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醞釀效應:遇到難題時不要着急,也許等一等就有答案了

公元前245年,古希臘國王命人用純金給他打造了一個皇冠。雖然工匠做成的皇冠和給他的金子一樣重,但是國王還是不放心,是以他就指令阿基米德來鑒定皇冠是否為純金的,前提條件是不能破壞皇冠。

醞釀效應:遇到難題時不要着急,也許等一等就有答案了

這在當時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阿基米德每天苦思冥想,想了很多方案都不可行。有一天,阿基米德去浴室洗澡。他跨入浴桶,随着身體下沉,有些水會從桶裡溢出來。阿基米德看到這個現象,顯得異乎尋常的興奮。

于是,阿基米德就找來重量相等的金塊和銀塊,分别放入大小相同都裝滿水的容器中。金塊和銀塊都下沉了,但是放銀塊的容器排出的水明顯更多。接着,阿基米德拿出和王冠重量相等的金塊放入容器中,測出排水量。再把王冠放入盛滿水的容器裡,比較一下和前者的排水量大小,問題就解決了。

醞釀效應:遇到難題時不要着急,也許等一等就有答案了

在生活中,我們也會有類似的經曆。我們遇到了難題,苦思冥想找不到答案,就把問題先放下來做别的事。過了幾個小時、幾天甚至幾個月之後,我們突然想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是醞釀效應。

根據心理學的研究,醞釀過程中,存在潛在的意識層面推理,儲存在記憶裡的相關資訊在潛意識裡組合,人們之是以在休息的時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為個體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緊張,忘記了個體前面不正确的、導緻僵局的思路,具有了創造性的思維狀态。

也就是說,雖然我們表面上放棄了這個問題,但我們的大腦還在繼續想辦法,隻不過我們沒有察覺到而已。是以,如果我們今後再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不要着急,可以暫時把它放在一邊,去做一些别的事情,最好是放松心情的事情,說不定很快就有答案了。

醞釀效應:遇到難題時不要着急,也許等一等就有答案了

根據認知心理學的解釋,很多問題不能順利解決,可能是原處的定勢不合适,也就是思路不對。當我們暫時放下這個問題時,不合理的知識結構會得到消除,大腦便能夠運用新的定勢去解決問題。

這個效應不僅為我們解決難題帶來啟發,還可以運用在輔導孩子寫作業上。那就是,當孩子遇到問題無法解決時,不要讓孩子在一道問題上糾纏太久,可以讓他們先放一放,做一些輕松的事情。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家長多給孩子一些耐心,也需要家長引導孩子多給他們自己一些耐心。這麼做,可以帶來以下幾個好處。

醞釀效應:遇到難題時不要着急,也許等一等就有答案了

一是讓孩子學到了面對難題的合理方式。

人的傾向是想迅速解決遇到的問題,但有些問題難度比較大,短時間内可能無法解決。如果意識不到這一點,就容易鑽牛角尖,白白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也沒能順利解決問題。遇到難題學會調節和放松,是一種積極的态度,自己的心态也會更放松。

二是讓孩子學會等待,鍛煉耐性。

和大人相比,孩子的忍耐力會弱很多。當他們嘗試了很多辦法卻不能解決問題時,會産生憤怒、自我懷疑等情緒。這個時候,大人可以引導他們暫時把問題放下,調整好心态再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慢慢學會等待,學會和問題相處,也會變得更有耐心。

三是讓孩子體會到解決問題的過程。

醞釀效應:遇到難題時不要着急,也許等一等就有答案了

一帆風順未必是好事,人隻有經曆過困難才能成長。無論孩子多麼優秀,總有他解決不了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遇到一些困難,産生很多情緒,會想辦法解決問題等等。隻有經曆了這些,他才能真正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和愉悅感。

總之,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遇到難題時,不要太着急了。多給自己一些時間和耐心,可以把難題暫時放下,做一些放松的事情,轉換一下心情,說不定很快就能“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創,歡迎關注、點贊、評論,文章謝絕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