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産的二手自行車,托起了非洲兄弟的生活與夢想|八卦田

文 | Dedee

試想一下,你突然發現有一輛時速超過70碼的28大杠在路上疾馳;更要命的是,這輛28大杠上不隻有一位騎車者,還放滿了上百斤重的香蕉;最要命的是,這輛自行車是在蜿蜒的山路間進行下坡加速度運動,騎車人還樂呵呵地一臉淡定……

中國産的二手自行車,托起了非洲兄弟的生活與夢想|八卦田

神仙?妖怪?印度人?

謝謝!都不是。

他隻是在溫飽線上掙紮的非洲普通青年。在非洲,如此看淡生死的騎車人有無數個。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以最快的速度馱着上百斤重的諸如香蕉、磚甚至是人類,在山與山、村與村、鎮與鎮之間飛速穿行。

如果可以,他們還将借助身邊的一切機動車——用最為省力且危險的方式,達到最快的速度。

是的,30年前曾一度在大陸鋪天蓋地所向披靡的28大杠,如今已經成為非洲兄弟們肆意揮灑汗水,宣洩荷爾蒙的大寶貝。

話說幾年前,南非開普敦大學非洲城市研究中心的教授Gordon Pirie曾釋出過一份調查研究,主要針對近20年來非洲針對亞洲的各類進口成品,主要有大米、棕榈油、各類家用電器,以及各類交通工具。

“2005年,亞洲到非洲的成品總運量為187,000标箱。十年間這個數字增長了兩倍,2014年達到了605,000标箱。這其中,有起碼兩百個集裝箱專門裝自行車,由薩非航運經莫三鼻克貝拉港,運往非洲各國,尤其是一些内陸國家。隻一年,非洲就進口了十萬輛自行車。”

這些源自亞洲的自行車多為二手貨,以出自中國、日本與印度的為主。更有趣的是,大部分出自日本的二手自行車也多産自中國。

據了解,非洲當地也有本土品牌自行車,但極為稀少。在許多國家地區,街頭常見的自行車,十有八九産自于中國和印度。特别是老國貨“永久”與“鳳凰”的一代經典28大杠,可謂是當地人的最愛。

中國産的二手自行車,托起了非洲兄弟的生活與夢想|八卦田

就以肯亞第三大城市基蘇木為例。一輛自行車的售價在四五千到上萬肯亞先令不等。其中,當地牌子最便宜,四五千先令(折合人民币200多元)就能買一輛;印度的次之,八千先令左右(折合人民币400多元),最貴的就是鳳凰和永久牌,都要上萬先令一輛(折合人民币500元以上)。

“永久”與“鳳凰”之是以特别受歡迎,除了它們特别善于吃苦耐勞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們多為經典的28大杠,特殊的“頭身比例”就像為細胳膊大長腿的非洲兄弟量身定制般合适。

也難怪中國産二手自行車雖然賣得最貴,依舊擋不住非洲兄弟們對它朝思暮想。

偏偏對于一個普通非洲人民而言,這輛車的花銷相當于他們幾個月的工資,絕非人人都能輕松擁有的生活剛需——頗為類似半個世紀前的中國。

但是28大杠實在太香了,非洲人民福至心靈,用另一種方式徹底将它們變為自己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一種全新的面貌與狀态。

中國産的二手自行車,托起了非洲兄弟的生活與夢想|八卦田

首先,任何一輛二手28大杠都逃脫不了“整容”的命運。最初級的改造是畫上當地人最喜歡的顔色與圖案,在把手裝飾上彩帶、流蘇和亮片;中級改造則都會進行加強、安裝照明燈和後視鏡;進階改造主要針對車後座,一般會包上厚厚的海綿,再加上深色的天鵝絨外包,讓車後座看起來更寬更長更豪華更耐髒。

一般一整套改造所需的費用,在1000肯亞先令左右(折合人民币50元左右)。

改裝完畢後的非洲版28大杠正式上路“營業”了。對的,就是字面意義上的“營業”,成為一輛既可以載人又能載貨的計程車。

是的,放眼大非洲,無論是東非的肯亞(除首都内羅畢)、烏幹達、盧旺達、布隆迪和馬拉威,還是西非的塞内加爾、科特迪瓦、多哥等國家地區,你都能在這些國家的鬧市見到這些特别的“計程車”,生意非常紅火。

在肯亞與烏幹達交接的基蘇木,它們被稱為border-border;在布隆迪的經濟首都布瓊布拉,它們被稱為Uwunguruza abantu n’ikinga……但無論叫什麼,它們都有相同的命運:自行計程車。

這些自行計程車司機多為20來歲的年輕壯勞力。白天一整天都守在人流量密集的路口等生意,平均一天接上20多單生意。他們計價都不貴,每公裡折合人民币不過5毛到1塊錢,通常一天下來,即使生意不好也能到10元人民币左右,生意好的話則能突破50元人民币。

