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了三遍《月亮與六便士》,才讀懂了人生的意義

我是遇見小媛,一名熱愛文字與讀書的情感創作者,希望能帶給你溫暖,也歡迎你把自己的故事說給我聽!

錯過上篇文章的讀者,可以點選藍色标題繼續閱讀。

1、困境中瞥見月亮

第一次讀毛姆的小說,是剛上高中的一個夏夜。

此時的我,正因為與自己理想學校失之交臂,被迫選擇了一所自己未曾了解的學校而感到痛苦萬分。

似乎在那時的我眼裡,這是天大的打擊,我開始終日昏昏欲睡,提不起來學習的動力,想着反正也考不上好的大學,那還不如“擺爛”。

偶然去圖書館買書時,我發現了一本名叫《月亮與六便士》的書。藍盈盈的封面和看似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書名,瞬間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月亮,和六便士,怎麼會有關聯呢?

就在蟬鳴喧嚣的那個夏夜,我捧着這本書,看到書店幾近打樣,才依依不舍地邁出店門。

那一瞬間,我擡起頭,仰面就是清澈甯靜的月亮,我的頭腦前所未有地清晰,似乎所有的煩惱和痛苦都迎刃而解。

直到現在,我也慶幸自己讀過《月亮與六便士》,它帶給我的影響深遠而重大,甚至在工作後我也常常回顧這本書。

如果正在讀文章的你也因為種種不如意而受困,或身邊有經曆同樣困境的朋友,不如給我幾分鐘,或許會豁然開朗。

看了三遍《月亮與六便士》,才讀懂了人生的意義

2.孤注一擲地追尋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講述了一個原本過着平淡富裕生活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斯特裡克蘭,突然消失在衆人的世界裡。

他的妻子和身邊的朋友認為他或許是有了外遇,抛棄了他們去過新的生活。衆人經過漫長的尋找仍無所獲,正在準備放棄時,卻在巴黎的一個窮街區發現了他。

此時的他早就變了一個模樣:窮困潦倒地生活在一個小閣樓裡,絲毫不知道怎麼畫畫卻以成為畫家為夢想。

畫作很幼稚也很蹩腳,還總是破壞畫作原有的樣子。

看到這裡,很多人一定覺得他“瘋了”,他身邊的親友也這樣認為,妻子無法接受他因為畫畫放棄自己,朋友惋惜他曾經富足的生活,對他的決定表示遺憾。

更令人震驚的是,他甚至和唯一認可自己的畫家妻子偷情,最後抛棄了她。

最後,他獨自一人去到南太平洋偏僻而又純樸的塔希提島,終身與畫筆為伴,最終在疾病的折磨下離開人世。

死前他囑咐身邊一直陪着他的姑娘愛塔,讓她在自己去世後燒掉正在創作的巨型壁畫,而愛塔依照他的遺言,把整間屋子都燒個精光,什麼也沒有留下,仿佛他從未存在。

這樣離經叛道的人生,聽起來令人唏噓不已。

克裡斯特蘭的一生不能用單純的好和壞來判斷,抛棄一切世俗的成就和标準,追求内心淨土的行為,本就是我們無法達到的吧。

我們會好奇:對他來講,畫畫究竟意味着什麼呢?

這個問題不着急,我們可以先問問自己:如果讓你去選擇,你會過哪一種生活呢?

或許在知道“月亮與六便士”的真正含義後,你就會有答案了。

看了三遍《月亮與六便士》,才讀懂了人生的意義

3.六便士,還是碰觸月亮?

“月亮”,遙不可及,永遠高懸在天空中,卻時刻都能看到。它意味着我們内心深處,從未消失的那個夢想。

它看起來或許瘋狂,或許與自己的現況大相徑庭,又或許這輩子都實作不了。可我們總會在某個夜深人靜的夜晚,反複地想起它,就像它從未消失一樣。

“如果……我又會怎麼樣呢?”

“六便士”,顧名思義,最簡單的了解方式就是錢了。沒有錢就沒有生活下去的保障,多少年輕人過着“996”的生活,可又有幾個是真心選擇這樣了呢?

我們總會為“社會”“現實”扼殺掉一切“離經叛道”的理想,“融入”似乎成為了終極目标。

為了家庭和父母任勞任怨地打拼,在某一刻,會不會也覺得擁有的一切都是“不真實”的呢?

而我們,究竟會選擇六便士,還是月亮?究竟選擇完美的人生,還是向内追求自我滿足呢?

看了三遍《月亮與六便士》,才讀懂了人生的意義

4.還擁有希望的話,就去觸碰月亮吧

如果以我們現有社會價值的眼光來審視克裡斯特蘭,他或許是一位“十惡不赦”的“渣男”,抛妻棄子,和人妻偷情,而這也讓他受到了無數非議和指責。

隻是,他都不在意。

“遍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擡頭看見了月亮。”

讀完這本書,我如釋重負。

環境的荒蕪又有什麼影響呢?心是一直濕潤地跳動着的。我的“月亮”還在不遠處,我一直都可以看見,隻不過總被自己絆住了雙腳,認為自己隻能一頭栽進無望而庸俗的生活中。

殊不知,内心的明鏡仍舊是澄澈而透明的。

學校真的重要嗎?

有夢想的話,哪裡都可以追夢。畢竟相比克裡斯特蘭,我的困境又算得上什麼呢。

人生總是有那麼多“二選一”的抉擇,非黑即白的信條似乎不準許打破。可是這些外在的評判,是人生獨有的意義嗎?難道自己内心最真實的渴望,是不能被聽見的嗎?

克裡斯特蘭直至死亡那一刻,都是孤獨而沉默的,可或許,在一瞬間的永恒,他也擁有了登上月亮的自由吧。

看了三遍《月亮與六便士》,才讀懂了人生的意義

《月亮與六便士》作為毛姆的成名之作,憑借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深入人心的故事在文壇上取得了很高的地位。

我們不僅僅能通過克裡斯特蘭的故事收獲不同的啟發,也在閱讀中無意識地思考,理想與現實之間究竟有怎樣的鴻溝,踩踏着六便士是否也能夠到月亮?

如果您也被現實與理想的落差折磨許久,如果您的孩子也在經曆青春期的迷茫,這本書或許就是最好的引領者。

從面前書籍回到讀者内心,我相信大家都會受益匪淺,收獲自己獨一無二的感受。

看了三遍《月亮與六便士》,才讀懂了人生的意義

話題:你怎麼評價《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呢?

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讨論。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和轉發。關注我,每天帶給你不一樣的精彩内容!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圖檔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告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