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釋出的最新版(第15版)緻癌物報告中,8種緻癌物新上榜!其中,幽門螺杆菌被列為明确緻癌物,而用作阻燃劑和自來水消毒的六種鹵代乙酸(HAA)物質被列為合理懷疑的人類緻癌物。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看看最新、最全的緻癌物清單,以及那些潛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緻癌物。

圖檔來源:《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官網
1,新增8種明确緻癌物
1、幽門螺杆菌慢性感染被列為明确緻癌物
近年來,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幽門螺杆菌感染會顯著增加胃癌風險,同時人們找到了幽門螺杆菌誘發胃癌的多種機制。
2、三氧化二銻被列為合理懷疑的緻癌物
三氧化二銻是一種無機化合物,被廣泛應用于塑膠、紡織品以及其他化工産品,用作阻燃劑。制造三氧化二銻的勞工可能會在工作中長期接觸該物質,同時劣質家具或地毯中可能也會釋放該物質,長期接觸可能誘導癌症的發生。
3、自來水消毒後産生的鹵代乙酸副産物
自來水在生産過程中需要用大量的氯基消毒劑,可能會與水中的一些化合物反應生成鹵代乙酸,這一物質具有緻畸、緻癌副作用。此次報告新增的鹵代乙酸主要有6個,溴氯乙酸(BCA)、溴二氯乙酸(BDCA)、氯二溴乙酸(CDBA)、二溴乙酸(DBA)、二氯乙酸(DCA)、三溴乙酸(TBA)。
近年來自來水消毒及過濾等技術的進步,可以顯著降低水中鹵代乙酸含量,目前各個國家也有标準限制自來水中鹵代乙酸的含量。是以,對于自來水我們可以放心使用、不必擔心!
2,這份“緻癌物清單”要收好!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根據與癌症的相關性大小,整理公布了4類緻癌物,應該說是迄今為止最全的“緻癌物清單”。
1類是對人類為确定緻癌物;
2類是對人類緻癌性證據有限;
3類是對人類緻癌性可疑;
4類是對人體可能沒有緻癌性的物質。
1類緻癌物(最進階别緻癌物)共120種,包括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酒精飲料、鹹魚、大氣污染、太陽輻射和吸煙等。能遠離這120種“1類确定緻癌物”,可以幫你大大遠離癌症。
1、20種日常接觸類的緻癌物
1.與酒精飲料攝入有關的乙醛:乙醛是乙醇在人體内代謝的中間産物。乙醛會造成細胞中的DNA損傷或雙鍊斷裂,進而緻癌。
2.含酒精飲料中的乙醇:乙醇不僅能代謝産生乙醛,還會在酶的作用下生成大量氧自由基,導緻肝細胞癌變。
3.含酒精飲料:酒、酒精飲料生産發酵、蒸餾過程中還可能産生多環芳烴類(如苯并芘)等緻癌物。
4.吸煙:香煙中含大量苯并芘等多環芳烴、酚類化合物、甲醛等緻癌物。
5.二手煙草煙霧:吸煙者吐出的冷煙霧中,焦油含量比吸煙者吸入的熱煙霧中的多1倍,苯并芘多2倍。
6.無煙煙草:包括嚼煙和鼻煙等,尼古丁和亞硝胺含量更高,并含甲醛、砷、镉等緻癌物。
7.N'-亞硝基降煙堿(NNN)和4-(N-甲基亞硝胺基)-1-(3-吡啶基)-1-丁酮(NNK):兩種存在于煙草和煙氣中的氮亞硝胺化合物,可誘導産生多種癌症。
8.加工過的肉類(攝入):腌制肉類含有較多亞硝酸鹽、磷酸鹽,熏制肉類含有多環芳香烴化合物(苯并芘)。
9.中式鹹魚:腌制過程産生大量亞硝酸鹽,可能與鼻咽癌相關。
10.槟榔果:槟榔中含有的生物堿,會破壞黏膜細胞的細胞膜,破壞細胞的DNA。
