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一個人習慣了獨來獨往,說明你在走上坡路

01

年少時,害怕一個人獨來獨往,喜歡把自己淹沒在熱鬧的人群中。

随着年歲增長,慢慢地,不再喜歡呼朋喚友,不再喜歡推杯換盞。

比起一群人的熱鬧,更喜歡一個人的狂歡,也逐漸明白,越是内心強大的人,越喜歡獨來獨往。

莊子說:“獨往獨來,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是孤獨讓一個人變得出衆,而不是合群。

其實,獨來獨往的人,往往都很厲害。

和别人在一起,我們總是處于社會狀态;隻有在孤獨中,我們才能接近自然的狀态。

孤獨是自己走向自己。當我們不用被迫與他人對話,才有時間與自己對話。

社交可以展現一個人的外在價值,但孤獨卻能塑造一個人的内在價值。

超拔的人,以孤獨來成就自己,達到生命的飽滿。

人生開始“質變”時,雖然有了煎熬感,但是熬過去,就是到了新的高度。

當一個人習慣了獨來獨往,說明你在走上坡路

02

獨來獨往,格局越來越大,發脾氣的人少了

《論語别裁》中有這樣一段話,“上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氣,下等人沒本事有脾氣。”

發脾氣是本能,懂得控制脾氣才是本事。

人在生活中,不能沒有脾氣,但脾氣不能亂發、經常發,否則就不值錢了。

相反,能放大自己的格局,控制住自己的脾氣,才是讓自己開始變強、開始走上坡路的表現,因為這表明你的層次高了,對很多破人破事已經不再糾結了,甚至面對别人的诋毀,也能從容淡定的應對,而把重心放在了重要的人和事上。

畢竟,和你不在一個層次的人,說再多也是浪費口水,脾氣發得再大,也隻是給自己找罪受,就像一句醜話說的:狗咬你一口,你總不能咬回去吧。

曾國藩說:脾氣暴躁的人,氣量狹小,遇事就想立刻反擊回去,是以胸中無法藏大謀,此乃為人處世之大忌也!小事無需大謀,但大事必須氣定神閑,胸藏萬壑,沒有一個好脾氣是做不到的。是以要縮小脾氣,放大格局。

當你格局放大了,發脾氣的時候變少了,開始把時間和精力用在了成事上,用在了結交對的人身上,那麼,你自然也就會開始變強了。

03

獨來獨往,不再想着依賴什麼人。

有這樣一句非常通俗的話,叫做:“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除了父母,沒人會毫無計較地幫你。可父母總會老去,沒有人會陪你一輩子,你要學會長大,變得更加獨立。學會靠自己,你就是人生的主力,未來由你去創造。

當你去依靠一個人或者一個事物的時候,你總以為是一個很穩妥的計策,但是殊不知,你所依靠的一個事物看似很強大,其實也面臨着很多變化和改動。有一天,你所認為強大的一個人或事物或許也會瀕臨崩潰。

但是往往在人性中,卻充斥着這樣一個人性的弱點,那就是:趨炎附勢,攀附勢力。

大多數人總認為那些勢利之人,能夠一手遮天,擁有很強的權勢,值得自己去依靠。但是事實并非是這樣,從客觀角度去分析,所有的人和事,沒有一成不變的。

人啊,最要緊的不是看别人的臉色,屈居在别人的身旁,等待别人的安排,而是自己主動去做什麼。所有的苦,都靠自己去面對,别人愛莫能助。

從小到大,我們都害怕被孤立,于是擠進了群體之中,強作歡顔。本以為,可以得到幫助,卻一直被冷落。

做好了社交的減法,來來去去的人少了,反而真正超脫了。

最好的狀态,就是在自身發展,讓自身強硬,自己做自己的靠山。

當一個人習慣了獨來獨往,說明你在走上坡路

04

獨來獨往,是一個人變得成熟穩重的标志。

在很多人看來,一個人成熟的标志,在于年紀的增長。但這種看法過于片面。每個人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

