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尊重足球規律,足球規律就不尊重中國足球!
這看似富有哲學味道的話語,折射出了中國足球的尴尬和無奈。
中國足球想發展,這些年我們一直在尋找一條通往世界杯,通向足球強國的捷徑。一邊探索一邊自我否定,每隔10年又回到原地打轉。

是什麼導緻如此?一言以蔽之,就是不尊重足球規律。
從1994年開啟職業化,我們所謂的“職業足球”已經将近30歲的而立之年。按道理,我們對于職業足球的認知,對于聯賽的功能和作用,都應該有清晰的定位和了解。
28年了,依然有大量足球從業者和球迷不知職業聯賽跟國家隊之間的差別,他們單純地認為職業聯賽,就是為了國家隊而服務的。
這是對職業足球聯賽的嚴重誤讀,也是中國足球一直以來上不去的主因之一。
什麼是職業?說白了就是一種謀生手段,是一門生意。比如網際網路程式員,廚師,建築勞工等等,他們都在從事一種職業。
差別在于,這些行業沒有組隊參加聯賽,沒有組成國家隊。因為沒有建築勞工世界杯,沒有程式員世界杯,也沒有廚師世界杯!
如果有,以廚師為例,是不是在備戰世界杯的過程中,所有的廚師都不要炒菜,都不要工作了嗎?
足球這個職業的道理是同樣的!國足沖擊世界杯,難道我們必須要讓聯賽讓路,讓所有的中超球員(非國腳)停止工作,犧牲聯賽而保國足嗎?
在我們的認知當中,難道國足和中超聯賽是非彼即此,不能共存的嗎?
為了豪賭世界杯而犧牲聯賽,本身就是不尊重足球規律,瞎搞!
這也說明一個問題,即便是作為足球管理者的足協,對于職業足球的認知,還停留在28年前。我們并沒有因為開啟職業化而與時俱進,我們的思維還固封在幾十年前。
前國腳區楚良說得好:職業足球是一門生意!近日,在接受足球報采訪時,他說了自己對足球的了解。
采訪中,區楚良表示中國職業足球搞了這麼多年,也讓我們終于了解什麼是職業足球。
他說道:“我們也逐漸能了解,職業足球是一門生意,生意要維持和可持續發展,首先就需要足夠的資金。當然,情懷也要有,......”
這話一針見血道地出職業足球的真谛,反駁陳戌源所謂的公益足球論調。
就跟其他職業一樣,首先他們是一門生意。投資人進入這個行業,首先要有利可圖,如果無利可圖,再有情懷最後也撐不住。
是以,職業足球不是公益活動,雖然它有公益屬性,就像情懷一樣,可有可無。
談到江蘇隊的解散時,陳戌源抛出公益足球說。
他說道:“和蘇甯投資人做過多次溝通,足球本身是社會公益産品,投資人更多考慮投資足球的社會責任和社會形象的問題。希望以後這種事情盡量不要發生。”
這句話無疑是在勸退投資人,把職業足球的主次颠倒,認為投資人投資職業足球時,應更多考慮社會責任和形象,而非怎麼經營,怎麼做生意。
強調職業足球的公益性,而忽視職業足球的生意本質,也是一種對足球規律的不尊重。
區楚良認為,職業足球聯賽對于投資人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廣告載體,他希望有更多的投資人進入足球界投資,但足協需要對這些投資有一個好的監管機制。
職業足球需要錢,沒有金元搞不好職業聯賽。金元足球本沒錯,錯在于足協沒有及時對投資進行監管,而是放任自流。
我們的足協管哪裡了?管U23新政,管聯賽的外援數量多了還是少了,管俱樂部的名稱是不是中性化。新政不斷出台,規則不斷變化,讓投資人無所适從。
區楚良反對頻繁出台政策和修改規則,他認為中國足球需要穩定和公平。最後他也委婉地批評了足協的做法。
他說道:“足球其實很簡單,技戰術可以慢慢提高,但總想着在其他方面玩花樣,不斷地換規則,幹擾穩定性,肯定好不了。”
此言似乎在暗指陳戌源對于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的一刀切。在聯賽每況愈下,在投資人紛紛退出的時候出台這個政策,無疑是在加速投資人的離去。
職業足球是一門生意,當你看不到希望,覺得在這個行業内沒有任何利益可圖的時候,抽身離去是最好的選擇。
而對于想進入足球圈的投資人來說,這個政策讓他們望而卻步,隻好打退堂鼓。
職業足球很簡單,你尊重它,尊重規律,它就會給你帶來回報。
如果你一味地索取,總想在它的身上謀取利益,它會反噬你。就像你想吃自己種出來的蘋果,就要按照果樹的生長規律,澆水,施肥和護理。别偷懶,也别耍小聰明,總想玩花樣是好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