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江華:古樹茶加工忙

作者:華聲線上
江華:古樹茶加工忙

湖南日報·新湖南用戶端4月11日訊(通訊員 王 輝 潘嘉誠)每年清明和谷雨前後是茶葉采摘和炒制的高峰期,江華瑤族自治縣各大小茶葉加工商紛紛搶抓當下的黃金時期炒制各類茶葉用于供應全年的茶葉市場,有的則瞄準了江華豐富的野生茶和古樹茶資源,從山裡收購鮮葉,加工成品質上佳的綠茶或紅茶制品,在市場上廣受歡迎。

江華:古樹茶加工忙

茶葉加工對時間的要求很高,一般在鮮葉采摘下樹的24小時内必須要加工完畢,不然品質和口感會大受影響。蔣春蓮夫妻倆經營了一家茶葉加工廠,現在正在制作的是紅茶,原料是來自大錫鄉的野生古樹茶,鮮葉昨天晚上11點才運到工廠中的房間,需要及時加工出來。

江華:古樹茶加工忙

“因為這個是一種小喬木,它的枝條比較肥壯,做出來的紅茶口感、外觀,比綠茶要好。”茶葉加工商蔣春蓮說。

江華:古樹茶加工忙

制作紅茶需要将鮮葉經過10個小時左右的萎凋程式之後,用揉撚機揉撚2個小時左右定型,然後分兩次用不同的溫度烘幹,篩選掉一些碎葉,就做成了外觀和品質上佳的野生古樹紅茶。從3月下旬到現在,夫妻倆每天都在忙着做茶,最多的時候一天要加工2000多斤的鮮葉,對于一些正常工序,會請勞工過來完成,關鍵工序則由夫妻倆進行把關。

江華:古樹茶加工忙

不建自己的茶園,隻收購野生茶進行加工銷售,這是夫妻倆從2014年開始就定下的原則,這樣既能保證無農殘,也能達到好口感,當然這也得益于江華本地苦茶樹的優良品質,從今年開始,夫妻倆開始從大錫鄉收購鮮葉,加工當地野生古樹“江華苦茶”,目前已經收購了近3000斤鮮葉。“江華苦茶”是我省一個古老的珍貴茶樹品種,它的水浸出物總量48.5%,氨基酸含量164mg/100g,茶多酚含量也是目前省内已知最高的。“苦茶”名稱的由來是按照瑤家人的發音,“苦”其實是“好”的意思,是以“江華苦茶”指的就是“江華好茶”。沖泡之後湯色紅亮,香味濃郁,營養豐富,不少受名稱誤導的顧客喝過之後都覺得非常好。

江華:古樹茶加工忙

“以前很少喝江華本地茶,現在喝了之後我感覺挺好的,然後,我覺得以後我隻(想)喝江華的茶了。”市民李張玲說。

江華:古樹茶加工忙

“這個古樹茶比我們之前做的野生茶還要好一點,隻是它的品牌沒有打響,但是我很看好它的前景。”茶葉加工商蔣春蓮說。

江華:古樹茶加工忙

江華的古茶樹資源豐富,據調查顯示,面積在2萬畝左右,300年以上樹齡的古茶樹約有1000株,主要分布在大錫、碼市等地一帶,僅大錫鄉成片的古茶樹林大約就有1000畝。随着近年來喝茶養生理念的興起,讓江華野生古茶逐漸被世人知曉,江華也将古樹茶的保護開發利用提上了議事日程,通過加大投入,引導村民提高保護意識,力争讓這些曾經被遺忘的古樹茶重新煥發生機。

江華:古樹茶加工忙

“對古茶樹進行保護和利用,通過摸底、挂牌建檔、合理養護的方式,和邀請專家進行開發,實作産品化,打響我們的特色茶葉品牌。”江華農業農村局茶葉辦主任藍華中說。

[責編:蔣慧]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