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些寶寶騎自行車的細節,你都注意了嗎?

作者:宛爸育兒
這些寶寶騎自行車的細節,你都注意了嗎?

最近鄭州的天氣不冷不熱

小區裡有每天都有很多寶寶在戶外活動

也有小孩子在學騎自行車

這些寶寶騎自行車的細節,你都注意了嗎?

我發現我們的宛爸帶玩系列

分享過輪滑、足球、滑雪

卻沒有如何教寶寶騎自行車的内容

快快補上這一篇

夏日出遊,和寶寶來一次親子騎行

也是不錯的喲

這些寶寶騎自行車的細節,你都注意了嗎?

▽▽▽

如何選購适合寶寶的自行車

首先當然是要選購一款适合寶寶的自行車啦。

關于如何選擇自行車,我們有下面幾條建議:

1、在為寶寶選擇自行車時,需要注意孩子的年齡、身高和體重等因素,以及自行車的品質、安全性等方面的綜合評估。同時,家長也應在購買後進行适當地調整和保養,確定自行車的正常使用壽命和安全性能。

車高、坐高和角度:

自行車需要與孩子身高相适應,過大或過小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騎行體驗。由于每個人的身體結構比例不同,如腿長、臂長,是以即使買到了對的尺寸,也不代表這輛車适合寶寶的身材,是以家長還要對車進行調節至最符合人身材的狀态,使騎行姿勢科學,是以第一次購買自行車最好到專業的自行車店進行選購,并讓孩子嘗試騎乘、确認是否合适。在後續使用時也需要随着孩子成長而調整。

這一點提醒習慣網購的家長注意,如果是從網上購買自行車,自己組裝,組裝時要注意調節車把、車座的高度和角度。

車座高度的标準是:用腳後跟将腳踏踩至最低點,讓膝蓋有少許彎曲即可。這時就是最佳的座墊高度,既容易發力,也容易畫圓。如果太高,騎行時膝蓋彎曲,腿部蹬踏畫圓時會有壓迫感,如果太低腿部蹬得太直,不容易發力。

車座的前後位置:先讓車把保持在向前的水準位置,前腳掌踩在腳踏上,這時注意讓膝蓋與腳掌處于同一垂直線上。車座按照這個标準來調節就可以了。可以一人扶着自行車,讓寶寶坐在上面,一人觀察調整。

車座注意角度保持水準,前翹後翹在騎行時都會不舒服。

車胎:注意夏季打氣不要打得太多,夏季氣溫高輪胎摩擦發熱,輪胎的氣體打得太飽的話容易爆胎。但是也不能打得太少,太少騎行時費力。是以打氣時用手捏捏輪胎,感覺有彈性比較硬,但又不是緊繃的程度就可以了。

這些寶寶騎自行車的細節,你都注意了嗎?

網購自行車自己不會組裝,也可以到修車鋪找修車師傅幫忙組裝和調節。

2、車體材質:自行車的材質有鋼鐵、鋁合金等常見,不同材質的自行車品質和使用壽命差異顯著。建議選擇輕量化、結實耐用、安全性能好的材質。這裡需要關注的是輪毂的材質,輪毂的材質可以分為鋼、鋁合金、碳纖維等多種類型。不同材質的輪毂重量、強度、耐久性等性能有所不同。另外包括輻條數量、輻條形狀、輪圈結構等。不同的設計會影響到輪毂的穩定性、剛性和美觀度等方面。

3、制動系統:制動是自行車安全的重要保護措施,常見的制動系統有手刹和腳刹兩種,最好選擇随手可停的手刹。選擇手刹的好處還可以調節刹車的松緊度,避免出現騎行緊急制動後的意外事故發生。

4、安全性:最好選擇配有安全帽等護具及一些必要的安全裝備,以及保證自行車零部件齊全。

寶寶幾歲可以學騎自行車

自行車是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而學習騎自行車的适宜起始年齡與每個孩子的身體素質、視覺發育、平衡覺發育、肌肉力量等因素有關。一般來說,寶寶在3-5歲左右開始逐漸從平衡車練習後學習騎自行車比較合适。

需要注意3歲以下的寶寶不建議學騎車主要是考慮骨骼發育問題。因為騎自行車需要腿部需要彎曲發力,這樣對于肌肉和骨骼都是壓力。另外,也要關注好寶寶的身高,自行車的最低身高要超過90厘米,這是可以達到騎自行車的最低身高。但是寶寶這時候的平衡能力又不太好,初始需要在自行車上安裝輔助輪,避免寶寶騎自行車的時候因為平衡問題而摔跤。是以在選擇開始學習騎行之前,可以給寶寶選用平衡車進行練習,完成方向認知,左右手轉向肌肉力量,腿部發力習慣養成,為騎自行車做好基礎訓練。

