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袁輝眼中的“小i機器人”:狂熱夢想、變形金剛與元宇宙未來

對話

/Hi TechWalker/

科技行者

袁輝眼中的“小i機器人”:狂熱夢想、變形金剛與元宇宙未來

“小i之父”袁輝的20年創業史告訴我們,AI最終是為人民服務。

作者|周雅

配圖|扈佃傑

袁輝心中一直有個夢想,就像科幻電影《變形金剛》描述的那樣,讓智能機器人成為人類夥伴。20年前,他一腳蹚入AI深海,成為“小i機器人之父”,在那裡,他離夢想又近了一點。

“變形金剛”作為一種隐喻,代表着最完美的人工智能,同樣也是人類科技文明的某種共同願望——人類在過去長達60餘年的曆史發展裡對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傾注了太多想象和實踐:從第一台計算機圖靈算起,人們陸續發明了各種智能機器,會下圍棋的、能送貨的、當助理的、自動駕駛等層出不窮……這不禁讓人憧憬,是否變形金剛的到來已經不遠。

可是,現實與夢想總有一段距離。似乎這些花樣繁多的AI,總跟好萊塢大片中的終極形象差了一點兒。且不說有人诟病“人工智能”多少有點“人工智障”,甚至行業裡還存在一個怪象——AI隻賺吆喝不賺買賣,甚至最出風頭的“AI四小龍”也是虧錢的。

“過來人”袁輝也經曆過同樣的風雨。作為小i集團創始人、董事長、CEO,創業20年來,袁輝與他的小i機器人度過了從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再到前方元宇宙時代的一個完整過程,期間有過被資本和媒體瘋狂追捧的榮耀,也體會過艱難甚至命懸一線的沉寂。不過他依然堅守AI賽道,隻因為他相信,AI終将開啟一個新世界,人類終将造出那個新物種。

01

技術投入:挑戰AI極限

在全球所有AI公司裡,袁輝親手締造的“小i機器人”稱得上是最早的入局者之一,也開創了許多先河。

用“小x,小x”這樣的喚醒詞與AI聊天,人們也許早已司空見慣。但其實“小i”才是那個開山鼻祖。“小i”作為全球首款聊天機器人,誕生于2004年,當時還是MSN、雅虎通等(現在已經退出曆史舞台的即時通訊工具)流行的3G年代——這比蘋果的Siri出現還早7年。

創紀錄的産品背後,是袁輝對公司的明确定位。點開小i機器人官網,有這樣一句醒目的slogan:“探索認知智能的商業未來”,袁輝告訴我,「認知智能」就是公司一直在挑戰的目标。

通常,人工智能可以分為運動智能、感覺智能、認知智能三個方向。「運動智能」代表定位、規劃和控制能力,比如看起來很炫的波士頓動力機器狗;「感覺智能」即感官能力,常見有人臉識别、語音識别、圖像識别等,這也是目前應用落地最快的部分,比如健康寶、刷臉支付;「認知智能」是指“能主動了解會思考”——如果用人類比喻,「運動智能」就像四肢,「感覺智能」就像眼耳鼻舌身,「認知智能」則相當于大腦。

而認知智能的理想形态,就是袁輝所說的擁有“概念、意識、觀念”的“變形金剛”。但要實作它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AI既跨多學科,又依賴資料,還涉及倫理,裡面的挑戰之大,已經超越人類以往對所有科技的認知——“甚至讓人類重新認識世界、認識自己”,袁輝說道。

“未來50年甚至更久的AI黃金期裡,認知智能都是最核心的部分。”但包括袁輝在内的局内人深知,這是所有人都想要的皇冠明珠,不易獲得。尤其作為創業公司,首當其沖需要解決它的第一個攔路虎——商業化。

02

商業模式:創業的另一道坎

在「認知智能」的商業模式挖掘之路上,袁輝和公司經曆了一次重大轉型,宛如一場重生。

第一個關鍵節點發生在創業之初。2004年,面向C端人群的小i機器人使用者已經過億,即使放在今天,也是佳績。通過IM工具入口,使用者就可以添加可以和你聊天氣、音樂、甚至股票的「應答機器人」,一個啥都能聊的“通用人工智能”産品,放眼全球都無法與之媲美——“大家都認為這就是科技的未來”。一時間,資本追捧,鎂光燈聚焦,地鐵廣告亮相,袁輝也成了媒體們的頭版頭條。

