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認識你不知道的自己

小區因疫情被管控的第2天一早,閨蜜打來視訊電話,我問她一大早打扮的那麼精緻要幹嘛,她說要來給我送菜。我告訴她經過一天的瘋搶,小區商店已經恢複平靜,物資充沛,我像習慣了趕早市的老太太一樣,從容地買了一大堆菜,現在啥也不缺了。我以為閨蜜會為我點贊,可事實上她略顯生氣的說:就不能說個你來吧,不知道被需要也是一種幸福嗎?我趕緊認慫,以情商低為由撫慰她,并表示漲知識了。

古人說每日務必三省吾身。如果說生活中有那麼一點收獲的話,學會檢討應該算作一個吧。檢討可以有效彌補智慧不足的缺憾,甚至可以成為一劑讓内心安甯的良藥,提升認知、豐富生活、沉澱閱曆、激勵成長。

閨蜜說她其實是不想給我通知而直接殺過來的,但是礙于進不了小區,想讓我提供個接頭的地方,沒成想我直接不讓過來。我了解她,想要做一件事情一切準備妥當之後,而沒有如願進行的那種小失落,這可能也是我倆能做二十幾年姐妹的原因吧,性格上有相似、情感上能共通。但是在我長時間封閉自我的日子裡,前所未有的孤獨和恐懼,讓友誼的小船單方面擱淺。前兩天看到一個朋友發的一句話“人都希望被治愈,又都披上了刺猬的外衣”,感同身受。渴望被關懷,可是在關懷抵達的時候又将其拒之門外,以一顆無比脆弱但看似堅硬的心負隅頑抗,給别人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

對照曾奇峰老師《你不知道的自己》書中所寫,大多數的恐懼,其實來源于自我的想象。讓閨蜜送一趟,借此見個面,哪怕是隔着圍牆,一個人被關懷,而另一個被需要,不是很美的一件事嗎?而剖析我的内心,一認為大老遠跑一趟沒必要,二一個覺得物資的确不缺了。同時還掠過了一絲“别在身體不自由的時候欠下人情”這樣的想法。就像封控第一天的搶菜,被慌亂衍生出了許多恐懼的想象,菜會斷供嗎?明天形勢會更嚴峻嗎?答案顯然不會,隻是那一刻缺少了理性,徒增了煩惱。

由此想到了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小事,很多煩惱都是自找的。有時候孩子在學校,放學的時間下雨了,因為沒人送傘淋雨回家。為此,我會難過自責很長時間,并且不斷在内心加工和放大那些自責,繼而對一些生活未知的小煩惱産生恐懼。其實,孩子并沒有把這個事當個事,甚至還覺得淋淋雨挺好的,但是這個心态不好的母親呈現出來的狀态,比淋雨可能導緻着涼感冒的結果要壞上數倍。也全然忘了,孩子小時候碰見下雨天,出去踩水坑的樂趣,哪個孩子不愛玩水?

小時候,我特别不喜歡母親的唠叨,一聽唠叨就本能的反感。反感到你越是唠叨,我就越是不聽。曾經想着有一天我做了母親,可一定别唠叨,而事實上并無絲毫進階。有時不得不無奈地感歎:終究還是活成了自己讨厭的樣子。

前段時間,淄博疫情,我給母親打電話,叮囑她千萬别去搶菜,告訴她基本民生肯定能保障,大可不必擔憂。同樣的話在我們小區被管控之後母親又原樣還給了我。那一刻,才清醒地意識到:事情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看的挺明白,等落到自己身上卻又保持了糊塗的溫度。

抛開想象層面的恐懼,看到一切暢然有序的真實結果之後,會不會對那個草木皆兵的自己啞然失笑?

是以,凡事讓自己冷靜下來再做決定。

今天做了第三輪核酸檢測。真是應了網上那個段子:老師,你是濟南的吧。你怎麼知道的?嗓子眼都起繭了!

給自己找點樂子。

剛才刷到一段視訊:小區一個孩子站在窗前打着隊禮,旁邊貼着手寫的大字:“感謝您大白,陽光100國小少先隊員敬上”。純真的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對辛苦工作的大白們表達了感謝。忍不住跟孩子爹感歎:人家這孩子是怎麼教育的?孩子爹說也許是大人的主意吧,是的,即便是這樣,我依然覺得挺好:有心有情有愛,關鍵時刻有想法、懂傾訴、會表達。

至少,正能量的情緒在這個家庭有了很好的傳承。

孩子不會表達就沒有愛嗎?肯定不是。很多時候總是情不自禁地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全然忘了小時候父母做比較時候自己受到的傷害。就像一個人,走着走着就忘了自己的初心。孕育生命的時候,想隻要健康就行。他把健康給你呈現了,你又嫌他不夠勇敢,他勇敢了,你又讓他好好學習,争先進、上名校。不知不覺中,對孩子的愛綁架上了勢力和功力,孩子不優秀就不值得愛了嗎?你究竟是愛孩子還是愛孩子身上的價值展現?曾奇峰老師《你不知道的自己》給出答案:人生在世,不可能免俗。但不管怎樣,在心中留有一些無條件的愛的感情,對自己、對最愛的人來說,都非常重要。這種感情比存儲金銀和貨币重要,比擷取桂冠和地位重要,很多時候甚至比生命重要,這是因為,生命為情感享受而不是苦役。

豁然開朗。

一個管控,有種瞬間成為了公衆人物的感覺。朋友們都以自己的方式表達着關切和問候,内心被感動充盈着。在忙碌交織的工作生活中,每一份關愛都顯得格外奢侈。

毋甯多言,我會多反思、常自省,不斷突破認知自我的局限,借力、使力、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