寶寶學習騎自行車的注意事項

一、前期需要的體能準備

學習騎自行車對于孩子而言需要基本的體能準備,以便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快地适應并掌握騎車技巧。需要注意的是,這些體能準備并非必要條件,而是對初期學習有較大的幫助,可以通過預先鍛煉和逐漸練習來提高。另外,在進行學習騎自行車的過程中,家長需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和能力安排訓練計劃。

平衡感:孩子們需要具有一定的平衡感,能夠在直立姿态下保持身體平衡。進階的訓練是單腳展臂可以堅持30秒以上,這樣下肢有足夠的力量和平衡支撐身體完成騎行動作。

肢體協調性:騎自行車需要手、眼、腿、腳的協調合作,需要孩子能夠準确地判斷方向和位置,同時用力控制自己的身體。既保證騎行的持續性,又可以完成躲避障礙物的能力。比如日常可以增加跑動中接球或者飛盤遊戲,進而完成移動身體中協調性訓練。

足夠的力量:在學習騎自行車的過程中,孩子需要不斷地踩踏腳蹬,是以需要足夠的大腿和小腿肌肉、臀部力量。比如日常可以增加蹲起的訓練,完成下肢肌群力量的協調性和持續性。

心肺耐力:騎車需要良好的心肺功能,孩子需要适度的有氧鍛煉來提高身體的耐力和抗疲勞能力,以便更好地完成長時間騎車練習。比如日常可以增加遊泳項目和慢跑的體能訓練,進而增加耐力和心肺功能。

是以有時寶寶學騎自行車過程中出現騎得慢、東倒西歪或者其他問題,不要盲目地責備孩子,可以根據以上幾點觀察寶寶是否存在薄弱的環節,平常加強鍛煉,或者更有耐心讓寶寶多練習就可以了。

二、孩子騎車時高度的問題

孩子騎車時高度是非常重要的問題。過高或過低的車身、座位高度,都會影響孩子的平衡感和使用舒适度,進而影響到他們的安全和騎行體驗。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有三種姿态的差異性,騎行姿态,臨停姿态和上車姿态。

騎行姿态:騎行中雙腳是否可以伸展蹬踏,膝蓋的騎行中位置高度适中,避免出現蹬踏無效發力和車高等效差異太大,例如伸不開腿(或踩不到腳踏)的情況發生。可以參考上文提到調整車座高度的标準。

臨停姿态:在雙腿自然下垂的狀态下,是否可以腳尖接觸到地面促使臨停,如果身高和車架差太大,臨停狀态下很容易出現危險。初期因為有輔助輪的介入可能安全,但是撤掉輔助輪很容易出現傾倒發生。尤其是如果車架高度比孩子的腿長,那麼孩子下車時就要很努力調節身體重心将自行車傾斜到一側來落地,這樣不僅容易造成摔傷,還對孩子造成額外的疲勞。

上車姿态:兒童車多以斜梁或者彎曲梁出現,這樣友善寶寶上下車。

車把的高度要合适:孩子不光需要舒服的坐椅,車把的高低也要适宜。車把高度應該略低于孩子的肩寬,這樣可以讓孩子更容易掌握并靈活操作自行車,避免長時間用手臂繃直造成疲勞。

這些寶寶騎自行車的細節,你都注意了嗎?

正确的車身、座位和把手高度能夠幫助孩子更好地駕馭自行車,增強平衡感和操控性,進而提升安全性和騎行體驗。家長在購買自行車時,最好有專業人員指導選購,并随着孩子的成長進行适當地調整。

三、騎行場地和裝備

建議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學習騎自,以減少意外發生的風險。最重要的是,家長需要引導孩子培養正确的安全騎行意識,同時也應該教孩子如何正确佩戴頭盔和其他規範化的騎行姿态,幫助孩子形成持久的正确騎車習慣。

場地要求:良好的騎行場地可以讓騎行更加安全、愉悅和有效。最好選擇平坦、寬敞、視野開闊、人車分流的騎行場地,如公園、自然公園等。初學者最好不要選擇繁忙的路段和人流密集的區域。

這些寶寶騎自行車的細節,你都注意了嗎?

