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呈現“女性力量”,大英博物館跨文化審視女神女巫

女神、觀音、女巫、聖母……她們在塑造世人對世界的了解中持續扮演着重要角色。不同文化傳統是如何看待女性力量的?女性權威是如何被感覺的?

澎湃新聞獲悉,大英博物館5月19日起将推出“女性力量:從神聖到惡魔”,展覽着眼于5000多年來人類敬畏和崇敬的神祇和惡魔形象,以跨文化視角審視女性精神在全球宗教和信仰中的深遠影響。

本文為策展人對展覽部分作品的解讀,來自世界各地的古代雕塑、繪畫和祭祀用品首次與現當代藝術作品共同展出,以講述女性力量的多樣性。

對夏威夷火山女神佩勒的崇拜,揭示了她的創造力與毀滅性是如何被尊崇的;佛教菩薩超越性别的慈悲,揭示了性别的流動性在精神傳統中的重要性。而可怕的印度教女神迦梨在藝術形象中手持頭顱和血淋淋的劍,她也被尊為印度教的神聖母親,解放世人于恐懼無知之中。

當這些古老的神與當代文化融合,女性力量意味着什麼?展覽彙集了從古至今,來自五大洲的藝術品,突出了女性力量的多種面貌,以及對時代的影響。

自然

渴望了解生命的起源、人類在宇宙中的位置、自然世界的力量……對于世界的未知是人類信仰的核心,由此建構出千差萬别的創世故事。

當代藝術家朱迪·芝加哥(Judy Chicago,1939年生)的作品《創世記》(The Creation)從女性主義的角度重新構想了《聖經》中的創世故事。用藝術家的話說,她挑戰了上帝首先創造亞當的神話,而是以一位女神生産的姿勢,構想原始生命的誕生。畫中的女神右手攬日,乳汁如火山爆發般湧出。這件作品創作于1980年代,是“出生計劃”系列的一部分,該系列中,藝術家與美國各地針線女工合作,通過傳統的女性技能,促進西方藝術中對出生的描繪。

呈現“女性力量”,大英博物館跨文化審視女神女巫

朱迪·芝加哥,《創世記》(“出生計劃”系列),1985

神被認為是自然現象的化身,甚至擁有掌握生死的權力。佩勒(Pele)是夏威夷的火山女神,也被視為一種毀滅和創造的力量。藝術家湯姆·皮科(Tom Pico,1950年生)以産自夏威夷本土的多型鐵心木(ohi’a )制作了她,這種木材呈現天然的紅色,正好表達女神炙熱的天性,她火紅的頭發像火山熔岩一樣流到地面。作為最早在熔岩上生長的植物之一,多型鐵心木有着再生循環的含義。皮科在雕塑的一邊留下了木材的自然粗糙紋理,另一邊則高度抛光,暗示了火山女神的雙重特性。

呈現“女性力量”,大英博物館跨文化審視女神女巫

湯姆·皮科,多型鐵心木制作的女神雕像,2001

激情和欲望

除了創世信仰外,展覽還探讨了激情和欲望與女性身體的關系。被稱為“黑夜女王”的美索不達米亞女神伊什塔爾(Ishtar)是古巴比倫主司戰争與愛情的女神。在一件公元前的黏土浮雕中,她赤裸着身體,站在獅背上,手中拿着正義和威嚴的權杖、頭頂的皇冠象征着神性與王權。伊什塔爾自信地直面觀者,但她卻是一股不穩定的力量,似乎給家國帶來混亂或是穩定,隻在她的一念之間。

呈現“女性力量”,大英博物館跨文化審視女神女巫

古巴比倫女神伊什塔爾,伊拉克南部,公元前19至18世紀

展覽中,諸如“黑夜女王”伊什塔爾等古代文物,将與當代藝術品一起展出,其中包括由奇奇·史密斯(Kiki Smith)描繪惡魔莉莉絲(Lilith)的雕塑。 在猶太民間傳說中,莉莉絲被認為是亞當的第一任妻子,上帝在同一時間用同樣的泥土創造了她與亞當,他們是平等的,但她因不滿亞當而離開伊甸園,與撒旦結盟,成為誘惑人類和扼殺嬰兒的女惡魔。長久以來,人們一直擔心莉莉絲的挑釁。史密斯用一個真實女性的身體比例塑造了莉莉絲的形象,并以藍色玻璃制成其銳利的眼睛,以傳達一種栩栩如生、令人生畏的外表。莉莉絲超越地心引力,四肢附在牆上。很明顯,史密斯把人物安排在不可能完全看到她裸體的位置上,以防止偷窺者的目光。

