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衆号:zhidxcom)
作者 | 李水青
編輯 | 漠影
今天,曠視向企業級市場發出一個超級“大禮包”!
作為備受矚目的AI企業,曠視推出一條名為“幻方”的全新中心計算産品線,據稱能以市場價的65%,發揮2.5倍算力,堪稱其飛躍性突破産品。
不僅如此,曠視還推出“神行”8寸戶外面闆機、“敏觀”智能互動錄影機等多款新品,并面向合作夥伴推出服務“六件套”,打出一套助力企業空間數字化的“組合拳”。
企業數字化轉型風起,按照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大陸實作數字化的企業占比要達到60%;知名調查機構IDC預測,數字化轉型市場将超6.8萬億美元。雲計算廠、ICT玩家、AI企業等各路玩家都沸起來了,紛紛入局掘金。
對于大陸的AI種子選手們來說,是時候證明他們趕超歐美的AI技術,在大國産業轉型曆史程序中的價值了。
這一次,面向一個To B(企業級)新戰場,曠視CEO印奇終于喊出了一句其劃時代的話。他首次用6個字總結曠視過去11年裡最大的産品價值主張,也解釋了曠視AIoT“大禮包”産品創新背後的秘密。
這句話注定在行業激起可預想的争議讨論,但印奇還是果斷亮出這6個字——算法定義硬體。

▲曠視CEO印奇
一、2倍算力一半價格,曠視發AIoT“大禮包”
本次曠視推出的新品,最重磅的是一條全新的、中心計算的産品線——曠視幻方。
“售價隻有友商的65%,但是卻發揮出了2.5倍的算力!”曠視企業業務事業部市場負責人喬梁在釋出會上激動地說。
這是幻方Premium系列與友商同等算力晶片的産品對比效果。去年這個時候,曠視釋出了“魔方”邊緣計算盒,由于小巧體積、澎湃算力和多樣算法成為當之無愧的爆品。今年,曠視則趁熱打鐵,又推出曠視幻方系列新品。
“以結構化算法為例,友商的産品可以支援60路左右的視訊流解析,而幻方的解析路數高達140路。”喬梁再次強調這款産品的成本效益。簡單說,就是買2台頂5台。
除了幻方AI計算産品,曠視本次還推出了“神行”系列面闆機新品、“敏觀”C4H-240網絡錄影機,這些産品在強調成本效益的同時,主打的是智能人機互動。
比如, 以防疫測溫款E82面闆機為例,它具備測體溫、反掃健康碼、刷身份證以及刷臉多種能力,可對接超20個省市的健康防疫大資料,幫樞紐卡口實作快速驗證通行。當下,市面上智能視覺裝置的感覺和計算硬體已經難以有太大差别,這種人機互動能力的探索,正成為新的“真香”賣點。
不得不說,曠視為企業“首席數字官”們送上了一個超乎想象的AIoT大禮包。
真香之處,一方面在于其用AI為客戶打造更優的人機互動體驗,另一方面,更在于讓這種體驗具有其所謂的“更極緻的成本效益”。
二、曠視的成本效益秘密——“算法定義硬體”
讓同等晶片迸發出成倍算力,實作更好的智能互動體驗——如果真如曠視所說——那麼這究竟是如何實作的呢?
曠視CEO印奇在釋出會上一語道出了背後的秘密,這也是曠視過去十年裡最大的産品價值主張。
那就是一種旗幟鮮明的新設計思路——算法定義硬體。
我們知道,在IT圈早就有“軟體定義硬體”的預言。簡單講,它是指硬體成為通用的平台,軟體來決定平台的功能和應用。這一理念已從早期預言變成了現實,比如從諾基亞功能手機到蘋果智能手機,從傳統汽車到特斯拉智能汽車,硬體都在成為平台,APP定義着我們能做什麼應用。
現在,印奇喊出“算法定義硬體”,無疑是在前者基礎上提出更激進的論斷。他在海量軟體代碼中挑出專屬AI算法的那些,認定是這些AI功能子產品決定了錄影機的功能和應用價值。
1、行業碎片化成災,算法為什麼能定義硬體?
“算法定義硬體”這個概念略微抽象,它究竟指向的是什麼樣的算法?又定義什麼樣的硬體?更進一步,算法為什麼能定義硬體?