中國産的二手自行車,托起了非洲兄弟的生活與夢想|八卦田

當地還會有不少有點閑錢的非洲小老闆們會買上好幾輛28大杠,再日租給一些沒錢買車的年輕人,每天每輛車收上5到10元人民币的份子錢。

也是以在一些非洲的重要城市,自行計程車司機的數量可以超過萬人,競争極為激烈。曾有坐過這種計程車的中國同胞表示,他曾與司機攀談過。當時正值酷夏,連後座的他都熱成狗,蹬車的非洲兄弟卻一臉認真地和他表示:“真希望天氣再熱些,那樣就會有更多的人坐車。”

恰恰是這些與中國賣炭翁有着同樣思路的計程車司機,可謂是非洲底層勞動者最向往的職業,更是無數非洲人民的英雄與偶像。

比如在被國際貨币基金組織評為全球最貧窮國家之一的布隆迪,由于有一個人數達到1.5萬人的自行車計程車協會,使得不少人逃過了1993年到2005年發生在布隆迪的種族大屠殺(性質和盧旺達大屠殺驚人類似,造成30萬人死亡。也是胡圖族對圖西族大開殺戒,後者在布隆迪境内一度銳減到隻剩5000人,近乎被滅族)。

據傳當時反抗勢力封鎖了布隆迪為數不多的幾條鋪設公路,不少自行車計程車協會的會員借助着自行車不僅拖家帶口遠離屠殺,還幫助許多人成功逃亡到深山老林。

不過,非洲更傳奇的計程車司機群體是在布隆迪隔壁的“難兄難弟”盧旺達——他們不僅僅是養家糊口的計程車司機,更是“盧旺達公路自行車隊”的主力後備軍。

十多年來,自行車運動依靠這些自行車計程車司機,在盧旺達展開得紅紅火火恍恍惚惚,成為這個國家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

2007年,盧旺達成立了一支官方承認的國家隊“盧旺達公路自行車隊”,這一車隊培養出的安德裡安·尼永蘇提(Adrien Niyonshuti),已經代表盧旺達參加了2016年的倫敦奧運會,并拍設了一部名為《從廢墟上崛起》的紀錄片。

中國産的二手自行車,托起了非洲兄弟的生活與夢想|八卦田

“環盧旺達”甚至在2019年正式成為UCI2.1級(經國際自盟準許和設定的職業自行車比賽級别)。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隊内還有好幾位女選手。其中一位名叫讓娜達克的姑娘,依靠老天爺賞飯吃一般的過人天賦,和讓男選手汗顔的優異賽績,成為了盧旺達男女通吃的全民偶像。

讓娜達克的母親坦言,女兒其實直到10歲才摸上全家唯一的那輛28大杠,15歲開始載人玩兒。她根本不敢想象,自己的女兒會成為國家隊的一員,徹底擺脫傳統非洲少女的宿命——要知道,一旦成為國家隊車手,一年起碼有1萬美金的收入,足夠養活全家人,幫助兄弟姐妹上學,甚至能給家人蓋一套新房子。

中國産的二手自行車,托起了非洲兄弟的生活與夢想|八卦田

有不少盧旺達少女已經将“自行車手”作為目标并為之努力奮鬥,她們也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援,更成為了全村人的希望。

就在十幾年前,觀念保守的盧旺達人還不允許女孩騎自行車,他們認為後者會奪去女孩的貞操。

如今,盧旺達許多省、城市、甚至鄉村都有自己的自行車隊,無數計程車司機既是壯勞力又是賽車手,他們的28大杠既是計程車又是賽車——而這種特殊的經曆與技能,是無數非洲自行車賽車手所獨有的。

甚至在非洲最著名的“環布基納法索自行車賽”上,你能見到裝備精良的歐洲洲際車隊,也能見到破舊不堪的二手、三手或四手的變速自行車甚至28大杠。

據傳,最初那些歐洲車手沒把非洲兄弟和他們的破裝備放在眼裡。但在進入砂礫路段後,歐洲車手迅速老實下來,因為這些砂礫路段不僅道路崎岖,還常常一言不合就來上一段野沙狂舞。而面對這些情況,非洲兄弟顯然淡定太多,因為他們和胯下的28大杠早已與非洲大地磨合得如同老夫老妻的左右手一般,默契非凡。

中國産的二手自行車,托起了非洲兄弟的生活與夢想|八卦田

在非洲,28大杠是不僅僅用來載客與賽車的。因為每一輛自行車計程車光榮退役之後——不會被丢棄,而是轉賣給更需要的兄弟們,或成為一輛專用來馱貨的載貨自行車,或成為不少家庭的生活剛需。

是的,任何一輛自行車在非洲都不會被浪費,尤其是一輛纖細又迷人的28大杠。它們在非洲兄弟眼中,都是不吃草跑得快的馬兒,是無需菠菜的大力水手。文能載身穿正裝的白領,抱着小孩的婦女,武能馱幾百斤的香蕉,磚頭和家具。