呈現“女性力量”,大英博物館跨文化審視女神女巫

奇奇·史密斯,《莉莉絲》,1994

邪惡之力

女性惡魔、女巫、怪物遍布在全球的神話和民間傳說之中。如同莉莉絲一樣,這些人物通常違背曆史中女性理想化的順從形象。她們的獨立、自我控制,乃至表現出自己的情感、野心和對利益的趨逐,使之成為賦權的形象。對墨西哥人或阿茲特克人來說,神女奇瓦特特奧(Cihuateteo)便是如此多重含義的存在,奇瓦特特奧是分娩時死去的女子的靈魂,阿茲特克人認為女人在分娩時死去和男人戰死一樣光榮;同時人們對她們帶着極大的恐懼,并被認為她們會在一年中的某些日子來到世間偷走活人的孩子,并對看到她們的人施以瘋狂。這尊雕像描繪了一個奇瓦特特奧神女可怕形象,她眼睛凸出,看起來有些狂野,但耳環和裸露的胸膛彰顯了她過去的美貌。她的頭上還有一個符号,表示她将下凡的日子。

呈現“女性力量”,大英博物館跨文化審視女神女巫

奇瓦特特奧石雕,墨西哥,約1400-1521年

正義與辯護

在一些宗教中,戰場一直被認為是神聖女戰士的領地,她們被召喚通過卓越的智慧和攻略征服敵對勢力。 古埃及女神塞赫美特(Sekhmet)被描繪成一頭母獅,以彰顯她的兇猛和破壞力,塞赫美特甚至被稱為殺戮女神,但在抑制憤怒時,她也可以帶來治愈和和平。在即将展出的這尊雕像中,女神手持紙莎草紙杖,這是埃及北部的象征,并刻有一個象征“生命”的象形文字。

塞赫美特也是一位太陽神,她頭頂日盤,被認為是太陽神拉(Ra)的女兒、常與炎熱的沙漠關聯,并有保佑身體康健和軍事勝利的含義。據估計,僅尼羅河西岸一所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III)的陵廟中,就曾經矗立了七百多座塞赫美特的雕像。此次展出的就是其中之一,但雕像上頭頂的日盤已經遺失。

呈現“女性力量”,大英博物館跨文化審視女神女巫

塞赫美特花崗岩雕像,埃及第十八王朝

印度教女神迦梨(Kali)令人既敬畏又愛戴,她外表可怕,與時間的創造力和破壞力有關。曾經為寺廟或節日遊行創作過印度教神祇雕塑的加爾各答藝術家 Kaushik Ghosh為展覽定制了這尊印度教女神。

女神戴着人頭項鍊象征着她摧毀的力量,而她的無畏和慷慨通過她的手勢表現出來。作為印度教的神聖母親,迦梨踐踏土地的行為源于消滅惡魔時,過于憤怒而不能自制,為此她的伴侶——濕婆為減輕衆生的苦痛,就躺在迦梨的腳下,任其踐踏以洩恨。在孟加拉地區将迦梨女神奉為降魔者和有強大威力的保護神。

呈現“女性力量”,大英博物館跨文化審視女神女巫

Kaushik Ghosh,女神迦梨,2022

悲憫

在不同傳統中,同情悲憫均被視為一種内在的品質。佛教中的觀音菩薩是慈悲的化身,她是一位與世隔絕的開悟者,被認為會在危難時刻出現拯救蒼生。展覽中一件18世紀的千手觀音,她扇形展開的千手,象征着能夠接觸到每個需要幫助的人。盡管自宋代以來,觀音一直以女性形象出現,但觀音超越了性别,千變萬化,以保佑和拯救每一個呼喚她的人。

呈現“女性力量”,大英博物館跨文化審視女神女巫

千手觀音瓷像,中國,18世紀

但在藏傳佛教中,觀音通常被描繪成男性的形象。這反映了慈悲(佛教信仰中慈悲是兩個主要品質之一)與男性精神存在之間的關聯,與其一同出現的是代表智慧(第二個主要品質)的女性。是以,藏傳佛教中觀音通常與度母一起被供奉,度母是藏傳佛教最重要的精神存在之一。度母意為“拯救者”,通過度母冥想,一個人可以迅速從痛苦的世界進入涅槃。這幅西藏唐卡展示了度母的二十一種不同形态。中間的綠度母是所有度母之主尊,總攝其餘二十尊化身之所有功德。她一腳觸地,似乎随時準備普度衆生。她周圍的度母從上部的平和顯現轉變為底部的憤目散發,像是在幫助衆人克服恐懼和負面情緒。

呈現“女性力量”,大英博物館跨文化審視女神女巫

二十一度母唐卡,十九世紀

在世界各地的文化和精神傳統中,對女性力量的思考為藝術提供了豐富而迷人的靈感來源,也看到了多樣文化對當今的意義。

注:本文作者Belinda Crerar和Lucy Dahlsen分别為展覽首席策展人和項目策展人;展覽“女性力量:從神聖到惡魔”将于5月19日至9月25日在大英博物館舉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