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論文緻謝,感謝父母也感謝“黃焖雞”

論文緻謝,感謝父母也感謝“黃焖雞”

文|翟禮

又到一年“論文季”。此時此刻,相信不少即将告别校園的學子,正在奮力地調研、梳理、查詢和碼字。論文,是學業的一個階段性總結,而論文緻謝,則是一次充滿儀式感的表達。最近,很多人的論文還沒寫完,但是緻謝部分已經悄然走紅了。

論文緻謝,感謝父母也感謝“黃焖雞”

“感謝雖然不夠聰明,但始終盡力去堅持、去熱愛,去保持樂觀的自己”“謝謝我的媽媽把我生得這麼聰明可愛好看大方,謝謝東南大學梅園食堂,黃焖雞這麼好吃”“我想謝謝我的男朋友,謝謝你過去五年,一直不曾出現于,我的生命中,使得我的研究進展異常順利”“感謝這個世界還有文學”……

論文緻謝,感謝父母也感謝“黃焖雞”

這些緻謝,有的感謝他人、他物,有的感謝自己,還有的感謝并不存在的人;有的深情,有的無厘頭,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真誠。是的,人可以被親情拯救,也可以被黃焖雞“拯救”。論文格式是标準化的,而豐富細膩、千差萬别的人生,隻有緻謝才能展現出來。可以說,緻謝就是一次合情合理的感性大爆發,是以才這麼有趣。

論文是理性的,而緻謝可以是感性的。緻謝裡沒有條條框框的束縛,是可以自由揮灑情感的空間。論文題目和内容有優劣高低之分,但是真誠的緻謝沒有。隻要發乎内心,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情感,就是一份優秀的緻謝。甚至,出于應試的需要,聯考作文都未必比論文緻謝真誠。

論文緻謝,感謝父母也感謝“黃焖雞”

近兩年,一些論文緻謝走紅網絡。仔細去讀,倒不是語言有多麼進階華麗,而是樸實的文裡流淌着情真意切。最近,“感謝你們在我每一次面臨選擇時,幫我分析得失卻從不替我決定 ”“希望我努力成長,能趕上你們變老的速度 ”的緻謝内容,就令一位母親潸然淚下。而還有的緻謝,單是講述個人的故事和經曆,就已讓人忍不住淚流滿面。

比如中科院工學博士黃國平的論文緻謝,講述母親在他12歲時離家,父親在他17歲時出車禍去世,而他“隻願年過半百,歸來仍是少年,希望還有機會重新認識這個世界,不辜負這一生吃過的苦”,被網友們稱為現代版《送東陽馬生序》;再如東南大學工學博士仲濟濤感謝博一與自己結婚的妻子,被讀者喻為現代版的《項脊軒志》。

論文緻謝,感謝父母也感謝“黃焖雞”

這些緻謝,或許沒有論文内容那麼“高精專”,但是卻有着真誠情感的公約數,它們也是論文發光的一部分。

當然,明白了緻謝的真誠可以打動人,我們就更要努力過好這一生。換句話說,也隻有把大學、讀研、考博這些求學歲月過充實了,對得起自己了,在緻謝部分提一句感謝自己,才能問心無愧、自然而然,才能更好地面對接下來的工作和生活。

人生很長又很短,我們都要對自己、對他人真誠。論文裡,研究對象是主角,但是緻謝裡可以是自我的一方天地,自己和自己的身邊人都可以成為主角。通過緻謝,也可告誡自己,我們都要做生活的主角,都要做人生的主人。

熱點視訊推薦

更多内容

關注“光明時評”微信視訊号

關注“光明日報”微信視訊号

文字:翟禮

圖檔:網絡

朗誦:王茜

責編:王遠方

編輯:張永群 孫小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