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理性對待婚姻,别看了父母愛情就想結婚,看了親愛的小孩就恐婚

最近經常刷到電視劇《親愛的小孩》的相關評論,有人認為,該劇反映了社會現實,是一部難得的好劇,而有的人支援人民網的觀點,認為該劇将婚姻生活中的不幸與煩惱集中在一起,隻是為了迎合當下電視劇的消費主體——女性,為的是滿足當下女性的心理需求,以此收割韮菜,人民網下場批評《親的的小孩》制造焦慮的行為,被很多女性觀衆批判,認為人民網的批評有粉飾婚姻,掩蓋現實生活真相的嫌疑,其真正的目的為的是催婚催生。

理性對待婚姻,别看了父母愛情就想結婚,看了親愛的小孩就恐婚

持有上述觀點的人都有自己的依據,那麼《親愛的小孩》到底是否在販賣焦慮呢?很多人都說這部劇很現實,這就是真實的生活。因為該劇描述的婚姻生活,幾乎每個女性都能将自己代入其中,劇中沒有太大的家庭糾紛,幾乎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妻子半夜想喝水叫不醒丈夫,不跟媳婦商量就把婆婆叫過來伺候月子,婆婆不敲門進兒子兒媳的房間,婆婆帶孩子到麻将館打麻将自己一邊還抽着煙……,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集中在一個家庭裡,就是一地雞毛,很多網友說這和她的婚姻生活一模一樣。

生活中的确有這樣的家庭存在,但問題是這樣的家庭占大多數嗎?

理性對待婚姻,别看了父母愛情就想結婚,看了親愛的小孩就恐婚

事實上,盡管有很多人站出來說這部劇很真實,很現實,但我依舊會堅持認為這部劇中所展現的家庭隻是現實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它不并具備代表性,之是以有那麼多人站出來說她正在經曆這樣的婚姻,有一部分,的确是遇到了這樣的婚姻,而更多的人之是以感同身受,是因為她們把婚姻生活中某方面的不如意所産生的怨氣或者不滿,通過這部劇得到了一種宣洩,或者更确切地說,找到了一種認同感。

這部劇将婚姻中很多的雞零狗碎集中到了一起,使很多人在看劇時都有一種自己的婚姻生活被折射到劇中的感覺,進而産生強烈的共鳴,事實上隻是某此方面與劇中雷同,現實中的大部分婚姻都處于痛并快樂着的狀态下,否則不會有那麼多人還堅守着婚姻家庭,更不會有那麼多人通過離婚得到解脫後選擇再婚。

理性對待婚姻,别看了父母愛情就想結婚,看了親愛的小孩就恐婚

婚姻生活有時如同一杯加糖的咖啡,總是甘苦參半,但又對它欲罷不能,哪怕它沒有加糖,依舊有人願意一飲而盡,婚姻本身其實就是一種合作,男女雙方通過婚姻的模式整合雙方資源,共同組建家庭,養育子女,共同經營家庭,創造财富,隻是因為很多人對婚姻的期待太多,而且把愛情在婚姻中的占比看得太高,婚姻也是以變成了一種束縛。

有人說,沒有愛情的婚姻不道德,沒有愛情的婚姻就是一座墳墓,這樣的話本身就很不理性,婚姻并不保護愛情,婚姻保護的是男女雙方的根本利益,隻是因為有了愛情,婚姻才變得更加神聖和美好,但沒有愛情的婚姻也一樣可以存續下去,很多婚姻的締結就是為了夫妻雙方通過婚姻實作利益最大化,有沒有愛情他們并不看重,有共同的利益才最重要,這樣的婚姻或許才能夠更穩定更長久。

理性對待婚姻,别看了父母愛情就想結婚,看了親愛的小孩就恐婚

太多的人帶着對愛情的感覺進入了婚姻,結果發現,進入婚姻後的愛情漸漸地變了味道,那個原來滿身發光的人不見了,男人日益油膩粗糙,女人逐漸變得不在溫柔可人善解人意,進入婚姻後,雙方面臨的不再是花前月下暢談理想的浪漫,而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現實和瑣碎。

記得年輕時看過魯迅的一篇愛情小說《傷逝》,小說的男女主人公涓生和子君為了沖破封建思想的限制,兩個人勇敢地走在了一起,但他們轟轟烈烈的愛情卻敗給了幾隻油雞……。

理性對待婚姻,别看了父母愛情就想結婚,看了親愛的小孩就恐婚

不論婚前的愛情再甜蜜,也要經曆婚後屎尿屁的現實生活,在漫長的婚姻生活中,責任比愛情更重要,因為愛情不過是一場煙火,美麗而又短暫,沒有誰的愛情能有一生的保鮮期,那些堅守一生的夫妻,隻不過是他們都對婚姻有着強烈的責任心。

但在婚姻自由的當下,靠責任心去維系一段婚姻實在太難了,婚姻中的男人和女人并沒有把婚姻當成一次合作,反而将婚姻當成了一個戰場,兩個人耗盡一生,想在婚姻中争出輸赢,最後發現,婚姻隻有雙赢和雙輸,沒有勝負,而那些在婚姻裡計較着得失,算計着多少的人,他們,将婚姻變成了一個跳闆,隻想着對自己有利的一面,不願意付出,更不願意站在對方的角度上考慮。

太過計較的人适合單身,并不适合婚姻,如果你選擇了婚姻,就要學會包容,因為很多時候我們也有需要别人包容的時候。

理性對待婚姻,别看了父母愛情就想結婚,看了親愛的小孩就恐婚

如果你害怕自己遭遇《親愛的小孩》中那樣的家庭,那你最好不要結婚,因為不是你不願意結婚,而是你沒有能力經營好婚姻,你不能是以就去否認婚姻,也許隻是因為你能力不夠。

我常常想一個問題,在我周圍 ,有很多女性,她們一輩子沒有工作,她們把相夫教子當成自己的事業,而我的一生不停地在學習、奮鬥,但到最後,我發現我還過得不如她們,我的一位閨蜜說:我會忽略我老公的很多缺點,隻要大方向沒錯,我都能寬容他,隻要他顧家,我就當他是給我和我兒子打工,因為我賺錢的能力遠不如他,倒不如讓他放開手出去賺錢,我把家裡打理好就行。

理性對待婚姻,别看了父母愛情就想結婚,看了親愛的小孩就恐婚

我就當他是在給我和我兒子打工——這是我閨蜜之是以一直堅守婚姻的原因,她現在總算守得雲開見月明了,每天日子過得很舒心,兩個人也吵不動了,丈夫對她的感情變成了親情,兩個人偶爾也會拌嘴,但總體來說日子過得也很幸福。

你能說我閨蜜的想法有錯嗎?或者你能說我的人生價值就高于她嗎?我甚至覺得我累死因活還不如她過得輕松,隻不過在失落的時候能自我安慰一句:我靠自己養活了自己,除此之外,人到中年的我,真的感覺很疲累,并不比閨蜜幸福多少。

這才是大部分人的婚姻狀态,并非《親愛的小孩》裡所描繪的那樣,那隻占一小部分。

理性對待婚姻,别看了父母愛情就想結婚,看了親愛的小孩就恐婚

任何電視劇反映的隻是生活的某一面,它将生活中的某一方面呈現給我們,提出問題,讓我們去思考,任何一部劇都無法代表現實生活的全部,你不能看了《父母愛情》就去結婚,看了《親愛的小孩》就拒絕婚姻,這都是不太理性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