐氏也飽讀經史,二人在文化素養上可較高下。而在宗教信仰上,由于明初宮廷佛教信仰的盛行,徐皇後對佛教頗有研究,曾編纂多部經書傳世,朱棣在位時期,不但冊封了烏斯藏(今西藏)的大寶法王,也與當世諸多高僧大德多有往來。說到夫婦二人與大寶法王的聯系,還有這樣一段故事:據說朱棣曾于夢境中前往普陀山拜見觀世音菩薩,因爬山之疲憊,正欲離開之時,眼前出現一枝碩大的青蓮花,花葩盛開,朱棣精爽複生,疲憊立解,複涉山巅,于山頂上拜見了大悲觀世音菩薩并得到加持。

此後,徐皇後督促弘揚神聖佛法,迎請法王,并使疲憊的朱棣得到康複,是以朱棣也時常贊頌說“朕之良師善友,皇後也”、“朕的妙善者即是此皇後”,對徐皇後贊不絕口。 此外,在審美傾向上,《明太宗實錄》記載徐皇後“性不喜華飾,自禦儉素”。徐氏喜歡晶瑩剔透,潔白無瑕的白玉觀音 ,而《明太宗實錄》中也有朱棣偏愛“潔素瑩然”的甜白釉瓷器的記載,是以,二人的審美取向十分相似,使他們可以達到精神世界的融合。

三、助夫立業,國之賢後

洪武九年(1376年),徐氏被冊封為燕王妃。徐氏待人處事十分得體,深受明太祖和馬皇後的喜愛。

《山河月明》中的徐皇後為何人,她為何能獨得朱棣恩寵?

洪武十三年(1380年),徐氏随朱棣離開京師南京,遠赴北平就藩,入主燕王府。燕王府機構龐大,下轄審理所、典膳所、奉伺所、紀善所、良醫所、典儀所、工正所等,有負責教育的伴讀、教授,管理王府倉庫的大使、副使等官員。要憑朱棣一人之力,管理好這麼多的機構和人員絕不容易,徐氏便發揮了當家女主人的職能,井井有條地管理内務,使得宮中上下秩序井然。正如朱棣在立後冊文和诏書裡說的那樣,“内助藩國二十餘年”“嫔于肇封,家政輯甯”,在藩國做他的賢内助二十多年,使他的家庭和平安甯。

朱棣起兵謀事,徐氏也參與其中,多有輔佐謀劃,“上舉義靖内難,後所贊畫,多協上意。”,徐氏所提的計策多合朱棣之意。靖難兵起後,朱棣率軍前去襲擊大甯,李景隆乘機率軍圍攻北平。當時,世子朱高熾留守北平,凡是部署防禦之事,大多受命于徐氏,徐氏相當于北平守備軍的總指揮。敵軍猛烈攻城,情況十分危急,面對城中兵力缺乏、敵衆我寡的局勢,徐氏沉着冷靜地與朱高熾及守城将官一起謀劃、部署守城各項事務,号召全體守城将士誓死守城。同時,徐氏發動城中将領及士兵、百姓的妻子登城作戰,每人發給一副盔甲,徐氏親自登城督戰,城中婦女在徐氏的激勵下,披甲上陣,抛石塊、擲瓦礫,與李景隆大軍展開殊死戰鬥,支撐到朱棣順利回師。北平保衛戰充分展現了徐氏的有膽有謀、沉着機智。

徐氏在北平二十餘年,不但是朱棣的賢内助,更具有軍事謀略,府中内務事宜皆有她輔助管理,靖難時又親自防禦守備,是以,在後來給徐氏的立後冊文中,朱棣提到:咨爾徐氏,中山武甯王徐達之女,為朕正妃,内助藩國二十餘年,朕躬行天讨,無内顧之憂。

徐皇後是一個善于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女性,身居後位的她在關心朱棣的飲食起居、管理好後宮的同時,也時常對治國理政提出自己的見解,積極施展自己對丈夫的影響,朱棣也認為她“職善道以輔内治,衍繁慶以益生靈”,秉持好的方法輔佐他治理國政,綿延盛大的吉慶使百姓受益。徐皇後恪守婦道、孝敬公婆,馬皇後也多次誇獎這個兒媳:“燕王妃所行足以儀範宮闱”、“此吾孝婦也”。洪武十五年馬皇後病逝,徐氏按照禮制素食淡飯為其守喪三年。直到朱棣登基後提到先朝之事,問徐皇後是否還記得馬皇後的教導,徐皇後便能一一列舉出馬皇後的諄諄教誨,朱棣聽了便十分欣慰。

《山河月明》中的徐皇後為何人,她為何能獨得朱棣恩寵?

四、身後哀榮,不再封妃

出于對徐皇後的深愛,朱棣從未在其生前冊封過一位妃子,直至永樂七年二月,徐皇後去世逾年,朱棣才舉行冊封典禮,正式冊封後宮諸嫔妃。

徐皇後臨終之際,最大的遺憾是沒有機會和朱棣再回一次北京,報賞當年靖難時随她一起守城的将校士民之妻,是以将這件事交代給皇太子朱高熾替她完成。永樂七年朱棣北巡,皇太子在南京監國,在車駕到達北京的第二天除賞賜北京官員軍民之外,也對守城婦女給予賞賜,完成了徐皇後的遺願。徐皇後還告誡皇太子朱高熾要“敬以事上,仁以撫下,肅以正家,恩以睦親”,要他時刻記在心上。對于皇長孫朱瞻基,徐皇後也有教誨,讓他專心緻志、勤奮學習,并對朱棣說這個孫兒是遠大之器,讓他善加看待。

徐皇後去世後,朱棣情難自抑,恸哭垂涕,群臣隻能對他婉言勸慰。朱棣對群臣說皇後仁愛明察、賢能善良,将皇後比作東漢明德馬皇後和唐代長孫皇後那樣的賢後,并說皇後雖然身處宮中,但一心愛護百姓。想到皇後音容宛在,他痛惜道:“從此朕在宮中再也聽不到皇後的直言了。”

《山河月明》中的徐皇後為何人,她為何能獨得朱棣恩寵?

朱棣悲痛之餘,又對徐皇後追思甚笃,遂決定不複立皇後,也使得永樂一朝後位空缺長達十七年。朱棣又因徐皇後之喪白衣素服一年、辍視朝一年,日常隻在西角門等地聽政議事。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初一,仁宗朱高熾遵照朱棣臨終時的遺囑,将母親仁孝皇後的神主與父親朱棣的梓宮合于一處祭祀。也正是由于朱棣的遺囑,使得他們成為明清兩代唯一一對已經去世多年的皇後和剛剛去世的皇帝同一天、同地點、同禮儀上尊谥的帝後。九月初十,仁宗為朱棣上尊谥曰“啟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号“太宗”;為仁孝皇後上尊谥曰“仁孝慈懿誠明莊獻配天齊聖文皇後”。升祔太廟。

#看《山河月明》學了哪些曆史知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