有些人即使已經成家立業,但思想和行為仍然缺乏獨立性。就像曾經的熱播劇《都挺好》裡的蘇明城,盡管結婚多年,行事仍像個未長大的孩子,遇事沒責任感沒擔當。

但有些人小小年紀,就已經能很好地照顧自己和家人。就像電影《少年的你》的陳念,受人欺負了給媽媽打電話,本想尋求安慰,最後聽說媽媽的處境更艱難,她反而成了安慰媽媽的人。

《菜根譚》中有一句話:“對小人不能太苛刻,對惡人卻很難。”

對待心術不正的小人,要做到對他們嚴厲苛刻并不難,難的是不去憎惡他們;對待品德高尚的君子,要做到對他們恭敬并不難,難的是遵守适當的禮節。

對小人的态度很嚴厲,不難做到,對他們不怨恨,還常常給予幫助,就很難做到。

其實,隻要别人沒有到十惡不赦的地步,仍舊是可以挽救的。這是“逆向而行”的思維,也是做人最大的容忍度。

其實成熟的人早已看透生命的本質,他們既能融入集體,也能獨行。即使有些行為不被了解,他們仍一如既往。

正如查理芒格所說:“擷取普世的智慧,并相應地調整你的行為。即使你的特立獨行讓你在人群中不受歡迎……那就随他們去吧。”

何必,盯着别人的醜,忘記了别人的美?

獨來獨往的人,不随大流,不和别人一樣——厭惡小人。他的行為,有些另類,卻越發顯得珍貴。

當一個人習慣了獨來獨往,說明你在走上坡路

05

獨來獨往,是你在沉默中咬牙前行。

汪國真的詩作《山高路遠》裡有這樣的話: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自己選擇了腳下的路,隻要肯堅持,總有一天能夠看到盡頭的風景。

别管承受了多少,走下去,才看得到輝煌,自己選擇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創辦了德雲社的郭德綱,如今風生水起,甚至火到去國外開場子說相聲,但十幾年前卻并非如此。

郭德綱三入北京,可以說是受盡了屈辱,嘗遍了心酸,早年隻是想讨一口飯吃,卻落得無人收留,也曾有過身無分文在二環路上步行半夜的經曆。可以說個中苦楚,雖然難以為外人道,顯露出來的一點已經令人唏噓。

但他沒有放棄,他仍然堅持着自己的路,于是才有了後來的成功,才有了如今的地位,且不論郭德綱的相聲藝術是雅是俗,他确實為相聲的傳承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如果你沒有這樣的信念,那麼别人想要拉你一把,也毫無辦法。

更重要的是,有人陪你同行一程,從來沒有人陪你一輩子。最疼愛你的父母,會先走一步,口口聲聲說愛你的人,也難以同年同月同日老去。

作家木心,一生坎坷,他在牢獄之中,也沒有忘記讀書寫字,還畫下了黑白鍵盤,優雅地彈唱。

人生哪有什麼苦?哪有什麼樂?有的是“苦中作樂”。

他在《獄中筆記》裡寫下這樣的文字:“幸福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像塞尚的畫那樣子,幸福是一筆一筆的......”

在痛苦中徐徐獨行,樣子很孤獨,但是生命卻是以得到了升華。

人這一生,能夠改變命運的,不過是自己的一雙手,而不是合群。

當一個人習慣了獨來獨往,說明你在走上坡路

06

結束語。

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都非常的上進、積極的努力。家庭氛圍,和諧幸福。一切都充滿着正能量,這就是一個家庭走上坡路的最突出的表現。

總之,一個家庭、一個家族或者國家,要想走上坡路就必須給每一個人希望,讓他們看到經過自己的奮鬥和努力就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生命的品質,不是和别人吃吃喝喝,也不是家庭裡的奢華,而是粗茶淡飯過一生,靜靜地來,靜靜地前行,靜靜地收獲。

在浮躁不安的社會裡,活成一股清流,即便是孤芳自賞,也能自得其樂。

當然,獨來獨往不是逃避現實,而是看淡了人生的繁華,回歸到生活的本身,不念過往,不懼将來。

人生的上坡路,并不隻是财富的增加、家庭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心靈的充實和内心的平靜。生活的品質,不在于與他人吃喝玩樂,也不在于家人的奢侈,而在于簡簡單單地生活,默默地來,默默地前進,默默地收割。在這個浮躁的世道中,做一條清流,縱然是自戀,也是一種享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