安全裝備:必備的安全裝備包括頭盔、膝蓋、手套和手肘護具。尤其是在暗色或低光照條件下,反光服或反光背心也是必需品。最好穿着有排汗功能材料和易于活動的衣物,同樣選擇有防滑功能的運動鞋騎行。禁止穿涼鞋、拖鞋和系鞋帶的鞋完成騎行運動。

教會寶寶一些交通規則:

未滿12周歲不能騎自行車上路!《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七十二條明确規定:駕駛自行車必須年滿12周歲,駕駛電動自行車必須年滿16周歲。

1 、自行車要在非機動車道上騎行 在騎車時,一定要走非機動車道,沒有劃定非機動車道的,要靠馬路右側行駛。自行車沒有後視鏡,變向靈活,如果随意變更車道或者在車流中穿行,很容易發生交通事故。

2、騎車轉彎時要伸手示意 在路上騎車時,一定要注意觀察路面情況,不能随便掉頭轉彎。一定要在十字路口按信号燈提示轉彎,轉彎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減速慢行;第二步,向後張望,伸手示意;第三步,轉彎。不要突然轉彎,以免發生危險。

3、橫穿馬路要下車推行 騎車過馬路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當橫穿機動車道時,一定要下車推行通過。在沒有人行橫道的地方随意騎車橫過馬路,很容易發生交通事故。

4、不要騎車帶人 騎車載人,自行車的穩定性變差,慣性增大,制動距離加大,車的重心後移,車把會産生輕飄感,容易出現危險。

5、騎車要集中注意力 騎車聽音樂等會分散駕駛人注意力,影響對道路情況的觀察和判斷,遇到突發情況無法及時采取避讓措施,容易發生交通事故。

6、不要追逐競駛 騎車時,不要扶身并行、互相追逐或者曲折競駛。幾個人并排騎車、說笑,很容易因為精力不集中,貼的太近,出現左右晃動,兩輛自行車互相碰撞,發生事故的情況。互相追逐或曲折競試時,車速過快不但騎車人不容易注意到周圍的機動車和自行車,發生緊急情況時,其他車輛的駕駛人也很難及時采取制動措施,非常危險。

7、不要脫手或手拿東西騎車 騎車時雙手離把或者手中持物時,如果碰到路面不平或有車輛、行人突然出現,容易失去平衡,發生危險。

8、騎車時不要攀扶其他車輛 騎車時牽引、攀扶車輛或者被其他車輛牽引,如果機動車突然加速或者刹車,騎車人容易跌倒受傷。

9、要遠離大車轉彎的内側區域 大型車輛轉彎時,内側有2米左右的危險區域, 一定要遠離這個區域。如果緊貼大型車車身騎車,那麼車輛在右轉彎時就極易将騎車人刮倒,其右後輪還可能從人身上碾壓而過,非常危險。

這些寶寶騎自行車的細節,你都注意了嗎?

另外,女孩要注意在騎車時穿着裙子,避免裙擺被卷進車輪發生危險。

總之,在騎車前要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包括場地和裝備的選擇、檢查和調整。同時也要關注自身體能狀況,合理安排行程和路線,并遵守交通規則,保證人車安全。

四、關于輔助輪的問題

自行車輔助輪是一種插入自行車後輪的兩個小輪子,可以幫助兒童初學者更容易地掌握平衡并學會騎自行車。建議在4-6歲時孩子初期開始學習自行車時增加輔助輪。這個時期孩子還沒有掌握平衡感和駕駛技巧,則需要使用自行車輔助輪。當孩子逐漸掌握了平衡和操作技巧,可以考慮讓他們去掉輔助輪來練習獨立騎車。

輔助輪的高度是為了避免車輛傾倒,不是輔助騎行!那麼,輔助輪與地面之間的距離要适當,通常為10-20毫米。如果太低,那麼自行車的重量會集中在輔助輪上,導緻自行車不穩定;如果太高,那麼孩子騎車時會很不穩,以及阻礙自行車的平穩行進。輔助輪的調節除了高度也需要具有一緻性,調整時需要注意,左右兩個輔助輪的高度要一緻,避免單向輔助角度差異大後的傾倒危險。

這些寶寶騎自行車的細節,你都注意了嗎?

自行車輔助輪可以讓孩子避免摔倒,當騎行更好地掌握平衡感和駕駛技巧時,輔助輪的高度要有所增加,當超過5厘米的輔助高度時候,輔助輪可以選擇拆除。輔助輪初期是學習騎車的有用工具,但是如果一直堅持輔助就失去了讓孩子自己掌握車體的能力。另外,孩子在騎行中,父母應該在孩子旁邊監護騎車練習,保障孩子的安全。

學會騎自行車,讓寶寶學會使用一種交通工具,也是增加了一項戶外活動。騎自行車增加寶寶戶外活動時間,學習騎車的過程,以及學會騎車後親子騎行,促進家長和孩子的溝通和交流,有助于培養孩子勇敢自信的品格,以及溝通協作的能力。重要的是騎自行車可以提高心肺功能,鍛煉下肢肌力和增強全身耐力,而且還可使頸、背、臂、腹、腰、臀部等處的肌肉、關節、韌帶也得到相應的鍛煉,是以讓寶寶學會騎自行車還是很不錯的。

希望我們今天分享的内容對爸爸媽媽有幫助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