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共有七個公認的中立國,其中在歐洲就有五個,而瑞典就是其中之一。但如今一場俄烏戰争的爆發卻讓這個中立了200餘年的國家打算抛棄自己的中立原則,加入北約以尋求安全感。而由此招緻的,卻是俄羅斯人更加嚴厲的安全警告。
是以加入北約這個舉動,真的就能讓瑞典更加安全嗎?

要讨論瑞典為何要加入北約,首先就得搞清楚,瑞典為何要保持中立200餘年。
而我們要說的是,這并非因為瑞典人熱愛和平,純粹隻是出于無奈。
在曆史上,瑞典曾是歐洲地緣政治的“大玩家”之一。到17世紀,堪稱瑞典最偉大國王的古斯塔夫二世更是建立過威震歐洲大陸的“瑞典帝國”。
但到1700年,盛極一時的瑞典與俄羅斯爆發大北方戰争,而彼時的俄羅斯正值彼得一世在位,堪稱“主角附體”的俄羅斯人用21年的時間徹底擊敗瑞典。
憑此戰功,彼得一世終以“彼得大帝”之名成為俄羅斯曆史上最偉大的君主,而俄羅斯也改國号為“俄羅斯帝國”,取代瑞典稱霸波羅的海,從此成為歐洲一極。
更令瑞典人無奈的是,在1815年瓜分反拿破侖勝利果實的維也納會議上,站隊錯誤的瑞典被迫将芬蘭割讓給俄羅斯。兜兜轉轉幾百年,瑞典國土又一次回到稱霸前的原點。
面對已經根本輸不起的結局,維也納會議之後的瑞典公開宣布永久中立,再不參與歐洲任何政治風雲。
從結果上說,瑞典人是不會後悔自己的這種決定的,之後爆發的兩次世界大戰無疑更加堅定了瑞典人的中立決心。
但在政治訴求上,完全是“被打到中立”的瑞典人肯定是對俄羅斯這個“一生之敵”不服氣的。
尤其在十月革命之後,沙皇俄國搖身一變成為蘇維埃聯盟,别說地緣利益,就連意識形态都與瑞典是對着幹。
是以雖然号稱中立,絕不參加北約這種反俄軍事同盟,但整個冷戰時代,瑞典都是北約的最佳場外隊友,并且但凡有國家能惡心俄羅斯,瑞典明裡暗裡都會幫助一把。
既然連兩次世界大戰都能堅守中立立場,如今面對烈度隻能算是局部沖突的俄烏戰争,瑞典政府為何反應如此激烈,在短短兩個月不到的時間之内就作出要加入北約、徹底放棄中立的決定?
這種改變當然不是現在才發生的,相關的政治态度轉向鋪墊其實已經進行了超30年之久。
1991年,蘇聯解體,但幾乎是“躺赢”的瑞典卻并沒有是以而感到多少喜悅。這是因為蘇聯解體并不意味着“俄羅斯”這個概念從此也消失在曆史的塵埃中,而是反而以俄羅斯聯邦的名義回歸其本來面目。
而正如前述所說,瑞典與俄國人的積怨早在蘇聯誕生之前就已經開始,蘇聯的解體,對瑞典而言不過是噩夢重溫。
更要命的是,從2000年開始上台的普京大力推行俄羅斯民族主義,試圖以此取代共産主義成為俄羅斯這個國家在思想上新的穩定器。
而民族主義這種東西,是注定需要一個外部敵人作為靶子的。是以雖然瑞典自身并未過多參與後冷戰時代西方世界對俄羅斯的“圍毆”,普京也未曾把瑞典當成這種民族主義的主要攻擊對象。
但這樣一個幾乎就差把國名換回“俄羅斯帝國”的國家與整個西方世界隔着瑞典怒目相視……除非瑞典人真的神經大條,否則必然會從中再度感受到來自莫斯科的寒冷。
當然在整個上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頭10年,正值美國世界霸權如日中天,剛剛脫離蘇聯的俄羅斯聯邦則元氣大傷,即使是在歐洲家門口也無力與北約抗衡。
在這種情況下,瑞典加入北約的急迫性顯然是不存在的。再加上加入北約也意味着在很多地方要給美國讓利,瑞典自然更沒有送出加入申請的動力。
但到了2014年,一向處于下風的俄羅斯突然“雄起”,一邊出兵事實占領克裡米亞半島,一邊半公開鼓動東烏兩州分裂,親手開啟了如今這場戰争悲劇的序幕。
對于自己的出兵,俄羅斯當然宣稱是被北約逼迫的,是“自衛反擊”,但已經被俄國人搞出應激反應的瑞典人此時眼中顯然隻有自己的安全問題:萬一今後哪天俄羅斯人也對自己“自衛反擊”一下,那可咋整?