于是,按照傳統網際網路的慣性思維,袁輝為公司選擇的第一個商業模式是“先做使用者,再賺錢”的流量模式。仰仗于不斷找上門的融資,袁輝都拿去持續擴張使用者規模。“那時候的投資,也不談什麼商業模式,就看你受不受歡迎,使用者數量多不多。”就這樣,融資、做使用者、再融資、再做使用者,看似是個波浪式前進,但實際卷入了流量泡沫的惡性循環中。

到2006年,小i的使用者數到了頂峰,龐大的使用者數,帶來的是帶寬、伺服器損耗、維護、人力上的巨大成本。與此同時,前幾筆融資也基本燒光,想要繼續發展,袁輝必須對投資方交出令人滿意的回報率答案。

到2006年,小i的使用者數到了頂峰,龐大的使用者數,帶來的是帶寬、伺服器損耗、維護、人力上的巨大成本,但是商業回報卻沒有同步出現。小i曾經試過廣告、遊戲、電商這些正常的變現模式,通過“導流量、賺分成”的方式獲得收入,但這些相較于龐大的成本支出,依然有些單薄,做到收支相抵都很難。直到08年金融危機爆發,資本撤退成了壓倒天平的最後一根稻草,擺在袁輝公司面前隻有兩條路——要麼轉,要麼死。

回顧過往,袁輝坦言,包括他在内很多創業者都誤信了網際網路圈盛傳的兩句話,“隻要使用者多就能賺到錢”以及“(十幾億中國人)每個使用者給你1塊錢,你就發達了”——可惜直至今天,仍有不少人販賣這種方法論。

在公司最低谷的時候,稻盛和夫的《活法》給了他啟發。“在稻盛和夫創辦第二家企業時,根本不考慮商業利潤,隻把如何滿足人們的需求放在首位,最終他成就了另一家500強公司。如果你真可以滿足他人的需求,且把這件事做好,你的商業模式自然會形成。”

袁輝總結這次toC商業模式的失敗,根源也就在于——小i沒有提供使用者需要的toC服務。通用型的、無所不能的AI服務,不僅當時的小i做不到,即便放到現在,也依然沒人能實作。盲目追求短期流量,忽視使用者實際需求,是本末倒置了。

01

“所有人都想建羅馬,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

一晃時間到了2011年,小i終于找到轉型的抓手。公司定位從無所不能的「通用人工智能(General AI)」轉型為專注具體場景的「狹義人工智能(Narrow AI)」,面向B端使用者,提供商業化解決方案。

顯然,十年前要走一條AI toB之路,小i是個先行者,前路沒有尾燈,更沒有成功的範本拷貝,小i是怎麼做起來的?

這就得追溯到更早的2006年,小i機器人偶然接觸到第一個政府客戶:上海市科委,為其開發了一個可7x24小時接受咨詢的客服機器人“海德先生”,有效緩解了政務視窗的大量問詢壓力。這個項目并未讓小i獲利多少,卻為小i的轉型之路埋下伏筆。

憑借“海德先生”這一典型案例,小i開始接觸更多B端客戶。在探索無數場景之後,袁輝最終標明「智能客服」作為主攻戰場。經過十多年積累,小i的“智能客服”市場佔有率占比最高達90%,拿下中國近千家大型客戶,包括三大營運商、前五十大銀行、科技巨頭(華為、小米、京東)、順豐等等。

為什麼首選「智能客服」行業破冰?袁輝開玩笑說,别看智能客服“又老又土”,但直到現在它都是AI變現能力最佳的行業,使用者的應用效益也極佳。比如小i在這方面就已經幫助招行信用卡中心,通過智能客服服務,能效比提高了三倍,99%問題都可以交給它回答。更關鍵的是,「智能客服」也從1.0時代的“呼叫中心”更新到了2.0時代的“聯絡中心”,AI對話更自然,融合服務與營銷——“一旦深耕,必有乾坤。”袁輝強調。

