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5歲孩子自控力差?早點掌握6個方法,将來輕松的不得了

自控力是個好東西,可惜不是天生的,特别是兒童時期,普遍缺乏自控能力,不滿足就大哭,得不到就鬧,大人勸不好。

有人說等孩子大一點懂事了,自然就學會控制情緒了,這樣想就錯了,腦科學家研究發現,3-5歲孩子由于撫養方式和教育方式不當,情緒發展差,自控力弱,會逐漸改變大腦功能的發育。

如果不及早引導,慢慢就變成了注意力缺陷的兒童,進入學齡期後,恰恰就成為了那些“不愛學習,不愛寫作業,上課不注意聽講”的孩子。

自控力既然是後天可培養的,那就不要猶豫,早早讓孩子掌控自主駕駛的“方向盤”,不香嗎?

自我調節就是在面對壓力和焦慮時有辦法冷靜下來。這是一項随着時間和實踐而發展的技能。能夠撫慰自己是變得更有彈性的重要一步。這裡有六種方法,父母可以在家裡引導孩子,學會自我調節。

3-5歲孩子自控力差?早點掌握6個方法,将來輕松的不得了

1、使用海星呼吸法。

這項活動的目标是通過專注于呼吸和觸摸來減緩你的思維。海星式或腹式呼吸讓你在做出反應之前注意到并說出感覺。

3-5歲孩子自控力差?早點掌握6個方法,将來輕松的不得了

下面是海星呼吸的方法:

伸出一隻手,手指張開,像海星一樣(我忍不住笑了)。

用另一隻手,用食指描繪手指周圍的“海星”。

從手腕開始吸氣,同時從拇指外側慢慢描向拇指頂部。

用鼻子吸氣,完成整個向上的運動。

然後通過你的嘴呼氣,同時沿着拇指的内側向下。

繼續呼吸并追蹤整個海星。

2、用5-4-3-2-1法集中注意力。

要使用5-4-3-2-1方法,深呼吸,專注于你周圍的事物。

3-5歲孩子自控力差?早點掌握6個方法,将來輕松的不得了

先選擇5種你能看到的東西,比如一張桌子或者一個鐘或者天花闆上的水漬。大小不重要。

再選4種,你可以感覺或觸摸到,比如你手裡的鉛筆,你的襯衫,甚至你腳下的土地。

選出3件,你能聽到的件事,像時鐘的滴答聲,頭頂燈的嗡嗡聲,或者你自己的呼吸聲。

選出2種,你能聞到味道。你可以聞聞你的手,看有沒有肥皂或洗手液的味道。

最後選1種,你可以品嘗的東西。最好找到一種令你愉快的味道,比如棒棒糖。

3、重複一個肯定。

自己給自己一個正向的肯定,很重要,這是自我暗示,是一種内心授權聲明,前段時間抖音上看到一個小孩打新冠疫苗,明明怕的要死,滿頭大汗,可是嘴裡依然向護士叫嚣“你過來啊”,一聲“奧利給”,順利打完疫苗。這就是自我正向肯定。

如果孩子遇到困難,很難排解,那麼就鼓勵他們在口頭上喊起來,把自信挂在嘴上,喊多了心裡總會有接受的那一刻。

4、遊戲控制

基于幼兒的活潑、好動的特點,有時候讓他們在安靜狀态下學習自控力,不是個好辦法。很多孩子都辦不到。

那麼就用遊戲方法來引導。不管啥遊戲都有規則,可以設計一些針對性的規則,在規則中逐漸糾正行為,緩解壓力,不失為一個好辦法,這樣的遊戲有“123木頭人”、“大富翁”等等。遊戲狀态下不但有助于自我調節。同時運動增加了大腦的血流量,這使大腦更容易清晰地思考。

5、搖滾。

如果孩子正經曆強烈的情緒,或者情緒激動的處于超負荷狀态,這個時候适當的引導孩子,做身體搖晃或搖擺有助于鎮定他們的神經系統。以下是實作這一點的一些方法:

在搖椅上搖擺或在轉椅上旋轉。

俯卧在健身球上,前後滾動。

随着輕柔的音樂前後搖擺。

6、找個發洩口

前5個方法都需要父母的陪同和引導,但提高自控力的目的,是把權利交給孩子,隻有脫離父母的幫助,才算是真正的掌握自控力。

給孩子找個可以排解情緒的出口,比如唱歌,做運動,寫日記、畫畫,甚至大聲自言自語等,隻要能幫助他們自我調節情緒都可以。

3-5歲孩子自控力差?早點掌握6個方法,将來輕松的不得了

結語

小時候孩子能夠學會自我調節的辦法不多,多以釋放情緒為主,比如拳打腳踢發洩,對空氣喊叫,但随着世界觀成熟,認知發展,情商提高後,他們需要明白什麼時候在不同場合釋放情緒是合适的,什麼時候用更克制的政策來管理情緒更好。

線上咨詢語言障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