11.含煙草的槟榔嚼塊:緻癌原因與槟榔果相似,煙草增加了槟榔的毒性。
12.不含煙草的槟榔嚼塊:緻癌原因與槟榔果相似。
13.室外空氣污染:易導緻肺癌,患膀胱癌的風險也會增加。
14.含顆粒物的室外空氣污染:可吸入顆粒物PM10和PM2.5等也被認為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會增加患癌風險。
15.柴油發動機排氣:尾氣中含有上百種不同的化合物,已證明與肺癌、膀胱癌有關聯性。
16.家庭燒煤室内排放:會排放出以苯并芘為代表的緻癌物,易誘發肺癌。
17.苯并芘:存在于煤焦油中的化學物質,而煤焦油常見于汽車廢氣、煙草與木材燃燒産生的煙和炭烤食物中。
18.苯:石油化工基本原料,油漆、牆紙、地毯、列印機、汽車廢氣、合成纖維、建築裝飾材料、人造闆家具和香煙的煙中都含有苯。苯在人體中代謝的産物會導緻DNA鍊的斷裂和破碎,誘發白血病。
19.甲醛:普通人主要通過新裝修家居中的人造闆材接觸到甲醛。可導緻鼻咽癌、新生兒畸形、兒童白血病、骨髓性白血病等。
20.未經處理或輕度處理礦物油:用于制造發乳、發油、發蠟、口紅、面油、護膚脂等,含多種烴類物質,多環芳烴、重金屬等雜質可能誘發癌症。
2、18種輻射類緻癌物
21.太陽輻射:過度暴曬,太陽光中的紫外線可導緻皮膚癌。
22.紫外線輻射:損壞皮膚細胞中的DNA,導緻皮膚癌。
23.紫外發光日光浴裝置:釋放紫外線輻射,損壞皮膚細胞中的DNA,導緻皮膚癌。
24.花椒毒素(8-甲氧基補骨脂素)伴紫外線A輻射:國外臨床上主要用花椒毒素加紫外光療法治療白癜風、牛皮癬等皮膚頑疾,但可能是以誘發細胞癌變。
25.電離輻射(所有類型):電離輻射是能使受作用物質發生電離現象的輻射,主要包括α射線、β射線、質子流、中子流、X射線、γ射線等。電離輻射可誘發多種類型DNA分子損傷,進而緻癌。
26.放射性核素,α粒子放射,内部沉積:重原子(例如鈾,鐳)或人造核素衰變時産生,相當于氦原子核,能引起組織損傷和癌變。
27.放射性核素,β粒子放射,内部沉積:放射性原子核衰變時産生,相當于電子,能引起組織損傷和癌變。
28.X射線和伽馬射線輻射:産生電離輻射,破壞細胞DNA。
29.中子輻射:人工方法從原子核中釋放出中子,可造成惡性惡性良性腫瘤和白血病等。
30.裂變産物,包括锶-90:重核裂變産生多種放射核素。裂變産物在工業、農業和醫學中的用途廣泛,如氪-85用作β放射源和自發光燈的能源;铯-137是γ放射源;锶-90是β放射源;锝-99m在核醫學上用于臨床診斷。锶-90易緻白血病,铯-137會造成肝癌和腎癌。
31.放射性碘,包括碘-131:常用于癌症化療,也有緻癌風險。
32.氡-222及其衰變産物:天然石材中可能含放射性氡,建築材料是室内氡的最主要來源。
33.鐳-224及其衰變産物:鐳的所有同位素都有強烈的放射性,電離輻射能使熒光物質發光。
34.鐳-226及其衰變産物。
35.鐳-228及其衰變産物。
36.钍-232及其衰變産物:天然放射性核素,采礦和挖隧道等大型土石工程、核燃料廢物處理等過程中會出現。
37.钚:放射性元素,原子能工業的重要原料,核燃料和核武器的裂變劑。钚容易在肝髒和骨骼中聚集,緻人體組織癌變。
38.磷-32,磷酸鹽形式:磷的一種放射性同位素。磷酸鹽主要用于某些惡性惡性良性腫瘤的輔助治療,同時有緻癌性。
3、12種病毒細菌寄生蟲及毒素類緻癌物
39.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B肝病毒可引起DNA重排和DNA片段丢失,并使肝細胞對其他緻癌物的降解能力下降。
40.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病毒核心蛋白與肝癌關系密切。