根據喬梁演講,這裡的“算法”是指各種AI算法包,或者說打包起來的功能元件;硬體則是指IPC、計算盒子、面闆機等各種硬體。客戶想讓硬體發揮什麼功能,隻需要下載下傳對應的功能元件。
以曠視本次推出的幻方為例,采用幻方的夥伴可以在曠視的算法貨架上,擷取各種AI子產品元件,比如人臉識别、周界警戒、行為分析、明廚亮竈、生産監測等多種元件,滿足場景化需求。
換句話說,算法将變得不再神秘,人們就像智能手機下載下傳APP一樣,為智能硬體加載AI能力。
類似的理念之前也有玩家提及,而曠視則更進一步,直接挑明是軟體中的AI算法定義着硬體,标志其向舊世界宣戰。
其實行業中,針對“算法定義硬體”,已經有一種看起來針鋒相對的觀點——“場景定義産品”。言下之意,場景在不同行業是碎片化的,是以産品也是碎片化的,不能是通用的。
既然如此,曠視為什麼還要高喊“算法定義硬體”?
曠視科技企業業務負責人趙康告訴我們,雖然整個B端市場的場景多樣、需求碎片,但這些年,企業客戶市場已經發生、正在發生、正在進化幾大趨勢:第一個是基礎設施的雲化;第二個是核心技術的網際網路化;第三個是應用的資料化和智能化。
▲曠視科技企業業務負責人趙康
目前AIoT行業産品碎片化,隻是産品在早期階段,由于沒有展現高水準标準化所帶來的副作用。當專用産品達到一定規模,它也就變成了某種通用産品。
而第三大趨勢“應用的資料化和智能化”,是曠視能夠發揮自己長項的地方。
2、AI算法優化晶片性能——曠視的成本效益秘密
為什麼“算法定義硬體”就能實作高成本效益呢?
喬梁在釋出會上表示,基于曠視自研的算法架構——MegEngine(天元),為不同的算力平台自動選擇比對的高性能算子,進而充分釋放晶片的算力,這就是曠視産品成本效益背後的秘密。
MegEngine是曠視自研AI開源架構,能助力開發者實作“深度學習、簡單開發”。比肩谷歌TensorFlow的AI架構,它也是國産AI基礎設施的一個重要部分。按照曠視的思路,自研AI架構變成了一種橋梁,算法和算力資源可以被動态排程,進而實作晶片性能最大化。
這麼來看,曠視的成本效益秘密,可以簡單了解為:自研算法最大化發揮晶片性能。
實際上,當下,在技術層面實作軟體和硬體的解耦,通過AI平台來實作硬體性能飛躍,已經成為行業共識。這裡不用舉例,大家看看幾個頭部玩家的最新動作就能明白。
簡單盤點一下,我們就能發現,智慧物聯的從野裡已經明晃晃地殺出兩路玩家:
一路是傳統ICT玩家,他們在“行業-硬體-軟體-算法”的鍊條上從下往上突;
一路是AI新技術玩家,他們反其道而行,在這條鍊條上從上往下切。
你可以了解為,一路先有軀體再造大腦,另一路先造大腦後建軀體。誰都可能先抵達彼岸,每一個環節都要拼刺刀。
而在AI新技術玩家這一派,曠視的優勢非常明顯。
曠視擁有全球規模領先的的研究院,推出了Brain++自研AI 生産力平台,Brain++讓AI技術實作了從算法生産到應用的全流程化和規模化供給,已經成為當下中國數智化轉型曆史程序中的AI基礎設施。
據悉,Brain++包括深度學習架構MegEngine(天元)、深度學習雲計算平台MegCompute以及資料管理平台MegData,在幾年前已實作将算法、算力和資料能力融為一體。
背後,則是曠視在一次次與歐美科技企業的大賽争奪和專利厮殺。根據曠視之前公布的招股書,在曆次CV領域的世界頂賽中累計赢得40項世界冠軍,并曾連續三年獲得世界上最權威的視覺圖像了解大賽COCO的多項冠軍。截至2020年9月,公司已擁有576項專利(包括境外專利47項)、141項在中國境内登記的計算機軟體著作權、580項商标權。
更進一步來看,曠視研發投入最高超營收的104%,這個重視度可以說比肩通訊巨頭華為。2017年~2020年1~9月研發投入分别為2億元+、6億元+、10億元+、7.5億元,大大領先同類型公司。以這種研發投資力度,曠視可以說“卷”了AI圈11年之久。
3、提早布局硬體矩陣,為“算法定義硬體”提供保障
攪活智慧物聯圈的春水,曠視或許是AI算法起家的獨角獸中,最具有競争力的玩家之一。
那麼曠視如何突圍呢?
