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複工白名單,關不掉汽車工業的紅色警報

“靜默”上海,複産在即

文/徐珊珊

沉寂數日的上海,終于迎來複工通知。據統計,在官方公布的首批重點複工企業“白名單”中,共計666家企業上榜,其中包括62家內建電路企業和228家汽車相關企業。

此次疫情期間,台積電、中芯國際及華虹等主要晶片制造商雖然沒有中斷生産,但在人員安置、貨運物流方面都受到多重挑戰。而汽車領域,如果配套零部件供應商無法及時出貨,即便如上汽臨港工廠采取了封閉生産,也沒能完全幸免。

複工白名單,關不掉汽車工業的紅色警報

毫無疑問,上海推動複工複産的态度堅定且堅決,不過考慮到上海疫情拐點尚未出現,産業“大動幹戈”是否能從正面促進生産還是一個未知數。至于何時能夠實作全面複工複産,業界其實出現了不少消極聲音。

産能恢複沒譜

一些公司認為現在還不是應該樂觀的時候,一些則據稱已經拒絕了複工要求。

一家被列入複工“白名單”的汽車内飾企業的從業人員表示,經公司内部統計發現,符合上班條件的人員數量不足40%。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對于可以複工的員工,公司即便拿着“白名單”紅頭檔案和複工通知到小區撈人,小區物業、居委都不認可。

實際上,這一現象自疫情爆發以來屢見不鮮。一如為什麼明确規定了防疫不能“一刀切”,但政策傳達至下面往往就變了味。

另外,網傳3M、杜邦、巴斯夫等外資企業已明确拒絕上海市政府提出的複工要求。不過,巴斯夫對此回應稱消息不屬實,并表示,該公司在上海的工廠一直保持閉環營運,雖然封控期間的生産負荷有所減少,但生産活動不曾中斷。

無論是對閉環生産還是等待複工的企業而言,恢複産能都迫在眉睫。但現實是,上海正在經曆一個艱難時刻。在上述人士看來,到本周結束,工廠能達到30%的開工率已經很難得,而大規模複工可能要等到五一後。

以汽車零部件為例,在上海設廠的不僅有博世、安波福、采埃孚、大陸、法雷奧和電裝等國際Tier1,還有福耀玻璃及一批規模不大的本土供應商。

新能源汽車所需的零部件數量僅有傳統汽車的20%,但一個零部件短缺,就會難倒一座工廠。在全球化甚至全國化的發展趨勢下,上海汽車産業的靜默牽動着各方神經。

必須複工的停産車企

相對而言,車企已經迫不及待要恢複生産了。

去年,上海汽車行業總産量283.32萬輛,占全國2652.8萬輛的10.7%;同期汽車業總産值達7586億元,占上海全市GDP總值的17.5%。規模之大也是上海此次複産複工“白名單”中汽車業占據将近5頁篇幅的重要原因。

而在這份“白名單”中,特斯拉上海工廠的複工原因寫着“必須複工的停産企業”。以日産2000輛産能計算,特斯拉從3月28日停産至今,預計産量損失超過3萬輛汽車,涉及金額逾100萬元。據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已經在準備本周複工的相關事宜。

複工白名單,關不掉汽車工業的紅色警報

第一批複工“白名單”部分企業名單

上汽方面,也于今日正式啟動複工複産壓力測試。據悉,參與上汽此次測試的既包括上汽集團旗下主要整車、零部件和物流企業,還包括大批一、二、三級核心供應商。至于最終結果如何,仍具有不确定性。

問題是,如何推動上海汽車業複工與“清零”政策的并行實施,一旦複工過程中出現疫情擴散,甚至外溢風險,對整個産業來說無疑會造成緻命一擊。企業需要更詳細的返崗複工政策,上海疫情也必須得到有效控制。

再者,複工并不等于複産,前期準備工作繁多。以一汽集團來說,4月11日正式啟動複工到4月15日,一汽紅旗單日僅下線160台汽車。盡管政府和企業持續推動複工複産工作,但前期的生産恢複尚需時間。

而後續産能逐漸提升不僅要以配套供應鍊恢複情況為前提,還要視物流運輸、員工到崗情況而定。

人員解封是大問題

複工白名單,關不掉汽車工業的紅色警報

圖檔來自視訊截圖

就現階段來說,人員與物流問題仍是行業待解難題。身為特斯拉配件和蘋果MacBook代工廠的廣達也在為此煩惱。

廣達在上海松江的工廠于日前申請複工複産,廠區實作閉環管理,但截至目前,複工率僅有1/20。據悉,廣達上海制造城共有8個廠房,超過4萬名員工,其中F1和F3工廠率先複工,涉及約2000名員工。

讓2000人去實作4萬名員工所能達到的産能,顯然過于荒謬。若上遊産業無法全面複工複産,下遊勢必要遭受波及。

除了員工到崗問題,物流運輸的挑戰從“買一份鴨貨難”可見一斑。據某鴨貨品牌供應商表示,運送鴨貨的貨車從杭州到上海,每一個關卡都要排隊做核酸,一路上是被“捅”到心酸。

複工白名單,關不掉汽車工業的紅色警報

團長:每一份鴨脖背後都是無數被“捅”的人

好在今日,全國保障物流暢通促進産業鍊供應鍊穩定電視電話會議召開,重點強調了要着力穩定産業鍊供應鍊,建立汽車、內建電路等重點産業和外貿企業白名單。

或許等到正式檔案下發,汽車及配套産業對于物流運輸的焦慮可以暫且放一放。但汽車人更多的焦慮,将伴随着産業直至走向正常化發展,産能恢複到過去水準的那一天,汽車業才能算是真正走出陰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