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間俗語“莫讨避荒女,不娶活漢妻”,啥意思?有道理嗎?

婚喪嫁娶,自古以來都是人生中的大事。尤其是結婚,更是兩個人乃至兩個家庭的重中之重。

也是以,極具智慧的民間百姓針對“結婚”這件事,總結了諸多所謂的經驗或告誡。本期文章,就與大家分享一句關于結婚的民間俗語:“莫讨避荒女,不娶活漢妻”。

民間俗語“莫讨避荒女,不娶活漢妻”,啥意思?有道理嗎?

“莫讨避荒女,不娶活漢妻”是啥意思

首先來看前一句“莫讨避荒女”——從字面意思來了解,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不要讨避荒、逃難的女人做媳婦。老人們之是以會有這麼一個忠告,主要有兩個原因:

其一,為了躲避災荒而流落在外的女子,自然不可能是我們知根知底的人。這個女子過去的人品和家境如何、有沒有嫁人或生子的往事……

這些事情,我們都沒有基本的了解,而是全憑當事人的一張嘴。如果貿然娶了這樣的女子,當然會有一些隐患。

民間俗語“莫讨避荒女,不娶活漢妻”,啥意思?有道理嗎?

其二,如果落難的女子并不是真心嫁過來,而僅僅是為了讨一口飯吃,那麼将來,這個女子會不會為了更好的物質生活而抛夫棄子?

誠然,做人不應該懷着惡意去揣摩他人。尤其是遭難的女子,本就孤苦伶仃、無依無靠,如果再被無端懷疑,确實有一些“被二次傷害”的嫌疑。

但是,任何人都不能忽視人性中的惡。為了避免自己出現損失,那麼直接不娶“避荒女”是最穩妥的辦法。

民間俗語“莫讨避荒女,不娶活漢妻”,啥意思?有道理嗎?

接着再來看後一句“不娶活漢妻”。這句話指的是:不娶那些“丈夫尚存于世”的女子。這裡又分為兩種情況:

一是有家室的女子——正所謂“朋友妻,不可欺”,無論自己與女子的丈夫是不是朋友,奪人之妻總是不道德的;

二是離婚或丈夫已經亡故的女子——在封建社會,女子離婚是一件非常不光彩的事情。是以,除非是萬不得已的情況下,男性一般不會迎娶有過婚史的女子。

表面上看來,“莫讨避荒女,不娶活漢妻”似乎是封建思想的産物。但如果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這句俗語也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民間俗語“莫讨避荒女,不娶活漢妻”,啥意思?有道理嗎?

“踢貓效應”

在現代心理學中,有一個名詞叫作“踢貓效應”。意思是說:人們容易對那些弱于自己或者等級低于自己的人發洩不滿的情緒,進而造成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是以我們會看到:在很多家庭中,如果男性是家中的主要收入來源,男人就容易對女人呼來喝去、挑三揀四;反之,如果女性的收入承擔了家中的大部分支出,女人也容易對男人頤指氣使、處處不滿——這就是“踢貓效應”的表現。

那麼,運用“踢貓效應”來看待“莫讨避荒女,不娶活漢妻”,又有怎樣的意義呢?

民間俗語“莫讨避荒女,不娶活漢妻”,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現代社會中,無論女子是因為遇到困難而嫁人,還是有過婚史,隻要男性是以而娶了對方,那麼男性就容易成為“踢貓效應”中的那個“等級高”的人,進而在今後的日常生活中,向自己的伴侶發洩不滿情緒,甚至是釀成悲劇。

說到這裡,把“踢貓效應”和“莫讨避荒女,不娶活漢妻”結合起來,恰恰給所有人提了一個醒:

對于女性來說,不管是遭遇困難還是有過婚史,在決定嫁人之前,一定要擦亮雙眼,仔細考察男方的人品;

對于男性來說,不能因為女方的一些經曆而産生莫名其妙的“優越感”,而應該從愛和平等的角度出發,去關懷對方。

民間俗語“莫讨避荒女,不娶活漢妻”,啥意思?有道理嗎?

結束語

雖說“莫讨避荒女,不娶活漢妻”這句俗語,會給人一種“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感覺。但從某些角度來看,老人們常說的這句俗語,也确實有一定的道理。

時代在變化,這些俗語或許隻适用于過去的那個時代。對于新時代的年輕人來說,應該用新時代的眼光來了解舊的俗語,并從中總結出正确、積極的人生經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