喬梁告訴我們,實際上曠視已經形成了四層EBG産品矩陣——AIoT元件、AIoT基礎硬體産品、AIoT平台和AIoT應用。那麼把算法對應到這個産品矩陣裡的話,核心是在哪裡發揮作用呢?
喬梁稱,第二層AIoT基礎硬體産品,覆寫端、邊、雲架構的各個環節,以今日曠視釋出的幻方等産品為代表,正是曠視面向市場推廣的核心。
其實,這幾年來我們可以看到,曠視作為一家算法起家的玩家,可以說花了很大的力氣去做硬體,也被很多行業人不了解。現在回過頭來看,原來是在這裡等着——就是用平台化的硬體,為算法定義硬體提供硬體保障。
趙康在采訪中坦言:“曠視起家于算法,到今年已是第11個年頭了,但我們遠不止于算法,而是大大地往前走了一步,到了軟硬一體,到了AIoT平台……但再往前走就需要進入到不同場景和行業應用,聯合夥伴發展AIoT。”
不過,即便曠視成為AI算法起家同行中最“硬”的玩家,但硬體矩陣與很多傳統ICT玩家仍有差距。
對此,曠視聯合創始人楊沐說:“AI應用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誰都無法獨立覆寫。”一方面曠視在自己做硬體,另一方面,曠視應該是想讓自身硬體給夥伴打樣,讓夥伴都參與進來,共同打造AIoT生态。
▲曠視聯合創始人楊沐講解“算法定義硬體”的内涵
這兩年外界加諸曠視身上耀眼光環正回歸平常,浮現出來的,是一個更知道如何以平視視角自我審視的企業形象。
三、To B市場風起,新技術派激流勇進
放眼當下的To B(企業級)市場,各路玩家都在湧入掘金。有IT圈巨頭忙着建軍團精準突行業,有安防圈玩家忙着建分銷品牌拓産品矩陣,也硬體廠商趕工造AI平台……為的隻是在To G故事講完之前,找到新的增長曲線。
但新故事并不好講。
在這條新賽道,可以說每一個玩家都是新手,摸石頭過河。一位企業服務市場的業内人士告訴我們,在這一領域,即使原本安防領域最頭部的玩家EBG業務都推進有難度,因為安防标簽摘不掉,To B能力難以被企業認可。
作為新技術派玩家,曠視如何破冰呢?換句話說,有了精銳武器,如何把他們遞給隐沒在千行百業浩瀚星海中的客戶呢?
趙康告訴我們,曠視要想實作算法全面推廣落地,就必須針對各個環節采取不同的産品政策。以幻方産品系列為例,曠視就面向客戶推出三套不同的産品組合方案:
1、通過曠視“鴻圖”連接配接幻方,閉環式地傳遞客戶。
“鴻圖”是曠視推出的AIoT邊緣側産品,搭載新一代AI晶片,是一款曠視自研的“管+算”視圖綜合應用一體機。
2、通過曠視盤古AIoT平台,實作對于算法的管理和下發,打造自己的行業應用。
“盤古”是曠視自研的AIoT作業系統。在功能更新後,夥伴隻需簡單操作,通過下載下傳功能子產品的方式擷取算法。在這個過程中,則不用考慮組網、裝置管理、算法版本管理等瑣碎問題。
3、隻使用幻方和魔方的計算能力,自行開發行業應用以及IoT平台。
同時,曠視要面向區域合夥人、行業合夥人、産品方案合夥人等夥伴,讓其完成從管道型的合作夥伴,到能力互補型的合作夥伴的轉變 。
在本次大會上,曠視還推出了面向生态合夥人推出了“AIoT生态合夥人計劃”,重點是為合作夥伴提供咨詢支援、研發支援、産品支援、推廣支援、教育訓練支援、人才支援“六件套”。
這一次,在印奇打響“算法定義硬體”的發令槍之後,曠視義無反顧地奔向了EBG新戰場。
結語:算法定義硬體,曠視刺入To B市場的利刃
說到曠視科技,很多人關注的是這家公司的IPO程序。但資本進展隻是這家企業的一個方面,當我們将目光投向技術和業務,發現這家公司正緊鑼密鼓地突破産品和市場,占領新的領地。
在AI圈摸爬滾打11年,今天,面向一個新興的企業數字化轉型新市場,這家AI算法起家的企業終于大聲喊出了他價值主張——算法定義硬體。這用力一呼,代表着中國AI企業的自信,有望為整個新技術派樹立一面新的旗幟。随着智慧物聯的水被各路玩家攪活,我們有望看到一個數字經濟大國加速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