順着「智能客服」賽道出發,如今的小i已經開拓了更多AI+行業的應用場景,在AI toB領域站穩了腳跟。袁輝概述,小i目前典型的應用場景有四種,第一種是「呼叫中心」;第二,AI+建築,幫建築行業全智能審圖,甚至達到國産CAD的程度;第三,AI+RPA,幫企業實作機器人流程自動化,以自身的1000家大型客戶作為背書;第四,軟硬一體化,賦能社群防疫、公安反欺詐、醫療器械等更多行業。

比如在防疫常态化的當下,小i緊急推出了兩款硬體産品:「外呼一體機」和「自動體外除顫器」,前者為了提高社群防疫效率,後者針對心髒、哮喘等突發狀況。“這兩款硬體隻是小試牛刀,但都是剛需,未來會像滅火器一樣是每棟大樓的标配。”袁輝指出。

回看轉型曆程,如同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定律”,袁輝總結出“人工智能商業化的三原則”:

1、從簡單到複雜。人們對AI的了解一上來就是變形金剛,這是誤區,任何一項新技術都得從“簡單場景”逐漸延伸到“進階場景”。企業如果隻固守最高目标不斷投入資金和技術,遲早會資源枯竭。

2、從虛拟到實體。有些機器人本身看着很酷,但沒有大腦隻是空殼,這時隻要加一點智能進去就可以了。小i的總結是: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用最合适的軟體技術去建構,用最合适的硬體載體去呈現。

袁輝以小i外呼一體機舉例,它雖對技術要求不高,但卻真能解決問題。他提醒道,技術人員普遍不願用不先進的算法,但AI不隻為解決金字塔塔尖問題,更要賦能塔基那些“已經存量巨大的傳統産業更新”,這才是當下AI時代的最大價值。

3、從B2C到B2B。B2C是所有人都想建的羅馬,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AI的成熟需要應用場景,需要行業支撐,最終才能實作涓涓細流彙成大海。“放棄C端夢想轉到B端,整個過程很痛苦很糾結,但今天來看是一個必然過程。”

袁輝認為,有了這三定律支撐AI公司的商業化,假以時日,終會等到變形金剛到來。

04

邁向元宇宙:不用All in,我們Always in

至此,小i走過了18個年頭,完成了“技術+商業”融合,也迎來了第三個關鍵節點:元宇宙時代的到來。

“有人問我是否要All in元宇宙,我說,小i機器人其實Always in元宇宙”。袁輝的意思是,小i的AI能力早已經儲備好迎接元宇宙的到來,可謂如沐春風,并且給出“三段論”為佐證:

1、元宇宙核心是AI。元宇宙除了人與人互動,更大量行為是人機互動,後者的核心正是AI。當年那個聊天機器人小i,在元宇宙裡同樣能化身“虛拟人”與人聊天,時代演變,本質沒變。

2、同時,AI更在加速元宇宙到來。因為元宇宙有一個很大特點,就是它的生産資料,可以無限供給,如果我們在北上廣造一個CBD,至少花一年時間,但若在元宇宙中,可能一秒鐘就生成了,這是一個“人類心想>AI事成”的精神世界。

3、是以,小i在認知智能領域的能力深耕,同樣可以複刻應用到元宇宙世界。2022年,小i将在元宇宙布局三個場景:虛拟人、NFT、AR/VR——因為這些場景是“老百姓最易感覺到的”,譬如當下的軟體入口是App,元宇宙的入口或許就是虛拟人。說到這裡,袁輝總結,元宇宙真正的意義,正如人工智能一樣,是讓人類在虛實相生的世界裡“重新認知自己”的一個過程。

二十年不短,小i的産品疊代和商業演進從未停止。不過在無數變化的背後,有一件事萬變不離其宗,AI展現在技術理念上是「認知智能」,展現在經營哲學上,則是一句再普世不過的「為人民服務」。袁輝說,從小i誕生那天起,最初的Logo旁邊就有五個字——“為人民服務”。

因為,無論在現實中還是虛拟中,無論在實體宇宙中還是元宇宙裡,用AI服務人類社會走向更美好的未來,總是不會錯的。

-

本文由科技行者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