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梁家河:日子越過越紅火

作者:陝西政發聲
我邁出人生第一步就來到梁家河,7年時間裡,梁家河父老鄉親給了我無數關愛,使我受益終生。我永遠不會忘記梁家河,永遠不會忘記父老鄉親,永遠不會忘記老區人民。 ——習近平

開欄語

2020年4月20日至2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西考察,深入基層一線,走進人民群衆中間,看實情、聽民聲、問冷暖、看變化、謀發展,彰顯了深厚的人民情懷。為進一步感悟總書記對陝西人民的深情牽挂,昂揚奮進再鼓勁,本報今起推出“足迹·溫暖的回響”專題報道,全景展現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三秦大地的奮鬥實踐,翔實反映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引領下,三秦兒女牢記囑托、砥砺前行的奮鬥曆程。

“鞏書記,快給大家夥說說,今年全國兩會上國家對農村有啥好政策?”

“你見到總書記了沒?有沒有給他問個好?”

……

3月23日,陝北高原上陽光明媚。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驿鎮梁家河村村委會的會議室内,氣氛熱烈,村民們圍坐在全國人大代表、梁家河村黨支部書記鞏保雄身邊,詢問全國兩會精神,訴說着對總書記的牽挂。

2015年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回到他魂牽夢繞的梁家河村,看望慰問這裡的父老鄉親。7年來,習近平總書記的深情牽挂、殷切囑托、美好祝福,始終溫暖着梁家河父老鄉親的心,激勵着人們齊心協力奔小康。

被牽挂的人過上幸福生活

樹梢樹枝樹根根,親山親水有親人。從梁家河走出去的習近平,心中始終牽挂着這片土地上的鄉親們。

2015年回到梁家河時,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插隊時的房東劉金蓮家,同她憶往事、話家常,并關切地詢問劉金蓮的身體狀況。

“總書記的關懷我哪能忘呢!他無論在哪,心中都始終牽挂着我們,我心裡特别溫暖。”想起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72歲的劉金蓮激動不已,“請總書記放心,我現在生活可好了,再也不用擔心看不起病了。”

去年12月初,劉金蓮因為腿疾再次住院治療,醫療費合計1.5萬元,在醫保政策的補助下,她僅花了不足3000元。

病有所醫,是老百姓基本的需求,也是習近平總書記的牽挂。過去,由于山大溝深、坡陡地貧、交通不便,梁家河的群衆就醫很遠、看病很難,即使是頭疼腦熱這樣的小病都要走上幾十裡路。因病緻貧、返貧的群衆也不少。

“剛來的時候,村衛生室的醫療裝置就隻有血壓計、聽診器和體溫計,但這幾年有了DR、B超等很多現代化醫療裝置,還可以開展遠端診療,村民不出村就可以享受良好的醫療條件。”梁家河村衛生室負責人袁樹斌說。這幾年,他見證了梁家河這個山區村莊衛生條件的巨大變化。

村民安享生活的同時,梁家河村的下一代也正在嶄新的教室中享受着現代化的教學條件。3月8日,在文安驿中心幼稚園一間教室裡,悅耳動聽的童音飄出窗外,那是孩子們跟着老師學習唱歌的聲音。

文安驿中心幼稚園園長任康豔介紹,2017年幼稚園投入使用,能容納270個孩子。現在這裡有獨立的寝室、洗漱間、衣帽間,還有音體室、美工室等,寬敞明亮、設施齊全,可以充分滿足當地群衆的入托需求。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現在,梁家河的孩子們,再也不用像父輩一樣,行走山路求學。梁家河所在的文安驿鎮建有延川縣文安驿鎮中心國小、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文安驿學校。

小山村走上康莊緻富路

鄉村要振興,産業是基礎。2015年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梁家河,了解到村民張衛龐第一年發展果園就收入2萬元時,他很高興。

“我一人富不算富,隻有梁家河的群衆都富了,那才叫富!”2016年,張衛龐注冊成立了延川縣張衛龐蘋果種植合作社,當年就吸納137戶合作戶;2017年,合作戶達到379戶。“各幹各的弄不成事,隻有讓村裡的果農都加入合作社,共同發展生态産業,才能讓更多群衆走上小康之路。”張衛龐說。

歲月不居,初心不改。曾經在梁家河,習近平最大的心願就是讓鄉親們飽餐一頓肉。現如今,依然還是在梁家河,我們看到和感受到的是富裕安康。産業全面更新,家家戶戶有了緻富路子;鄉村全面發展,土窯洞變成了新樓房;農民全面進步,人人過上幸福的日子。

去年11月,張衛龐将自家的16畝蘋果園委托鎮上代管,過上了清閑自在、衣食無憂的晚年生活。

山還是那座山,地還是那片地,梁家河卻不是以前那個舊模樣。據鞏保雄介紹,目前梁家河已經發展山地優質蘋果899.2畝,流轉土地30畝發展光伏産業,村集體年增收65萬元。此外,近年來梁家河逐漸發展旅遊産業。2015年成立的梁家河鄉村文化旅遊公司已累計接待遊客657萬人次,實作旅遊綜合收入1.2億元,還為村上87名群衆提供就業崗位。

“近年來,梁家河秉持擔當實幹的精神,堅持把黨組織建立在産業中,把群衆嵌入産業鍊條,實作群衆持續增收、經濟發展雙赢。”鞏保雄說。

返鄉人成了家鄉發展頂梁柱

50歲的王保林有很長一段時間在外地打工。從1992年到2015年,王保林輾轉内蒙古、山西等地,從事玉米澱粉的加工銷售,他有經營頭腦,一度做到公司管理層。2015年,在外闖出了一番名堂的他回老家過年,聽說村裡要發展鄉村旅遊,便動心了。

回鄉後的王保林擔任梁家河鄉村文化旅遊公司總經理,并把許多有一技之長的回鄉青年安排到旅遊公司中任職。懂駕駛的,就開電瓶車接送遊客;懂策劃的,就寫文案,制定宣傳方案。石磊便是其中一員。2016年大學畢業後,他原本在西安工作,但在看到村子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後,最終決定回到家鄉幹事業。

“要放在10年前,想讓在外闖出點名堂的人主動返鄉,幾乎是件不可能的事。”鞏保雄說,“近年來,家鄉的發展也給能人創造了廣闊天地,他們便陸陸續續都回來了,和我們一起建設家鄉。我相信随着家鄉的發展,将來還會有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願意回來建設家鄉。”

去年3月,梁家河村兩委完成換屆。換屆後,更多年輕人加入村兩委班子。27歲的石磊當選為梁家河村黨支部組織委員。

“人沒有百折不撓的精神是不行的,沒有艱苦奮鬥的精神是成不了事的。無論幹什麼事業,都要有信仰、有擔當。我一定不負青春,為家鄉更美好的未來而奮鬥。”石磊說。

偉大的時代,孕育着偉大的夢想。如今的梁家河,再也不是“貧窮”“落後”的代名詞,群衆再也不用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現在家家戶戶種蘋果、搞養殖、辦農家樂、開農家客棧……這個普普通通的小山村,成為夢想成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