41.人免疫缺陷病毒I型(感染):即艾滋病病毒,可合成DNA整合到宿主細胞的DNA中,使細胞發生癌性轉化,特别是在細胞免疫遭到破壞,喪失免疫監視作用的情況下,細胞癌變更易發生。
42.人乳頭瘤病毒:DNA病毒,目前已分離出130多種,分高危型和低危型,不同型别會引起不同的臨床表現。其中高危型16和18是導緻宮頸癌的主要類型。
43.人嗜T淋巴細胞病毒I型:改變宿主淋巴細胞DNA,使細胞不斷增生和分裂,誘發白血病。
44.愛潑斯坦-巴爾病毒:一種疱疹病毒,通過唾液傳播,主要引起急性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與T細胞淋巴瘤等多種惡性惡性良性腫瘤相關。
45.卡波氏肉瘤疱疹病毒:一種疱疹病毒,可引發夾波氏肉瘤(内皮細胞惡性良性腫瘤)和原發性滲出性淋巴瘤等。
46.幽門螺杆菌(感染):主要通過口-口、糞-口傳播,長期定居在胃部,會逐漸破壞胃腸道壁,引發胃癌。
47.華支睾吸蟲(感染):又名肝吸蟲,主要通過食用未經煮熟含有華支睾吸蟲囊蚴的淡水魚或蝦感染。可引起膽管上皮細胞增生而緻癌變,主要為腺癌。
48.麝後睾吸蟲(感染):食用含有囊蚴的生魚而感染,寄生在肝膽管内,誘發膽管癌。
49.埃及血吸蟲(感染):主要分布于非洲、南歐和中東,可引起膀胱癌。
50.黃曲黴毒素:是黃曲黴、寄生曲黴等産生的代謝産物。主要存在于發黴的花生、玉米、大豆、稻米、小麥等糧食、堅果和油類産品中,是導緻肝癌、胃癌和腸癌等疾病的主要原因。
4、22種藥物類緻癌物
51.白消安:抗癌藥,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通過與細胞DNA的鳥嘌呤起烷化作用破壞DNA的結構與功能,也可能緻癌。
52.苯丁酸氮芥:抗癌藥,用于治療霍奇金淋巴瘤、數種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部分乳腺癌等,會引起DNA鍊交叉連接配接影響DNA功能,進而緻癌。
53.萘氮芥:抗癌藥,用于治療霍奇金淋巴瘤。引起DNA鍊交叉連接配接影響DNA功能,進而緻癌。
54.環磷酰胺:抗癌藥,用于治療惡性淋巴瘤、急性或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也用于治療乳腺癌、睾丸惡性良性腫瘤、卵巢癌、肺癌、頭頸部鱗癌、鼻咽癌等,幹擾DNA及RNA功能。
55.美法侖:抗癌藥,用于治療多發性骨髓瘤和卵巢癌。通過破壞DNA結構起作用,進而緻癌。
56.依托泊苷:抗癌藥,主要用于治療小細胞肺癌、惡性淋巴瘤、惡性生殖細胞瘤、白血病等。作用于DNA酶,使受損DNA不能修複,進而緻癌。
57.依托泊苷與順鉑和博來黴素合用:聯合化療方案,主要用于卵巢生殖細胞惡性惡性良性腫瘤和喉癌等,也可能緻癌。
58.MOPP及其他含烷化劑的聯合化療:治療霍奇金淋巴瘤的方案,有緻癌風險。
59.司莫司汀:抗癌藥,主要用于治療惡性黑色素瘤、惡性淋巴瘤、腦瘤、肺癌等,有緻癌風險。
60.他莫昔芬:抗癌藥,用于治療乳腺癌和卵巢癌,有緻癌風險。
61.三胺硫磷:抗癌藥,用于治療卵巢癌,有緻癌風險。
62.曲奧舒凡:抗癌藥,主治肺癌,有緻癌風險。
63.硫唑嘌呤:用于器官移植時抗排異反應的藥物,抑制DNA、RNA和蛋白質的合成,可誘發癌症。
64.環孢菌素:用于肝、腎和心髒移植抗排異反應的藥物。由于具有免疫抑制功能,會增加緻癌風險。
65.己烯雌酚: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可引起女性生殖系統腺癌并通過胎盤使胎兒緻癌。
66.絕經後雌激素治療:可能提高乳腺癌和子宮内膜癌等的發生率。