但瑞典的問題就在于,群眾的思維顯然是有巨大慣性的,在真的見到棺材之前,是根本不會掉淚的。
而依靠民意支援率維生的各大政黨當然不會在這種問題上忤逆民意,尤其當這個政黨還是執政黨時,各别政客的對俄焦慮顯然不會成為“主流意見”。
但在2022年2月24日這天,這口“棺材”顯然是直接砸到了瑞典群眾的面前。
僅僅在戰争爆發一天之後,瑞典群眾對加入北約的支援率就從37%增加至41%。
再到4月初,這一支援率進一步攀升到45%。
這時候即使是再遲鈍的政客,也該知道必須調整自己對加入北約的态度了。
瑞典首相安德松
最後還有一個現實考慮,那就是芬蘭的态度。
芬蘭在曆史上與瑞典頗為親近,也都有反俄的共同政治訴求。
但芬蘭的地理位置位于瑞典更右側,是直接與俄羅斯陸地接壤的國家,受到的俄國壓力遠大于瑞典。
在過去,芬蘭與瑞典一樣,将自保希望寄托于中立。但這次戰争後,徹底破防的芬蘭其實才是對加入北約渴求最為強烈的國家。
但如果芬蘭加入北約,而瑞典不加入,那麼瑞典就将處于一個非常危險的位置。因為芬蘭加入北約後,與俄羅斯發生沖突的風險必然增大,但此時的俄羅斯顯然是不會顧及就在芬蘭身後的瑞典的利益的。
畢竟所謂中立,其實是完全看戰争參與者的臉色,而唯有對戰争遊刃有餘的大國才會給中立國這種面子。
換句話說就是,如今連烏克蘭都能和俄羅斯打的有來有回,那麼一旦與北約的沖突爆發,那必定是俄羅斯的生死存亡之戰。
面對稍有差池就要亡國的結局,拼上老命的俄羅斯人,此時會因為瑞典宣稱自己中立就放棄奪取瑞典戰略資源、從北方迂回西歐大陸的軍事戰略價值嗎?
一旦戰争爆發,瑞典注定是要被殃及池魚。
是以比起躺在魚池裡被燒死,還不如跟着芬蘭一起加入北約,為自己的生存舍命一搏。
瑞典首相安德松(左)和芬蘭總理馬林(右)
就在4月13日,在與芬蘭總理桑娜·馬林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瑞典首相瑪格達萊娜·安德松宣布,瑞典政府将于5月下旬就俄羅斯開展的“特别軍事行動”提出應對方案,言下之意就是對是否推動加入北約做出正式決定。
但加入北約,就真的能讓瑞典更加安全嗎?
難道瑞典人真的覺得,如今山河日下的美國還會有力氣保全瑞典嗎?
難道瑞典人不會想到,加入北約之後,反而是注定讓瑞典的國土成為沖突的主戰場嗎?
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是加入北約的确符合當下瑞典人對自身安全利益的訴求,但至于這種訴求是否能真的得到滿足,瑞典人今後會不會對此感到後悔,那大概隻有上帝才知道了。(文/晶晶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