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春期的叛逆 | 為何總是相伴一生

作者:天上院的十六夢
青春期的叛逆 | 為何總是相伴一生

叛逆,似乎是一個隻存在于青春期與幼兒期的專有詞彙。通常人們會認為在孩子剛剛步入中學時,會因為個體自主意識的萌發與開始固化,進而産生新的自我并開始尊從其意志行動,而在這個時期的孩子的認知功能雖然正開始步入成熟的軌道,但卻會因為自身核心價值觀與核心信念尚未清晰,處于一種霧裡看花的狀态,被周圍事物與觀念所左右自己的認知與行為,造成一些不可避免的碰撞。隻是,該時期會随着孩子對于周圍資訊的吸收與核心價值與認知的建構被正确地度過,而日常生活中的我們也理所當然的認為青春期的叛逆狀态隻是在這一年齡裡有所展現。當時間過去之後,我們自然也不必再為之擔心。

青春期的叛逆 | 為何總是相伴一生

随着社會化的程序逐漸擴大化,當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入大學的校門,能夠接受與認知的事物亦在逐漸擴大化。換個說法便是随着教育的逐漸普及與豐富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成為了教育資訊下的被動的接收者。知識,不再是一種“求之不易”的東西,而是成為了随手可扔的物件,當代年輕人的生活開始被各種知識類資訊轟炸。而随着這種知識類資訊以一種風暴般的速度席卷我們的生活之後,我們核心認知的建構卻開始被逐漸地削弱了,最後呈現的結果便是我們所寄予厚望的年輕的一代,開始成為漂浮着的雲朵一般的存在,華而不實,不曾腳踏實地。

青春期的叛逆 | 為何總是相伴一生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是專門描述剛剛步入社會的學生的問題的,叫做:同一性混亂。是指青年在尋求自我同一性過程中出現的同一性失敗的一種現象。他們往往對自我缺乏清晰的同一感,不清楚或回避考慮個人的品質、目标、需扮演的角色及價值觀等問題。而該問題的出現與蔓延,其本質上或許也是核心信念的建構尚未完成所緻。而這份本該在青春期就該被逐漸完善的機制,為何會在成年後依舊尚未健全呢?

青春期的叛逆 | 為何總是相伴一生

仔細想來,這份缺失的未成熟的機制的健全,或許便是因為人們過多的幹涉與保護所緻使。是因為作為父母的一方在孩子成長的足迹裡過多地去幹涉孩子的認知與資訊的接受,甚至是去幹涉孩子的行為軌迹。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媽寶男的存在便是沒有自己的認知與意志的代表。反觀上個世紀的孩子,在社會調研中,無論是上學還是未上學的人群中,在進入社會的時候基本上都有着自己的目标與清晰的認知,而那個時候的資訊的傳播尚未有現在傳播速度的一半,傳播方式也沒有現在這般多樣化。

青春期的叛逆 | 為何總是相伴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