中國産的二手自行車,托起了非洲兄弟的生活與夢想|八卦田

尤其在馬拉威的鄉村,一輛28大杠還能充當救護車——10年前,當地不少鄉村出現了一種裝有輪子的鋼絲床,它們還有專門的拖頭以連接配接到自行車上,形成最簡易又極為便捷的自行救護車,能用最少的成本和時間,将病人和孕婦送到十多公裡外的醫院。

中國産的二手自行車,托起了非洲兄弟的生活與夢想|八卦田

馬拉威人坦言,一輛自行車就是一個就業機會,一個重要的收入來源。中國的自行車改變了我們的國家。

這當然不是随便說說,因為在2001年,一個13歲的馬拉威少年威廉,用父親的一輛中國産N手28大杠,打造了一架風車,拯救了自己顆粒無收的農村。

起因其實很……非洲。

先讓我們說回馬拉威這個國家,即使它沒有之前提到的布隆迪或盧旺達那麼慘,但也相當慘了——同樣是全球最貧窮國家之一,位于非洲東部内陸的馬拉威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國,全國人口中,近90%為農民,國家收入有70%仰賴煙草出口,其次是棉花、玉米、咖啡與茶葉。

事情發生的2001年,馬拉威遭遇了一連串的天災人禍。天災是指雨季導緻的洪澇,以及緊接着的旱災,直接導緻當年國内農田被毀,顆粒無收。人禍是指911事件導緻全球經濟亂作一團,針對非洲地區的經濟援助也被全面收緊。

于是,政府提供的平價公糧驟減,暴民數量驟增。

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讓馬拉威的農業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農民們不但失去了寶貴的種子,甚至連口糧都所剩無幾。

13歲的威廉,就生活在這麼被上帝所遺棄的角落。

中國産的二手自行車,托起了非洲兄弟的生活與夢想|八卦田

他依靠自己在垃圾場中撿來的一台尚未損壞的水泵、父親的那輛28杠自行車,以及幾塊木闆,造出了一座小型風力發電機。

聽起來似乎很科幻,過程其實很簡單,因為他父親的那輛28杠自行車——并不是我們常見的“鳳凰牌”或“永久牌”,而是一輛真真正正的N手老自行車,1960年代曾在中國出現過的一個獨幕喜劇牌:象牌自行車。

中國産的二手自行車,托起了非洲兄弟的生活與夢想|八卦田

而這款象牌自行車最大的特點,是自帶一個摩電燈,屬于古早自行車零部件。且一般摩電燈這種零部件,多是一些2000年代之前的進口自行車才會有。是以象牌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自行車,當年在中國絕對屬于珍稀物種——很快就消失了。

“摩電燈”最有趣的地方,是自帶一個“摩擦發電機”。它能與輪胎産生接觸摩擦,靠輪胎轉動發電。電燈被點亮時還會發出“chua chua chua”的聲響,會随着輪子的轉動有節奏的忽明忽暗,在晚上非常迷人,很有時代感。

好巧不巧的,威廉所在地區的自行車,幾乎被象牌“包圓”了。他的科學老師還有他爹,擁有的自行車都是自帶“摩電燈”的象牌自行車——無需依靠電池,隻需要不斷轉動車輪,“摩擦發電機”就能給水泵提供能量,車輪轉速越大,水泵就會抽得越歡。

馬拉威差水差錢但不差風,被父親胖揍一頓後,威廉用最簡單的方式和最簡陋的零部件,成功造出了一座小型風力發電機,驅動水泵抽出地下水,拯救了整個村子,奇迹就此發生。

中國産的二手自行車,托起了非洲兄弟的生活與夢想|八卦田

威廉也造出了更多的風車,後者開始慢慢出現在其它的馬拉威農村中。

這個無比傳奇且勵志的故事當然不會被埋沒。

2019年,《為奴十二年》的男主,奈及利亞人切瓦特·埃加福特找到奈飛,雙方一起改編拍攝了以威廉為原型的勵志電影《馭風男孩》。後者成為了當年奈飛首推的頒獎季選手,并獲得了聖丹斯國際電影節的艾爾弗雷德·斯隆獎。

電影也沒忘記給象牌自行車,以及摩電燈足夠的特寫。

中國産的二手自行車,托起了非洲兄弟的生活與夢想|八卦田

Gordon Pirie教授曾表示:“在非洲,自行車價格低廉,無需多大的成本,人們就可以買上一輛。非洲人通過這輛自行車運送乘客與貨物,就能養家糊口,為社會做貢獻,進而獲得工作的尊嚴,實作自己的人生價值。”

不過,Pirie教授并沒有意識到,對于無數非洲青年而言,擁有一輛源自亞洲的自行車,不僅僅是能養家糊口那麼簡單,還能實作夢想,創造奇迹。

中國産的二手自行車,托起了非洲兄弟的生活與夢想|八卦田
中國産的二手自行車,托起了非洲兄弟的生活與夢想|八卦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