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視劇《離婚前規則》裡面的黎昕是一個花花公子,沒結婚之前,女朋友基本是好幾天就換一個,根本沒有任何專一情感的念頭。
後來,他的父母覺得黎昕不能再這麼混下去了,他需要結婚來有一個人管着他,而單純的張小凡就是最佳人選。
那時候,張小凡天真地覺得自己會是那個例外,自己的出現會讓黎昕收心,會讓他改邪歸正,當好一個丈夫。
可是,這個世界上哪有那麼多例外?
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個十幾年如一日的人,又怎麼可能在短時間内就改變自己的習性?
是以,婚後的黎昕還是不專一,張小凡看到的就有好幾次。
每次被發現的時候,黎昕都忏悔,說自己一定會改,求張小凡給自己一次機會,而張小凡每次也都會心軟原諒。
可是,原諒之後,黎昕沒幾天就又會本性難改,一次又一次地傷害着張小凡的心。
我們總說做人不要太斤斤計較,處理感情的時候也不要咄咄逼人、得理不饒人,可事實上,有些事情我們不較真,傷害的就是我們自己。
在兩性關系中,請記得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男人傷害你了,記得不要輕易原諒,不然容易後悔一輩子。
破窗效應:不好的事情如果不及時遏止,就會愈演愈烈
心理學當中有一個破窗效應,它指的是一些不好的事情如果沒有及時遏制的話,那麼在個體的内心,就會覺得這樣的事情是被默許的。
然後,在這種情況下,不好的事情就會愈演愈烈。
而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在第一次出現不好的苗頭的時候,就及時采取措施,以免發生不必要的悲劇。
在愛情當中,我們不是杜絕人犯錯,而是給對方一次犯錯的機會,但也有且僅有一次。
柏邦妮說過一句話:“善良是很珍貴的,但若善良沒有長出牙齒,那就是軟弱。”
善良沒有錯,但不能毫無底線。
因為毫無底線的善良,最終讓對方肆無忌憚,傷害的隻是我們自己罷了。
包容可以有,但要建立在有原則、有底線的基礎上
有的人不會處理感情,覺得愛一個人就要包容,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不要生氣。
事實上,這樣的人是無知的,她們不清楚原則和善良是兩碼事,不能混為一談,否則就會帶來不好的結果。
是以,蘇格拉底說:“無知的人是沒有資格行善的。”
因為無知的善良隻有善良的外衣,它并沒有善良的核心做支撐。
要知道,一切事物的運作都需要一個穩定的基礎,包容或者是善良也同樣如此。
試想,我們小的時候因為不懂事會撒謊,這時候家長采取的辦法往往是教育加棍棒。
一套流程下來,我們知道了其中的利害,下次再有了撒謊的念頭的時候,就會仔細掂量掂量,不敢貿然行動。
那是因為我們知道了家長的原則是什麼,知道了觸犯了原則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是以我們就不敢在對方的底線上試探。
在兩性關系中,也同樣是這樣的道理。
是,男女之間在相處的時候需要包容,不能夠咄咄逼人,更不能因為一點小事就得理不饒人。
但是,這并不意味着我們所有的事情都要原諒,都要包容,不分原則,不分底線。
善良如果失去了分寸,它不僅可能助長惡,還可能傷害己身。
是以,我們要讓自己的善良長出牙齒,也要讓自己的包容擁有底線。
任何時候,都要以尊重自己的感受為第一要義
電視劇《甄嬛傳》裡面的甄嬛剛入宮的時候很喜歡皇帝,把她當作是自己的夫君。
可當她知道了皇帝不過是把自己當成是替身之後,她就明白自己這幾年的情愛和時光終究是錯付了。
自那之後,她就不會再像最開始的時候那般愛着皇帝。
有些事情,一旦錯過了就是錯過了;
有些人,一旦傷害了自己的心,輕而易舉地原諒就是對不起自己。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是為了感受美好的愛情。
磕磕絆絆雖然有,但這些磕絆并不會帶來實質性的傷害。
如果有一個人明知道自己做什麼會讓我們不開心,可他還是要去做,那他的這種做法就不是犯錯,而是一種選擇了。
人,總是要為自己的選擇去承擔一系列的後果的。
是以,我們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不值得的人身上,我們要更多地關注自己的感受,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