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車市整體運作平穩,新能源車挑起大梁Q1産銷超百萬

4月11日,中汽協釋出了大陸汽車工業3月份整體運作情況。雖然受到國内吉林、上海、廣東等地區疫情反複,形勢嚴峻,以及國際性汽車産業供應鍊危機的影響,造成大陸3月汽車産銷增速對比往年有一定下降,但是随着月内供應鍊的緊張程度得到一定緩解,加上車企産品庫存提升、經銷商優惠政策的正面刺激,3月汽車産銷環比仍然保持了平穩适度的增長,這其中,新能源汽車的帶動作用功不可沒,據悉,1-3月期間,大陸新能源汽車産銷已經突破百萬。

車市整體運作平穩,新能源車挑起大梁Q1産銷超百萬

車市整體表現平穩 自主品牌勢頭良好

2022年3月,國内汽車市場産銷規模分别為224.1萬輛和223.4萬輛,環比增長分别是23.4%、28.4%,雖然環比增量較高,但對比去年同期有一定下滑,同比下降分别是9.1%、11.7%。今年1-3月整季, 國内汽車産銷分别完成648.4萬輛和650.9萬輛,同比分别增長2.0%和0.2%。比起新能源汽車受到供應鍊危機沖擊,傳統汽車在成本整體上漲的壓力之下,其流通體系相對來說具有更好的産業鍊韌性,通過促銷力度對消費的調節作用更靈活。

車市整體運作平穩,新能源車挑起大梁Q1産銷超百萬
車市整體運作平穩,新能源車挑起大梁Q1産銷超百萬

2022年第一季度,大陸汽車産銷同比略有增長,但比起去年同期增速有明顯回落。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分析稱,國内外環境複雜,不确定性加劇。從汽車行業下遊供應鍊來看,晶片短缺沒有明顯得到緩解,此外,由于原材料資源緊張,動力電池價格也随之快速上漲,進一步增加了車企産品制造成本;另外,從C端消費者來看,多地疫情形勢緊張,消費意願和動能明顯不足,與同期相比呈現一定幅度下降也屬情理之中。

車市整體運作平穩,新能源車挑起大梁Q1産銷超百萬

從分品牌的銷量表現上來看,在中汽協釋出的3月車企銷量榜單之中,自主品牌依然表現穩健,整體趨勢良好,除了合資車企上汽占領3月銷量冠軍之外,長安、吉利、比亞迪、長城四大自主品牌則包攬了TOP5中的2-5名,其中長安汽車售出37.5萬輛、吉利汽車售出32.6萬輛、長城汽車售出24.1萬輛。值得一提的是,3月剛剛宣布将停産傳統燃油汽車的比亞迪,雖然以29萬的銷量居于榜單第四名,但它179.1%的增長率足以證明比亞迪以及它旗下的新能源産品,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中國車主所認可。

新能源産能恢複 表現亮眼領跑行業

雖然對比往年同期,中國車市呈現增速下降的疲軟态勢,但是整體依然平穩前進着,并且在這當中,新能源汽車的表現十分亮眼,成為車市增長的重要機會點,以小鵬和理想兩個自主新能源品牌為例,3月分别實作了3.5萬、3.2萬的銷售成績,雖然這個數字看起來不算很突出,但是小鵬333.4%、理想152.1%的銷售增長率已經足夠說明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巨大潛力和潛在市場。

車市整體運作平穩,新能源車挑起大梁Q1産銷超百萬

據中汽協本次釋出的報告可見,大陸新能源汽車3月産銷分别完成46.5萬輛和48.4萬輛,同比均增長1.1倍。其中純電動汽車産銷分别完成37.6萬輛和39.6萬輛,同比均增長1.1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産銷分别完成8.9萬輛和8.8萬輛,同比分别增長1.6倍和1.4倍;燃料電池汽車産銷分别完成500輛和367輛,同比分别增長10.1倍和5.2倍。

車市整體運作平穩,新能源車挑起大梁Q1産銷超百萬
車市整體運作平穩,新能源車挑起大梁Q1産銷超百萬

從2022年第一季度(1月-3月)整體來看,大陸新能源汽車的産銷規模體量分别是129.3萬輛和125.7萬輛,同比均增長1.4倍。其中,純電動汽車産銷分别完成103.6萬輛和100.7萬輛,同比均增長1.3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産銷分别完成25.6萬輛和24.9萬輛,同比分别增長2.3倍和2.0倍;燃料電池汽車産銷分别完成856輛和738輛,同比分别增長7.2倍和3.9倍。我們可以看到,純電動車是新能源汽車中的絕對“頂流”,同時,混動汽車也在保持較大産銷規模的基礎上有較大增速。

車市整體運作平穩,新能源車挑起大梁Q1産銷超百萬

在供應鍊方面,由于晶片整體産能和供應能力較2月有所恢複,是以3月新能源汽車産銷恢複有較好的基礎。近期,由于各大廠商庫存提升,終端優惠擴大,消費者購車的決策鍊路和周期也随之縮短。Q1-Q2為新車上市旺季,也吸引到不少消費者購車。對比傳統燃油車,新能源汽車的走勢呈現了一定反差,受到新能源車型集體漲價潮影響,漲價前迎來了一波訂單爆發,總體訂單充足。此外,3月這一輪的國内疫情集中于深滬等新能源主銷的特大城市,但3月初期防疫舉措相對溫和,對使用者出行和購車沒有明顯影響,也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新能源車銷售。

百姓評車

從Q1季度中汽協釋出的中國車市産銷資料來看,我們認為全球性的供應鍊危機對中國車企的發展沒有形成毀滅性的打擊,反而在世界車企共同面對的困境面前,中國自主車企由于強力自救措施和上級有關部門的及時統籌協調,而獲得了不錯的市場成績。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以比亞迪、長城汽車等為代表的自主品牌,不斷提升自身的研發實力,越來越趨于“自給自足”,在晶片、電池成本暴漲的背景下,相信中國自主品牌勢必迎難而上,在Q2季度迎來更出色的市場表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