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已經很久沒有什麼大動向的我軍戰略運輸機部隊的運-20們又開始活躍了一來,上周對東部沿海城市進行了多輪的增援,而昨天又被人從FR24平台上發現,高達6架運運-20組成了一個大編隊,經停了一下土耳其之後,直飛了一趟東南歐的塞爾維亞,然後又在短暫停留之後飛行回國,一路上被不少的國外航空愛好者拍下了不少照片。

簡單的一計算,從大陸到塞爾維亞單程飛行要差不多7000千米,這種快速往返就是1.4萬的飛行裡程,也算是創下了運-20從服役以來快速往返行動的一個新記錄;當然創下新記錄的也不光有飛行裡程,在運用的規模上也同樣是屢創新高,上一次大規模向國外出動還是 去年參加國際軍事比賽,來自兩個航空兵師的數架運-20帶着我軍參賽官兵飛往多個比賽地點參加比賽,初次展現了我軍初具規模的遠端投送能力。
這次創記錄的單波次遠端運輸任務就說明了另外一個事實,就是我軍現在的運-20機隊确實已經達到了非常可觀的規模;别忘了,我軍現在除了出動這幾架運-20去飛貝爾格萊德外,還另外有一支機隊這幾天一直在忙于支援東部某沿海城市呢,而這6架飛往歐洲的運輸機,從戰術編号上來看同屬我軍同一個運輸航空兵團能從同一個部隊輕易的拿出了6架運-20來執行任務,而這次參加行動的飛機當中,機号最大的一架已經到了12号,也算是側面展示了目前運-20快速擴充的機隊規模了。
從這次運-20出動的規模,以及中塞兩國最近合作的動向來看,這一大批的運-20應該是向塞爾維亞運送什麼塞軍從大陸軍工系統訂購的大型裝備的,按照塞爾維亞網友的說法應該是出口版紅旗-22防空系統與察打一體無人機;往常這種重型裝備出口咱們一般會找俄羅斯的224飛行隊或者伏爾加第聶伯租借他們的運輸機來用,但是最近因為俄羅斯的飛機被歐盟禁止過境,塞爾維亞又被歐盟包圍,是以咱們就出動了自家的大型運輸機去上門送貨,順便也是檢驗一下咱們的運-20執行超遠端投送任務的能力。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其實這種飛行其實還是挺有實戰價值的,過去我軍的運-20承擔出國任務基本都是運人或者運口罩疫苗等物資,而運送這種大型高價值重裝備還是第一次;在實戰當中戰略運輸機執行遠端投送任務當然不會隻投送人,而是要人與裝備一起走;重載荷下的飛行與輕載荷還是有很多差別的,從裝卸組織到飛行計劃再到飛行當中的編隊組織,都是一個考驗,我軍運輸機部隊能通過這種機會來訓練自己的水準,在真的需要帶着重裝備進行戰略投送時,自然也就駕輕就熟了。
塞爾維亞總統在前不久曾經表态過,作為一個被北約包圍的國家,北約不允許民航飛機通過北約領空向塞爾維亞運送俄産或者大陸産的軍事裝備,顯然是要通過這種方式來扼住塞爾維亞國防能力以及政府能力的咽喉,這種時候咱們拿運-20去為塞爾維亞送裝備那就格外有意義了,這也算是對塞爾維亞獨立自主的一種支援,畢竟能在西方國家的重壓下堅持的國家已經不多了。
但這同樣也是對其他緊急事态的一種演練,從最早的送參賽人員去俄羅斯,重裝備跟着鐵路走,到今年的超遠端馳援東加,再到現在的6架叢集齊飛巴爾幹半島,飛行裡程在越來越遠,出動規模也在越來越大,飛行的載荷也越來越重越來越實戰化,這也是我軍戰略投送能力步步增強的一種展現,通過這次6架運-20直飛塞爾維亞送重裝,我們完全可以說,我軍已經初步具備了與美俄兩大戰略空軍類似的重裝快反能力,可以讓部隊帶着他們的重型裝備在短時間内送到數千千米内的任何一個空降廠,尚有欠缺的就隻有大型運輸機的機隊規模而已。
而處在實力快速擴充期的人民空軍,最不缺乏的自然就是産能,如果關注過運-20的生産廠西飛172這幾年的開源衛星圖檔應該就知道,西飛的生産廠區在這幾年進行了非常多輪的擴建工作,不光是靠近跑道的新機停機坪經過了數次的大規模拓展,在周邊地區更是有好幾個大型廠房的建成,其中去年初才完工的那個,目測上去就能容納少說10架運-20的同時生産;而現在還有另一個生産廠房正在擴建,過去十年當中的這些擴建,已經讓大陸有了前所未有的大運産能,在3-5年當中運輸機部隊追上俄羅斯空天軍的水準;能執行俄軍快速重裝進入哈薩克的行動完全不成問題。
未來的事情當然未來再說,但無論如何,我軍這個1.4萬公裡往返跑的運-20大編隊超長途飛行都是值得慶賀的事情,畢竟是創下了我軍空軍曆史上的多項記錄的,不管是前所未有的但波次6架的出動數量,還是攜帶了大量重裝備飛長途的架次品質,都是前所未有的,這種對戰略運輸與投送能力的彰顯與展示,也算是呼應了去年我軍空軍官宣的,自己已經邁入了戰略空軍的門檻;至少戰略投送從能力上說,已經基本成型了。