67.雌激素-孕激素更年期治療(合用):可能提高乳腺癌和子宮内膜癌等的發生率。
68.雌激素-孕激素口服避孕藥(合用):可誘發肝癌,并增加患乳腺癌和子宮頸癌的風險。
69.非那西汀:退燒止痛類藥物,已被很多國家禁售。大劑量使用可能誘發腎癌、膀胱癌。
70.含非那西汀的止痛劑混合物:用于治療發熱、頭痛、牙痛、神經痛等,可造成嚴重的腎損害和肝損害,并誘發腎癌、膀胱癌。
71.馬兜鈴酸:有研究認為馬兜鈴酸主要通過基因突變來誘發肝癌。
72.含馬兜鈴酸的植物:馬兜鈴酸廣泛存在于馬兜鈴科植物中,常見的含有馬兜鈴的藥材有馬兜鈴、天仙藤、青木香、尋骨風、關木通、廣防己、細辛等。
5、28種工業産品及其污染類緻癌物
73.镉及镉化合物:镉主要用于制造合金、鎳镉電池、焊料和半導體材料等。
74.鉻(6價)化合物:皮革制造和冶金化工中的廢水污染水體、農田和水産後,進入人體。鉻(6價)化合物有很強的氧化性,對消化道、呼吸道、皮膚和黏膜有危害。
75.砷和無機砷化合物:砷在自然界中多以無機砷化合物存在于岩石中。三氧化二砷就是俗稱的砒霜。工業與礦産開發排放的含砷廢水和廢棄物,農業中使用的含砷殺蟲劑和除草劑,都是砷來源之一。會引發皮膚癌和肺癌等。
76.鎳化合物:可用于制造陶瓷、玻璃、催化劑、磁性材料、電子元件和蓄電池等。鎳化合物在人體内可誘發緻癌基因表達和癌細胞擴增。
77.铍和铍化合物:铍和铍化合物主要應用于合金等。進入人體後,難溶的氧化铍主要儲存在肺部,可引起肺癌。
78.石棉:主要用于耐火的石棉紡織品、輸水管、絕緣闆和建築、電器、汽車、家庭用品中的絕熱材料。石棉本身無毒害,但細小的石棉粉塵會附着沉積在肺部,誘發肺癌和胸膜及腹膜位置的間皮瘤。
79.氟代-淺閃石纖維狀角閃石:與石棉相似,易在肺部沉積,誘發肺癌和胸膜及腹膜位置的間皮瘤。
80.毛沸石:較罕見的天然礦石,性質與石棉相似,可引起胸膜及腹膜位置的間皮瘤。
81.2,3,7,8-四氯二苯并對二噁英:所有二噁英類型中毒性最強的單體,非人為生産,無任何用途,是燃燒垃圾、工業廢料後未經處理就排放出的産物。
82.2,3,4,7,8-五氯二苯并呋喃:二噁英的一種,可造成免疫系統、神經系統、内分泌系統和生殖功能的損傷,長期過量攝入可能會引起多系統多部位的惡性惡性良性腫瘤。
83.類二噁英多氯聯苯,具有WHO毒性當量因子(TEF):歸在“二噁英”名下,毒性相似。
84.多氯聯苯:人工合成的有機物,工業上用作熱載體、絕緣油和潤滑油等。能經皮膚、呼吸道、消化道吸收,并在人體中富集,造成腦部、皮膚及内髒的疾病并影響神經、生殖及免疫系統,産生癌變的器官主要為肝髒。
85.3,4,5,3',4'-五氯聯苯(PCB-126):主要用作耐熱、防燃增塑劑,與肝癌的發生有關聯。
86.五氯苯酚(聚氯苯酚):主要用作水稻田除草劑,紡織品、皮革、紙張和木材的防腐劑和防黴劑。對人體有緻畸和緻癌性。燃燒時會釋放出二噁英類化合物。
87.4,4'-亞甲基二(2-氯苯胺)(MOCA):合成橡膠和環氧樹脂的熟化劑,有緻癌風險。
88.4-氨基聯苯:是農藥和染料的中間體,主要用于有機合成、制造染料和制作橡膠防老劑等,可被人體吸入、食入或經皮膚吸收。
89.聯苯胺:合成染料的中間體,長期接觸易誘發膀胱癌。
90.染料代謝産生的聯苯胺:某些染料經代謝可能産生聯苯胺,導緻人體細胞的DNA發生結構與功能變化。
91.2-萘胺:用于制造染料和有機合成,也用作有機分析試劑和熒光訓示劑。長期接觸有誘發膀胱癌的風險。
92.鄰-甲苯胺:主要用作染料、農藥、醫藥及有機合成中間體,可誘發膀胱癌。
93.氯乙烯:用作多種聚合物的共聚單體,塑膠工業的重要原料,也可用作冷凍劑等,可誘發肝血管肉瘤等。
94.三氯乙烯:曾用作鎮痛藥和金屬脫脂劑,還可用作萃取劑、殺菌劑、制冷劑和衣服幹洗劑等。與肝癌和腎癌等多種癌症相關。
95.1,3-丁二烯:是制造合成橡膠、合成樹脂、尼龍等的原料。可引起心血管、肺、胃、肝、乳腺和腎等多種組織和器官的惡性惡性良性腫瘤。
96.林丹(六氯環己烷):農用殺蟲劑,俗名六六六。與乳腺癌、直腸癌等有關聯性。
97.1,2-二氯丙烷:農藥、殺蟲劑、洗滌劑、橡膠和醫藥等的制造原料,被認為是日本印刷業膽管癌多發的元兇。
98.環氧乙烷:洗滌、制藥、印染等行業中的殺菌劑,長期接觸将提高白血病和造血系統惡性惡性良性腫瘤的風險。
99.雙(氯甲基)醚、氯甲基醚(工業級):兩者主要應用于生産陰離子交換樹脂和磺胺嘧啶藥物等,長期接觸可緻肺癌。
100.硫芥子氣:即化學武器芥子氣,學名二氯二乙硫醚,可導緻皮膚和免疫系統癌症。
6、20種工業生産過程和職業暴露類緻癌物
101.畫家,油漆工,粉刷工等(職業暴露):顔料中含镉、鉛、汞、鉻等重金屬,塗料和有機溶劑含苯和甲醛等,長期接觸會增加患癌風險。
102.橡膠制造業:生産過程中,化學添加劑較多,易接觸苯胺等緻癌物,誘發膀胱癌、胃癌、肺癌和白血病等。
103.鋼鐵鑄造(職業暴露):多個環節可能導緻癌症高發,如爐煙中可能含有苯并芘。
104.赤鐵礦開采(地下):開采中接觸到粉塵,可能導緻肺癌。
105.石英或方石英形式的晶狀矽塵:長期從事開礦、采石、碎石作業的勞工,易經常吸入矽塵,患癌症的風險也更高。
106.焊接煙塵:含有二氧化錳、氮氧化物、氟化物、臭氧等有害物質,還含有重金屬镉等細小金屬微粒。
107.木塵:含有木焦油和苯并芘等緻癌物。
108.皮革粉末:制鞋過程中常見,易引起鼻腔癌。
109.煤煙(煙囪清潔工的職業暴露):煤煙中存在苯并芘等緻癌物。
110.煤炭氣化:工業過程中會産生粉塵、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氫等污染物和煤焦油、苯、酚等緻癌物。
111.煤焦油蒸餾:工業過程中會産生苯、苯并芘等緻癌物。
112.煤焦油瀝青:煤焦油蒸餾提取餾分後的殘留物,主要用于生産瀝青焦、築路瀝青、各種瀝青防腐漆等,含苯并芘等緻癌物。
113.頁岩油:頁岩中所含的石油,可能造成職業性皮膚癌。
114.焦炭生産:工業過程中會産生苯、苯并芘等緻癌物。
115.與職業暴露有關的艾其遜法(用電弧爐制碳化矽):碳化矽主要用于制造耐磨材料、電路元件、光伏産品等,冶煉中會排放出煤焦油和苯并芘等緻癌物。
116.鋁生産:鋁生産中可能産生氧化鋁、石油焦等粉塵和氟化物、硫化物、瀝青煙、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
117.金胺生産:金胺是一種化學藥品,用作染織物、紙及皮革的染料及染料中間體。生産過程與膀胱癌的增加有關。
118.品紅生産:品紅主要用于蠶絲、腈綸、羊毛等紡織品的染色。生産品紅染料的勞工膀胱癌風險有所增加。
119.強無機酸霧:是指硫酸、硝酸、鹽酸等無機酸形成的霧狀酸類物質,主要出現在化工、電子、冶金、電鍍、紡織、機械制造等行業的用酸過程中,有緻癌風險。
120.使用強酸生産異丙醇:異丙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在制藥、化妝品、塑膠、香料、塗料及電子工業用作脫水劑和清洗劑等。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并不是說一接觸這些物質就會緻癌,而是這些物質是緻癌的高危物質,有證據證明,長期接觸會增加患癌風險。是以我們在生活中應該盡量減少這些物質的接觸機會,進而降低患癌風險。
來源 | 汝愛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